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順豐“窮”則思變?
格隆匯 03-30 10:32

作者:Eastland

來源:虎嗅APP

快遞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2020年Q1能夠正常運營的公司屈指可數,順豐是最亮眼的一家。股價上漲是一種褒獎,2020年2月,順豐控股(002352.SZ)逆勢上漲,市值重回2000億以上,但與曾經的3000多億還有很大差距。

順豐控股借殼上市後雖然兑現了淨利潤承諾,但姿勢並不優美,像跳高運動員躍過某個高度、腳後跟卻在橫杆上蹭了一下。

更令順豐尷尬的是業務量“掉隊”:2017年中通業務量已是順豐的204%,2018年達到順豐的220%;與順豐同為“老運動員”的申通、圓通,2018年業務量分別相當於順豐的132%、172%;百世、韻達兩位新秀,2018年業務量分別是順豐的141%、181%。

3月23日,順豐控股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營收、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122億、42億,同比增幅分別為23.4、20.8%。

盈利不理想、規模掉隊,隨着頭上光環的消散,市值跌落上千億,順豐窮則思變。

以價格換市場

順豐票均單價遠高於行業水平,且差距還在增大。2014年順豐票均單價23.6元,為行業均價的161%;2019年,順豐票均單價降到至21.9元,為行業均價的186%,因為友商降得更多。

快遞行業整體服務水平日漸提高,順豐服務的性價比承受很大壓力。好在到目前為止,“通達們”搶的是中小玩家的份額,最近三年順豐市場份額穩定在7.6%一線。

由於票均單價高,按收入計算順豐的市值份額要好看一些。2019年,順豐營收1122億、同比增長23.4%,略低於全行業增速(24.2%),市場份額為14.8%。

俗話説,“盤久必跌”,順豐已有所警惕,維護市場份額的措施是降價。票均單價從2018年的23.2元降到2019年的21.8元,降幅6%。

根據月度數據,順豐票均單價從2019年6月開始鬆動,同比降低1%;11月跌破20元關口,同比降低16%;2020年2月跌至18.2元,同比降低19%。

降價效果立杆見影,2019年8月業務量同比增長33%,較全行業增速高10個百分點。2019年12月,業務量同比增長58%,多年來順豐業務量增速首次領跑全行業。

2020年3月19日,順豐控股披露《2月簡報》。報告顯示,2月份速運業務收入86.4億,同比增長77.3%;業務量4.75億票,同比增長119%。順豐的解釋為:“主要受益於2020年春節與2019年不在同一期間。”

2018年、2019年春節都在2月,不同的是2019年在2月中旬,對快遞業務影響更大,以至業務量降至2.2億票,同比降幅達19%,形成一個“深坑”。

儘管順豐沒提,但疫情期間堅持派送,收派件不降反增,也是2020年2月業務暴漲的重要因素。

放低身段迎合電商

順豐將時效快遞、經濟快遞歸為“傳統業務”。

時效業務是順豐起家的根本,“快、準、安全”是行業標杆。時至今日寄遞高價值物品或重要文件,多數人的首選仍然是順豐。2019年時效板塊收入565億,同比增幅僅為5.9%。

經濟業務的客户主要是電商,他們對價格高度敏感。但不包括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對價格“無感”被歸到時效板塊)。

2017年時效板塊、經濟板塊收入分別為467億、148億,同比增速分別為16.8%、22.6%。經濟板塊增速低於天貓、淘寶交易規模。順豐在電商市場本就不高的份額還在減少。

時效板塊增速見頂,是順豐放下身段迎合電商的重要原因。2019年5月,順豐推出針對電商的“特惠專配”產品,票均單價從6月開始鬆動,下半年經濟板塊收入同比增長47.5%,總算跟上了“大盤”(板塊收入全年增速32%)。

根據2019年報,順豐“通過業務預測及線路規劃等手段,充分利用存量資源”;“在運輸方面,通過合併同流向時效段幹線,更換成大型車輛,減少臨時線路投入,減少支線數量等,進一步釋放規模效益”(電商業務“蹭”時效業務);“在收派末端,通過提高集收及直髮比例等措施,不斷優化收派末端運營成本。”

