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享玥
來源:財經天下週刊
自2019年10月開始,聚焦火腿主業後的金字火腿先後搭上“人造肉”和“網紅經濟概念”兩大風口,不僅實現了股價和市值的暴漲,還讓自己連同實控人施延軍又“火”了一把。
“火腿一哥”再次通過套現獲得了“真金白銀”。
5月27日晚間,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字火腿”)發佈公告稱,2019年6月19日至2020年5月26日期間,其實控人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施雄飈、薛長煌通過深交所累計減持4891.57萬股公司股票,減持比例達5%,累計套現約2.68億元。
金字火腿還稱,本次減持後,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還持有3.56億股,約佔總股本的36.38%,其中,實控人施延軍持有10.58%股份,其一致行動人薛長煌和施雄飈則分別持有1.82%、3.57%股份,三人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加或減少其在金字火腿所持權益股份的計劃.
受此消息影響,金字火腿股價連續兩日下跌,截至5月29日收盤,股價跌0.31%,報收6.41元/股,總市值62.71億元。據此計算,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還持有的金字火腿股票市值為22.81億元,其中施延軍個人直接持有的股票市值為6.63億元。
愛折騰的“追風者”
與多數企業類似,金字火腿是在90年代初期那波創業潮下誕生的。
據報道,施延軍出生於1964年,大專學歷,早年曾在火腿公司跑過銷售。1992年,時年28歲的施延軍成了眾多下海者中的一名,辭掉在國企的工作,下海創辦了金華市火腿有限公司,並在2010年12月成功將其推上資本市場,使其成為業內首家A股上市公司。
金字火腿因此被外界譽為“火腿第一股”,施延軍也獲得了“火腿一哥”稱號。
不過,上市之後的金字火腿似乎並不甘心只做火腿,開始在追逐熱點的路上各種折騰,先後嘗試進軍煤礦、互聯網金融、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產業等領域,儼然成了資本市場的“追風者”。
2012年,“稀土熱”席捲全國,以稀土為首的涉礦概念應聲而漲,看到這一風口的金字火腿很快就在第二年以8755萬元拿下了浙江創逸67.5%股權,從而間接擁有了煤礦公司神寶1.15%的股份。
2015年和2016年,互聯網金融和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新風口,金字火腿又如法炮製,試圖通過增資、參股或者收購相關公司趕上最新“潮流”,分得一分羹。
不過,最為聲勢浩大的“跨界”嘗試還要屬其在2016年對醫療健康產業的進軍。
2016年7月,施延軍與素有“醫藥併購狂人”之稱的中鈺資本董事長禹勃一拍即合,金字火腿以4.3億元交易對價受讓中鈺資本43%股份,此後又增資1.63億元,將持股比例增至了51%。
彼時,施延軍對中鈺資本寄予厚望,甚至主動“讓賢”,於2017年7月將金字火腿董事長職位讓給了禹勃,金字火腿開始進入“火腿+大健康”雙主業模式發展階段。
靠着對投資熱點的“執着”追求,金字火腿曾“吸睛無數”,股價也隨之大漲,從上市前兩年的2到3元一股,漲至了2016年10元左右一股,股價最高時還一度達到了15.74元/股。
不過,頻繁地追逐熱點卻沒能給金字火腿業績帶來多大提振作用,反而累得主業停滯不前,金字火腿也因此飽受“不務正業”質疑。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間,金字火腿的營收始終在2億元左右徘徊,歸屬淨利潤甚至呈現出下降趨勢,從2011年的4928萬元降到了2016年的1990萬元。
雖然與中鈺資本的“聯姻”曾短暫讓其營收和歸屬淨利潤翻了數倍,2017年,其實現營收3.72億元,同比上漲131.79%,歸屬淨利潤1.08億元,同比上漲442.65%。
但被施延軍寄予厚望的中鈺資本最終卻沒能完成業績承諾,不得不以7.31億元回購金字火腿持有的股份。2018年7月,禹勃辭去金字火腿董事長職務,同時離開的還有其帶來的班底,金字火腿的雙主業道路不僅正式宣告終結,還被迫接手了累計上千萬元的計提商譽減值。
受此影響,金字火腿在2018年的歸屬淨利潤虧損843萬元,同比下降107.81%,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股價也從十元左右一股跌到最低時3.94元一股。
直到2019年,隨着豬肉價格的上漲,重回“火腿”主業的金字火腿才重新迎來春天。雖然營收較前兩年有所下滑,為2.82億元,但歸屬淨利潤卻轉虧為盈,達到3355萬元,恢復到了上市初期的淨利水平。
實控人逢高套現12億
儘管在追逐互聯網金融、新能源汽車等投資熱點概念上頻頻失利,金字火腿卻深諳“市場熱點”的紅利帶動作用。
自2019年10月開始,聚焦火腿主業後的金字火腿先後搭上“人造肉”和“網紅經濟概念”兩大風口,不僅實現了股價和市值的暴漲,還讓自己連同實控人施延軍又“火”了一把,儘管這種“紅”更偏向於“黑紅”。
