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黃金的市場表現,實在太過魔幻。
3月20日以來,COMEX黃金累計上漲逾19%,僅僅只花了17個交易日。今日,黃金盤中一度突破1785美元/盎司,創下8年來新高。
(來源:Wind)
不少投資者,無法理解美股持續暴跌的時候,黃金也同樣大幅回撤了12%(3/9-3/19)。現在美股企穩反彈了,黃金依舊築底大反彈。
不是説股市暴跌,投資者恐慌,作為避險的黃金理應受到追捧,但股市反彈回升的時候,恐慌情緒散去,黃金理應回撤,為何現在黃金追隨股市通漲同跌呢?
一、供需失衡
近來,黃金供給、需求兩端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吃緊。
供給端,停工停產,愈演愈烈。
3月26日,南非政府下令全國封鎖三週,以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受此影響,蘭德精煉廠被迫停產21天,並且由於商業航班極度缺乏甚至中斷,該廠已經停止向倫敦運輸黃金。
要知道,蘭德黃金精煉廠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煉廠之一,每年生產250至280噸精製金,也是非洲唯一一家獲得認證可向主要國際銀行交付黃金的煉廠,其加工的黃金來自加納、坦桑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馬裏、納米比亞、幾內亞和津巴布韋。
另據媒體報道,世界上最大的三座黃金精煉廠——Valcambi、Argor-Heraeus和PAMP在週一表示,他們已在瑞士暫停黃金生產至少一週。這三大精煉廠每年加工約1500噸黃金,約佔全球年度總供應量的1/3。
需求端,則一片火熱。
據報道,在歐美的實物黃金市場,金價早就突破1800美元,投資者大肆搶購金條、金幣,並願意多付出10%以上的溢價,但實物黃金還是脱銷。
另外,投資者湧入黃金市場的勢頭也較為明顯。
據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 4月13日持倉較上日增加15.51噸,增幅1.56%,當前持倉量為1009.7噸,時隔近7年來首次突破1000噸。在短短不到15天內,GLD的持倉量已激增超10%。
另據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黃金ETF及類似產品資金淨流入合計230億美元,這也是史上最高的以美元絕對值衡量的季度資產管理規模增幅,同時,持倉增長了298噸。
不過,供需變化不是決定金價上漲的本質,而真實通脹(或真實利率)才是。
二、通脹VS通縮
歷來,黃金作為“抗通脹”的硬貨幣。
通脹,黃金上漲,通縮,黃金下跌。黃金同股市一樣,均是交易預期。當市場預期通脹加大,金價會上行,如果最終數據證實通脹不大甚至合理,那麼金價就會回落。再者,市場預期出現通縮,黃金下跌,當被通縮被市場Price in之後,稍有通脹回升預期,黃金會立馬被拉漲。
決定黃金中長期走勢的另外一大因素的是名義利率,也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當名義利率低,即機會成本低的時候,黃金會上漲,反之亦然。這跟另一對蹺蹺板——股市與債市,異曲同工。
兩個因素綜合,即真實利率是絕對黃金價格中長期走勢的唯一邏輯。短期邏輯上,需要加上避險功能,比如突發的地緣政治等。
這裏有一個公式:真實利率=名義利率-通脹。
當名義利率下降(利好黃金),通脹較前者下降更快的時候(利空黃金),真實利率相對提升,那麼兩者合力指向黃金下跌。
這一幕發生在3/9-3/19日期間。那段時間,美股三大指數均暴跌超過20%,油價猛跌將近40%,黃金也遭回撤12%。為何?
那時,全球肺炎疫情正值爆發高峯期,市場擔憂疫情會直接讓本處於衰退邊緣的歐美經濟快速陷入危機,進而引發大蕭條。通縮預期成為了投資者交易的最大潛在邏輯。
雖然期間美聯儲大幅降息至0,還不斷拋出QE等多重救市計劃。但顯然,市場對於經濟衰退而引發的通縮擔憂,要強過多國政策救市提振經濟的信心。
當然,除了以上的邏輯,還有前期黃金大漲,價格回撤期間,不少投資者選擇落袋為安,遭遇“多殺多”的行情。並且,全球金融市場主要的資產均大幅回撤的時候,跨市場交易的投資者,將有可能平倉掉黃金來補充其餘資產的流動性。當然了,市場極度恐慌,拋售一切風險資產,成為當時交易者的真實寫照。
(來源:Wind,VIX走勢圖)
3月20日以後,黃金反轉持續上漲,又是什麼邏輯呢?
當通縮預期有一定反應之後(Price in),疫情逐步出現所謂拐點,加之多重救市政策提振經濟,市場預期通縮可能不會有之前那麼的悲觀。
另外,美聯儲動作實在是太大了。
3月23日,本次美聯儲推出的第二輪大規模刺激行動,包括不限量購買美國國債、MBS、公司評級至少為BBB-/Baa3、剩餘期限不超過5年的美國公司投資級債。這是一種無限量、無限續杯式的量化寬鬆,直到實現穩定金融市場流動性和經濟的目的為止。
名義利率進一步走弱,而預期通縮因為出現拐點也沒有那麼悲觀,兩者合力指向實際利率相對下降,黃金價格上漲。
那麼,未來(半年-1年的維度)黃金會如何演化呢?
一是美聯儲的貨幣、財政政策空間越來越小,名義利率持續下降的空間不大;二是,美國疫情出現所謂拐點,經濟增速不會那麼糟糕,或許在接下來披露的宏觀經濟數據(一二季度)之後,得到證偽。
在筆者看來,兩者合力的大方向仍然是通縮預期加劇,實際利率提升,黃金會再次走向下行趨勢,而疫情所謂的拐點只能讓黃金暫時得到踹息。
這就像現在的美股,不是反轉,而是反彈,接下來的清算不會遲到。並且,黃金的表現大概率也會很慘淡。這跟2008年有些相似,當通縮佔預期主導,金價隨着實際利率的攀升而大幅下跌。
(金銀價格VS實際利率走勢圖對比,其中黃是金價、綠是銀價、白是實際利率(反向指標))
2008年2月-2008年10月,美國股市劇烈下跌,黃金也同樣跌了9個月,直到後來的大幅QE。
三、尾聲
4月2日,美國當週初次申請失業人數高達664.8萬人。不僅遠遠超過1982年10月創下的單週69.5萬人的紀錄,並且是金融危機時期2009年3月單週峯值66.5萬人的10倍。
從1929年以來,美國曆史上遭遇過3次大的失業潮。大蕭條時期、1981年衰退期、2008年金融危機,失業率分別為24.9%、10.8%、9.9%。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要計算的話,美國可能最終帶來超過5000萬人失業,佔總就業人口的30%以上。
如果真是那樣,美國經濟得跪,金融市場更得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高層最近有一個判斷: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需要細細品。
或許,不管是投資黃金、還是股市等其他風險資產,現在是時候把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因素考慮在裏面了,而不是盲目的上漲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