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疫情衝擊、貿易摩擦、種族問題、美國大選等種種大事件之後,美股市場也終於得以塵埃落地定鬆了口氣。
拜登勝選後,美股市場以連續數日集體大漲表示慶賀,雖拜登離正式上任還有一段時間,但市場對未來的憧憬要明顯強烈此前疫情衝擊帶來的壓力。
不僅於此,今年疫情的衝擊雖然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但資本市場在天量的流動性扶持下,出現了史上未有過的超強反彈。在其中,市場資金極力抱團,概念投機瘋狂,股市流動性充裕,優質資產泡沫畸高、股債收益率倒掛等等現象越發突出。
這種種不同尋常的指標,越來越像上世紀50年代的美股市場。
那時候巴菲特剛剛懷揣不到1萬美元入場,一年爆賺13倍,第一次震撼體會到股市的瘋狂與魔力。
在1946年二戰結束後,美聯儲為了緩解股票市場的擔憂情緒開始緊急向市場注水,美股逐漸結束了長達36個月陰跌熊市行情。這與當下美聯儲為了緩解疫情衝擊給經濟帶來巨大壓力而多次放出的天量刺激計劃不相上下。
1953年艾森豪威爾代表共和黨重新登上總統寶座,艾森豪威爾的施政方針是,實行平衡財政政策,實際上更傾向於利率寬鬆政策。這使得華爾街與政府的敵對得到緩解,美國股市開始迎來20世紀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從1950年-1970年的20年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從400點穩步上漲到超過1000點。
這一時期的股票市場,無論是美國鋼鐵這樣的傳統企業還是摩托羅拉、惠普、拍立等新科技企業,都被市場全面追捧,以至於後來有人描述,在那時候的股市閉着眼睛買都都能賺錢,下跌的個股幾乎難以看到。由於這個時代的股票投資繁榮,華爾街經紀人的日子非常好過,多數經紀人可以愜意地享受“三杯馬提尼酒的午餐”。因此這個年代的美股被稱為“三杯馬提尼酒的時代”。
如最知名的IBM公司,從1951年研究出第一台商用電腦之後,開始成為美國股民們最喜歡的一隻股票,隨着IBM的業務增長,其市值也從50年代百億美元增長到1967年底最高接近2000億美元,被稱為美國的藍色巨人,科技的象徵。
60代至70年代初時期,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炒作成長股和概念題材最瘋狂的時代,一度觸發了幾次大浪潮,包括髮生在1959-1962年的以美蘇太空軍備競賽為背景的“電子狂潮”、60年代中期興起的 “併購熱潮”以及1969-1971年的“概念題材投資”熱潮,以及到70年代初的“漂亮50”浪潮。
在當時,市場更願意相信美蘇軍備競賽帶來的科技股高收益、高增長預期,雖然很多股票與科技產業並沒有太大關係但只要公司名字蹭上科技(tech)、電子(elect)或(trons)有關的都能一下子從傳統估值十幾倍一下子炒到上百倍。
到了70年代初,美股投資者開始爭相購買並長期持有那些能夠長期穩健成長的知名公司的股票,如通用電氣、寶麗來、可口可樂、麥當勞等行業巨頭,由此構成的““漂亮50””(nifty fifty)在這一時期劇烈上漲,平均市盈率超過60倍。
在目前看來,無論是疫情衝擊之下美股的FAAMG等一批核心優質行業龍頭逆勢受追捧還是新能源車的特斯拉、芯片的英偉達等等,都是市場願意相信的明星股。
但與當年不一樣的是,這些優質的核心資產如果扣除異常值,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大概在40-50倍左右,泡沫程度並不算嚴重,這也導致了即使是在股市面臨大的波動時,都沒能動搖投資者對其的信心。
另一方面,現在的美國股息率和10年美債息的差距也回到了1958年的時刻。在當年的長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在美國股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普通股的股利收入,在此以後股票市場的股利率就再未超過長期債券的收益率。
美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80年代的15%一路下行至目前的僅有0.88%,説明美聯儲在放水方面從來沒有停止過,並且隨着美國經濟體量增長,放水的量級也越來越大。
國債收益率暴跌的背後也是市場利率的持續下行,導致現金流過於充裕。
現在的情況是,目前美國聯邦政府給出的通脹目標是2%,實際的通脹水平大概在1.2%左右,也遠遠超過了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這意味着市場的現金收益水平已經處於虧損狀態。
而另一方面,美股目前的核心企業平均股息率大概在2%左右,這樣下來,投資股市成為了市場天量資金的最好去處。
巴菲特在去年的採訪中表示:“就股票的估值而言,利率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如果利率註定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它就能讓任何通過投資獲得的收益賺到更多的錢。”
這也就是美股為何在疫情衝擊、經濟壓力巨大的背景下,股市表現依然強勁得令人意外的根本原因。
對於國內市場而言,目前同樣存在與美股市場類似的背景和市場邏輯。
一方面,國內的流動性在疫情發生之後也是短期大規模的放鬆,導致流向股市的資金一下子增量極大。同時由於行業結構不同,部分行業如醫藥、新能源車、白酒等反而在疫情中成為最熱題材,刺激相關概率龍頭在資金抱團下持續出現誇張上漲。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和國債收益率表現依然相當穩健,也超過通脹水平,但A股市場核心優質行業的股息率及資產回報率都在4%或以上,這比國債收益依然高出很多。此外,截至目前,上證指數漲超8.5%,深成指漲超31%,創業板更是漲超50%,投資回報的吸引力全球最好,這也成為了市場資金選擇繼續進入股市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