2019年10月10日,金字火腿在互動易平台回覆投資者稱,公司的植物肉(人造肉)產品已經開始生產,並在金字火腿天貓旗艦店預售。
據悉,該產品由金字火腿與美國杜邦公司合作生產,以非轉基因大豆等植物蛋白製成,售價為118元4片,是國內首款人造肉植物肉餅。
而彼時,正值“植物性人造肉”概念大火。因此,自此消息曝出後第二天起,金字火腿股價迅速在6個交易日內收穫5個漲停,市值一度增加27億,達到77.4億。
值得注意的是,據金字火腿後來透露,該人造肉餅到2019年10月10日下單數量僅為3人共12份,相當於“12塊人造肉撬動了27億人民幣”。
就在其股價收穫近40%的漲幅後,金字火腿於2019年10月22日晚間披露了兩則有關金字火腿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董監高等5人的減持公告,減持比例均接近25%的頂格減持,減持數量共計5009.44萬股。
儘管金字火腿聲稱股東減持的原因均為自身資金需求,依舊還是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外界對其“主動迎合熱點、炒作股價並配合減持”的質疑。
為此,深交所還在10月23日火速向金字火腿發去關注函,要求公司説明是否炒作股價配合實控人等減持。
金字火腿很快出面否認了這一質疑。不過,就在2020年初,其又陷入了“利用網紅經濟炒作配合減持套現”的質疑,並再次被深交所下發關注函。
2020年1月,金字火腿找來了“口紅一哥”李佳琦為其帶貨,五分鐘狂賣了超10萬包,總銷售額超300萬元。金字火腿股價和市值也一路上漲,短短4個交易日市值暴漲了7.24億元。
儘管金字火腿再次否認了主動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傳聞,但其分別於5月13日和5月27日公佈的有關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情況卻似乎再次印證了其“逢高減持”的行為。
公告顯示,施延軍及施雄飈均在2020年5月金字火腿股價持續上升的過程中進行了多次減持,其中,施延軍分別於5月11日至12日,在6.53和6.68元的高位減持了兩次金字火腿股票,套現3930.77萬元,施雄飈的減持行為則全都發生在2020年5月,累計減持3次,套現422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曾有過多次逢高減持動作。
週刊統計發現,自2013年首次套現以來,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有4次比較大規模的減持計劃和動作。
其中,除2013年12月首次減持以12元左右的價格套現了0.88億元外,其餘3次大規模減持計劃或推出於股價因熱點概念大漲時,或實際賣在了股價的階段性高位上。
製圖/周享玥
第二次大規模套現發生在2016年底2017年初,彼時,正值新能源汽車概念大火,金字火腿則在2016年5月收購了一家新能源汽車相關公司,引得股價持續上漲,處於階段性高位,施延軍及薛長煌正是在這個時候大幅套現,減持了金字火腿9.59%的股份,合計套現8.84億元,其中,施延軍7.14億元,薛長煌1.7億元。
隨着實控人得大幅減持,金字火腿股價受挫,出現持續下跌,一直到2019年初,股價才開始逐漸回升。
2019年5月28日,金字火腿再次拋出實控人減持計劃,擬減持不超過公司股本3%的股票。而當時,金字火腿的股價已經再次處於階段性高位並在持續上升中。
不過,或許由於減持計劃拋出後的四個月內,金字火腿股價再次走低,並出現不温不火狀態,這一原本計劃減持不超過2934.94萬股的減持大計,最終只完成了25.31%,累計減持724.86萬股,套現0.45億元。
2019年10月22日,搭上“人造肉”風口的第12天,宣佈上次減持計劃完成後僅一個月,金字火腿再次公告了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計劃。
而這次減持,不僅有“人造肉”概念助推股價,還有李佳琦、羅永浩相繼帶貨的“網紅經濟效應”的加持。統計數據顯示,施延軍、薛長煌、施雄飈通過此次大規模減持,累計套現了2.24億元。
第一次減持時,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共計持有金字火腿61.85%的股份,6年多後,通過四次大規模減持,其剩餘股權已只剩36.38%,累計套得了12.4億元的“真金白銀”。
而在個人財富上,施延軍也實現了“豐收”,其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以20億元和21億元身家排在胡潤百富榜第1775名、1676名。
此外,在商業版圖上,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除是上市公司金字火腿的法定代表人外,施延軍還是金華金字火腿有限公司、金字食品有限公司、金華市巴瑪投資企業(有限合夥)3家尚處於存續狀態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擁有31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