導讀:2月2日,汽車整車板塊走強,截至發稿,長安汽車、江鈴汽車漲停,福田汽車漲超7%,中國重汽、江淮汽車漲超5%,一汽解放、廣汽集團等跟漲。2月1日晚間,長安汽車發佈2021年1月汽車產銷公吿,公吿表示,長安汽車1月產銷兩旺,1月共生產汽車22.65萬輛,同比增82.85%,銷售25.20萬輛,同比增87.24%。拉長時間維度來看,長安汽車股價在2020年連續上漲,最高一度站上28元大關,其中投資邏輯可參考下文。
正文
在新冠疫情的侵襲下,汽車行業度過了異常艱難的一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累計銷量2531.1萬輛,同比下降1.9%(2018年同比下滑2.8%、2019年同比下滑8.2%)。
連續三年處於負增長,意味着中國車市已從“水漲船高”的增量市場,進入到“逆水行舟”的存量市場,競爭白熱化,淘汰賽愈演愈烈。
但對於擁有深厚實力、口碑優勢和技術儲備的強勢車企而言,此時反而成為他們提升銷量、擴大份額的最佳時機,例如長安汽車就是佼佼者之一。
1月29日,長安汽車對外發布企業2020年業績預吿。2020年,長安汽車全年營收預計800—9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8—40億元,同比增長約205%~251%。
預吿顯示,長安汽車2020年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的增長,主要因公司銷量增長、產品結構優化,自主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合資業務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
幾乎所有經營合資品牌的企業,都有相同的苦衷:自主品牌競爭力不強,只能用合資品牌的利潤來補貼自主品牌。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1月6日,長安汽車公佈銷量數據,2020年,長安汽車交出了累計銷售2003663輛,同比增長14%。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1503605輛,同比增長12.9%,超過合資公司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之和。可以説是中國六大國有汽車集團中,最讓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中國車企。
具體來看,長安CS75系列,全年266824輛的銷量創下歷年新高,並以38.1%的同比增長牢牢夯實着自身在緊湊型SUV市場的領先身位。
數據顯示,長安CS75系年銷量位列2020年中國SUV銷量排行榜榜眼。
轎車方面,長安逸動系列作為自主品牌轎車全年上險數據第一的車型,在2020年連續十個月銷量破萬,以全年銷售174912輛、同比增長41%的市場表現,位列中國轎車市場第15位。
逸動plus
另一方面,全新中高端車型UNI-T自6月上市後,僅用半年時間就售出68556輛,為長安汽車開闢了新的增量市場。
UNI-T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其他業務板塊也交出了不俗的銷量成績。其中,商用車板塊長安凱程2020年銷售159337輛,第二乘用品牌歐尚則以153258輛的銷售成績,在2020年實現了36.9%的同比增長。
不難發現,長安汽車之所以能扛住車市寒流、保持穩健發展,長安自主乘用車勢如破竹的市場表現,是其取得高增長的關鍵所在。
合資業務方面,長安福特為長安汽車貢獻銷量253293輛,同比增長37.7%;長安馬自達貢獻137300輛,比增長2.8%;
合資業務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也成為長安汽車2020年營業收入和盈利雙增長的重要原因。
長安福特探險者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市場也成為長安汽車盈利的又一大助力。
長安汽車在沙特市場逆勢奪魁:2020年1-10月,沙特市場長安出口總量超1.7萬輛,同比增長73%,排名中國品牌第二,世界品牌第八。
長安汽車以合資合作的方式進入巴基斯坦汽車市場,首款轎車產品預計將在2021年1月正式上市。
長安汽車持續領漲俄羅斯市場:2020年1-10月,長安汽車逆勢增長230%,銷量排名中國品牌第四,連續6個月領漲俄羅斯車市。
……
整體來看,長安汽車2020年用“全面開花”來形容頗為貼切。在此背景下,長安汽車銷量整體走俏,實現逆勢上揚,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的增長是早已註定的。
最近60天內有16家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吿,對長安汽車給予了“買入”的評級。
在這些券商的研報中,有一個詞頻頻出現,就是“強產品週期”。任何一個企業發展都是有周期的,汽車企業的週期性尤其明顯,因為研發投入需要時間才能出成果,而這個成果轉化為受到市場追捧的商品,還需要時間。
2012-2017年,長安汽車的強勢表現,是長安上一輪強產品週期,逸動、CS75、CS35、CS55,明星車型一款接一款,加上恰逢中國車市的歷史波峯,長安一躍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老大。
2020年起,長安汽車再次利潤、銷量雙豐收,恰恰説明長安汽車現在正處於強產品週期起點上。
讓券商們一致看好的長安新一輪強產品週期,並不在於銷量和利潤,更在於企業的技術含量。
當下中國車市已經進入到存量市場的競爭階段,單純的新車效應、降價效應,都不怎麼靈了,市場要求廠家推出更具技術含量、更有差異化優勢的產品,這需要強大研發實力的支撐。
而研發,正是長安汽車的優勢所在。
長安汽車每年會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於研發領域,2019年長安汽車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達到6.34%,“十一五”至今已經累計投入1000億人民幣。與之相比,上汽集團2019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僅1.79%。
我們來看看2020年長安汽車都幹了哪些事。
2月16日,C-IASI碰撞測試最新結果正式公佈,作為2019年第二批第九款受測車型的長安CS75PLUS,以6項優秀(G)的成績超越了大部分合資品牌車型,再度刷新了市場對自主品牌安全實力的認知。
3月10日,以“未來科技 量產先行——L3級自動駕駛解放雙手雙腳雙眼”為主題的中國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在重慶舉辦。本次體驗的圓滿成功,意味着長安L3級自動駕駛將實現真正量產,智能出行全新時代正式到來。
6月16日,長安藍鯨2.0T首台縱置發動機樣機在全球研發中心成功點火,標誌着長安藍鯨動力順利開啟2.0時代。
8月12日,由長安汽車參與主導的首箇中國汽車多媒體國際標準ITU-T F.749.3《汽車多媒體網絡用例及要求》經過全球公示後正式發佈。標誌着中國多媒體融合技術開始走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並逐步取得領先。
11月4日,長安新能源七合一電驅系統(XTDM16)獲得中國汽研頒發的國內首張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系統高效佔比A級產品認證,將搭載下一代數字汽車上市首發。
11月14日,長安汽車在品牌日上發佈會進化的智能架構——長安方舟,其以不斷進化、持續精進的高價值產品,帶來高安全、愉悦駕乘、高品質用車體驗。
……
從中國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到L4級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範運營,再到長安方舟、長安智慧芯、七合一純電動電驅總成,以及微信車載版、IACC及APA5.0量產首發等600餘項技術......一個又一個研發乾貨,都在證明了長安汽車科研技術水平正不斷向上。
當技術實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內功強了以後,銷量、利潤只是一個正常和自然的結果。這正是各大券商集體看好長安汽車的關鍵原因。
據Choice、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近百家券商合計產出3.5萬份公司研報。把公司研報拆分來看,個股研報數量最多的不是貴州茅台而是長城汽車,個股研報排在第二位的是長安汽車,研報數量達到195篇。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股價在2020年迎來大爆發,全年漲118.15%。
普通人喜歡看當下,而資本市場更看重的是未來。關於長安汽車的許多研報是2020年5月初發布的,現在回看,他們對長安汽車所做的判斷,基本上是準確的,你不得不佩服。
有不少券商認為,經營質量持續提升,轉型升級成果的持續落地,累計用户已達到1900萬,隨着企業“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的持續升入,長安汽車在2021年的發展必將給用户、投資者及市場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