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一旦台積電斷供華為,中芯國際能接棒嗎?
格隆匯 07-18 10:37

來源:投中網

就在中芯國際以7000億市值登陸科創板的同時,台積電召開了二季度業績説明會。會上台積電透露,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後為華為繼續供貨。而美國政府5月15日宣佈的對華為限制新規將於9月15日生效。

在芯片設計製造行業,台積電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存在?一旦台積電斷供華為,中芯國際能接棒嗎? 

業績會數據顯示,台積電(TSMC,2330.TW)於二季度營收3107億新台幣,同比增長28.9%,淨利潤1208億新台幣,同比大漲81%;同時6月的銷售額創歷史新高。

芯片製造行業從毛利率衡量盈利能力,從製程收入衡量技術先進程度,從這兩方面來看,中芯國際和台積電還有一定差距。

1、盈利能力:台積電比阿里騰訊還高

目前,台積電是台灣證券交易所市值最大的公司,公司毛利率、營業利潤率、淨利率在晶圓行業內一枝獨秀,把製造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做得比阿里騰訊還高,令同行豔羨。

二季度,台積電毛利率53%,營業利潤率42.2%,淨利潤率38.9%,均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

而中芯國際的毛利率只有20%上下。毛利率是公司競爭力的側面表現,顯然中芯國際距離台積電還相差甚遠。

比如從價格來看,同樣的產品,中芯國際能賣出的價格只有台積電的一半:根據 ICinsights 數據,2018 年四大晶圓代工廠中,以八英寸等價晶圓計算,台積電的單片晶圓 價格(1382 美元)>格羅方德(1014 美元)>台聯電(715 美元)>中芯國際(671 美元)。

背後的核心原因,是台積電擁有金字塔頂端的技術——先進製程。可以説,全球最牛的技術,使其產品具有極強的盈利能力。

2、製程工藝:全球最強,蘋果三星華為爭搶

製程,是指芯片內部的晶體管的柵長,通俗講就是芯片內部的最小線寬,線寬越短精細度越高,在一顆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的數量越多,芯片性能越高。

在所有電子設備中,智能手機對處理能力、對芯片性能要求最高,所以高端智能手機一般使用最先進的製程。

在這方面,中芯國際的製程工藝,還遠達不到高端智能手機的要求。

目前,全球能夠量產的最先進工藝是台積電的5nm,中芯國際量產的最先進工藝是14nm,相差兩代。

從收入結構來看,台積電先進製程佔比高,中芯國際落後製程佔比高,反映了各自的技術實力。

二季度,台積電7nm的出貨量佔總收入的36%,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16nm製程佔比18%,16nm及以下的先進製程佔總收入的54%,顯示了先進製程佔比不斷提升。

而中芯國際,28nm 及以下製程佔比只有4%,40nm及以上製程佔比 96%。

可以看到,由於最強悍的的技術能力,全球領先的手機廠商和芯片設計廠商,諸如蘋果、高通都是台積電的老客户,並在爭搶台積電的產能。

因此,5G手機還未到來,代工廠便已受益,也是現階段受益最快、最大的環節。

3、下游應用:中芯國際只能滿足低端智能手機

製程工藝決定了下游的應用,二季度台積電來自智能手機的收入佔到47%,高性能計算機帶來33%的收入。

而中芯國際生產的芯片還剛剛能應用於低端手機,除此之外是一些對芯片性能要求低的功率器件、模擬芯片等。

製程進步背後是摩爾定律的演進,由於資金、技術壁壘不斷提高,不僅十多年來沒出現新的競爭玩家,而且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從先進製程中“出局”。

格羅方德在2018年宣佈放棄 7nm 研發,聯電在2018 年宣佈放棄 12nm 以下(即 7nm 及以下)的先進製程投資,因此先進製程的玩家僅剩行業龍頭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以及處於技術追趕中的中芯國際。

4、研發投入和資本開支:台積電成功的關鍵

半導體技術更新迭代快,意味着需要投入極大的研發,背後需要有公司利潤累積以支撐。

憑藉全球最強的技術,台積電實現了這樣的正循環:通過遠超行業的盈利能力積累利潤,用以下一代技術研發和資本開支,實現技術先進後贏得客户,進一步反哺利潤,支撐下一輪的研發和資本開支。

這樣的正循環使得後來者追趕極難:較高的研發費用及資本開支,是台積電保持行業絕對領先地位的關鍵。

2017-2019年,中芯國際研發投入分別為35.76億元、44.7億元及47.45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2%、19.42%及21.55%。

中芯國際的研發投入雖然持續增長,但仍不及台積電。下圖可以看出,台積電在研發投入和資本開支上遠大於競爭對手,長期保持行業絕對強勢的話語權。

5、台積電斷供華為,中芯國際能接棒嗎?

來自日媒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圓廠中台積電獨攬51.5%的份額,高居第一;三星居次,份額是18.8%;3~5名分別是格芯、聯電和中芯國際。

在財報溝通會上,台積電表示,受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公司禁令的影響,台積電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過任何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且如果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不變,台積電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

斷供後,中芯國際能否接棒台積電,滿足華為的芯片代工需求?答案是不能。

此前,據業內人士爆料稱,華為海思麒麟下一旗艦芯片代號為“巴爾的摩”,也將採用5nm工藝製程,傳聞其或直接跳過A77升級為A78構架,CPU和GPU的性能提升超過40%。

而5nm製程,全球只有台積電實現量產,中芯國際目前只滿足了華為一部分低端手機的代工需求。

2020年2月,中芯國際從台積電手裏搶下了華為海思的14nm訂單,所生產的芯片用於榮耀品牌機型。

目前,華為海思已是中芯國際第一大客户。中信證券、預計,今年中芯國際14納米晶圓產量的八成多將供給華為海思,收入貢獻比例在17%-25%之間。

但中芯國際對華為的支撐有限:由於14nm剛量產,目前還處於產能爬坡中:2020年7月預計每月9千片,年度達到1.5萬片每月,而台積電更先進的7nm已達到100萬片的年產能規模。

那麼,接下來華為的芯片代工到底怎麼辦?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