順豐對電商業務的重視來得有點晚,或許已錯過最佳時點。如今“通達們”的時效性、可靠性已取得長足進步,順豐的優勢不如以往突出。

新業務全面開花

順豐將快運(重貨)、冷運及醫療、同城急送、國際、供應鏈等五項歸類為新業務。2019年新業務營收合計286億,同比增長66%。2019年,時效快遞、經濟快遞營收合計834億,同比增長13%。

新業務營收增速遠高於傳統業務,2019年在營收中的份額過25%,比2018年高6.6個百分點。

快運業務特別值得關注。從2015年開始佈局,2019年營收127億,同比增加57.3%。

順豐快運業務採取雙品牌戰略:

2018年3月,在收購廣東新幫物流的基礎上建立“順心捷達”,採取加盟制。截至2019年末,加盟網點超過6000個,直營場站171個、面積41萬平米,服務覆蓋全國294個城市、1851個區縣,2019年單日最高業務量1.1萬噸。

2019年7月,順豐快運品牌正式發佈,採取自營模式。截至2019年末,擁有51箇中轉場、1300個快運網點、場地面積175萬平米;派送車輛1.9萬輛,1134條幹線、8170條支線;服務覆蓋全國362個主要城市,單日最高業務量2.3萬噸。2020年2月,完成3億美元可轉債融資,估值200億。

2018年8月,順豐收購美國夏暉中國冷鏈業務並組建新夏暉。截至2019年末,新夏暉擁有位於21個核心城市的38座冷鏈物業中心,以及上千條運輸線路。

2019年,順豐冷運及醫療、供應鏈業務營收合計達到100億。

固守直營模式

除了收購來的“順心捷達”,順豐所有業務均採取直營模式,將收派網點、中轉場、干支線、航空樞紐、飛機、車輛、員工都置於絕對掌控之下。

已進入世界500強的美國郵政、德國郵政、法國郵政、FedEx、UPS無一採用特許加盟模式,這似乎印證了順豐的選擇。但世界500強的模式在中國未必“吃得開”,電商開放平台比直營更成功、OTA(在線旅行平台)的“一站式”比專注住宿或票務的服務商更受歡迎。

優秀的快遞公司,目的都是服務用户,直營是自己一個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加盟模式是鼓勵/督促千萬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順豐一上來服務質量就很高,投訴率低、時效性有保障。採取加盟模式的快遞公司起初良莠不齊,以低價為主要競爭手段,服務過程中“槽點”極多。經過大浪淘沙後,“剩者”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運營體系,服務質量日益改善。

直營模式“控制一切”,卻要付出高昂的成本。2019年,順豐票均單價比行業均值高86%,但毛利潤率僅為17.4%。

扣除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非經常性損益,2019年順豐扣非淨利潤42.08億,淨利潤率3.75%,略低於2018年。

順豐淨利潤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快遞業務成本高,毛利潤率上不去。毛利潤率不到20%還要用價格換市場,太難了。

營業成本按金額支出依次為:外包成本、職工薪酬、運輸成本、辦公及租賃費、物資及材料費、折舊及攤銷、關務成本、理賠成本、IT及信息平台費等九項。

排在最前面的外包成本、職工薪酬都是人力成本,合讓佔營收的將近六成。

2018年外包成本396億,佔營收的44%;薪酬120億、佔營收的13%;合計516億,佔營收的57%。

2019年外包成本538億、薪酬117億,合計655億,佔營收的58%。

從成本構成看,順豐屬於是勞動密集型企業,2019年收派員總數超過32萬名。

勞動密集+直營,利潤率提升空間有限,營收規模亦難有爆發式增長。淨利潤率不到4%,猶如走鋼絲,賺4%與虧4%只在一線之間。不説別的,票單均價降20%還要維持4%的淨利潤率就是一個挑戰。

順豐市盈率超過40倍有些偏高(注:順豐最新市值相當於2019年扣非淨利潤的48倍)。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