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覆盤吉利汽車十年擴張路
格隆匯 02-18 11:46

作者:海闊山遙一遙 

來源: 一見財經

前不久,吉利汽車和沃爾沃雙雙發佈公告稱,雙方將討論兩家公司業務合併的可能性,以期成為一家強大的全球汽車集團。合併後的業務將積極對接資本市場,並計劃在香港和斯德哥爾摩同步上市。

消息落地的次日,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車股票暴漲。

 聯姻 

這已經不是吉利和沃爾沃的第一次牽手。

2010年,吉利以18億美元從福特手中購得沃爾沃100%股權及相關資產。不過彼時的吉利除了資金雄厚,技術、品牌等並不被業界認可,反而是沃爾沃憑藉出眾的安全性能、悠久的製造歷史擁有良好的口碑。

這次聯姻被很多人形容是窮小子娶了富家女,合作前景令人擔憂。

在最開始的幾年,為了保護沃爾沃品牌,吉利有意淡化對沃爾沃的影響。李書福曾説,“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讓兩個品牌保持相對獨立,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兩者的協作與融合。

這一狀況直到幾年後才有改觀。2012年底,吉利和沃爾沃簽署技術協議,開始嘗試在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以及汽車安全革新技術方面進行技術交流。

2013年,吉利在沃爾沃的總部瑞典哥德堡設立歐洲研發中心,並宣佈與沃爾沃聯合開發新車架構CMA平台。哥德堡研發中心成立之初僅有十五人左右,經過幾年發展研發隊伍已經接近兩千人,也是目前哥德堡十五家規模最大企業之一。

以此為契機,吉利和沃爾沃加快了融合的腳步。

2017年,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吉利-沃爾沃技術合資公司和領克汽車。其中,技術公司將通過相互授權的方式,實現新車架構模塊、清潔動力等領域的技術共享。領克汽車則將專注於整車製造,聚焦中高端汽車市場。

現在看來,當初的聯姻實現了吉利和沃爾沃的共贏。

2010年,沃爾沃全球汽車銷量37萬輛,2019年增長到70多萬輛;2010年,吉利汽車銷量41萬輛,至2019年增長到136萬輛,成為國產汽車品牌的領頭羊。

而最近吉利和沃爾沃汽車發佈聯合聲明顯示,雙方將在技術、人力、資本、採購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給外界留下了更充分的想象空間。

 佈局 

除了牽手沃爾沃,吉利也與其他品牌進行深度合作,在全球開啟了買買買模式。

這些年,吉利的併購操作令人眼花繚亂,但是抽絲剝繭之後會發現,吉利的這種模式始終圍繞着兩條主線進行。其中一條便是橫向的汽車品牌之前的合資與併購。

2017年,吉利正式將馬來西亞寶騰汽車以及著名的跑車品牌路特斯收入麾下。寶騰在馬來西亞屬於“國寶”級汽車品牌,不僅在馬來西亞本國銷量領先,在整個東南亞也有不俗的業績。通過與寶騰汽車合資,提升了吉利在東南亞市場的佔有率。

寶騰旗下的路特斯則定位高端跑車。有着近七十年的路特斯汽車起源於英國,極富傳奇色彩,與保時捷、法拉利並稱為世界三大跑車製造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吉利汽車與跑車概念無緣,而此次併購路特斯則使得吉利成功躋身頂級跑車俱樂部。

更大的手筆還在後面。2018年,吉利集團宣佈,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以90億美元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吉利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

增資之後,吉利和戴姆勒之間的合作也緊鑼密鼓的展開。次年3月,吉利和戴姆勒雙方正式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動smart品牌轉型,並計劃將其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吉利一手擴展海外市場,一手進軍高端品牌,在激烈的汽車市場風生水起。

吉利的另外一條主線,是縱向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營。2009年,吉利以7000萬澳元全資收購號稱全球第二大的自動變速器企業DSI,以彌補汽車零部件研發上的短板。

吉利的這一次試水算不上成功。

收購之初,吉利的願景便是希望DSI生產的自動變速器能夠供應國內其他汽車廠商,但是其他汽車廠商似乎並不情願。經歷了幾年的慘淡經營之後,DSI便被轉手賣出,但是吉利仍舊保留了其10%的股份。

不過,吉利似乎對生產自動變速箱仍抱有執念。

2018年,吉利再次出手,與世界第一大自動變速箱廠商日本愛信株式會社簽署協議,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前輪驅動6速自動變速箱及相關零配件的製造與銷售,規劃的產能每年高達40萬台,預計到今年可實現量產。

事實上,變速箱只是吉利在上下游佈局的一個縮影。對內自建,對外合作,吉利正在逐步打通整車製造的全產業鏈。

 風口 

回顧吉利的發展,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從摩托車生產到汽車整車製造,再到聚焦新能源汽車發展,見證了吉利一次次加速。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汽車生產還實行目錄准入制,以上汽通用、一汽大眾為代表的合資汽車企業把持着中國的汽車市場,民營企業難以涉足。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汽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本來生產摩托車的吉利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汽車整車製造。

1998年,第一輛吉利汽車下線,但是吉利依舊沒有拿到國家的准入許可證。李書福曾向上級領導提出,“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嘗試,允許民營企業家做夢,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言辭間頗多懇切。

吉利的造車夢終於在2001年迎來了轉機。2001年,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前夜,國家經貿委發佈公告,吉利入選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名錄,拿到了等待已久的汽車生產許可證,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

外企環伺,國企夾擊,早期的吉利硬是憑藉低價策略以及還算過得去的汽車質量趟出了一條自主品牌發展之路,也為後期的戰略轉型做了積累。

如果説放棄摩托車生產切入汽車製造是吉利抓到的第一個風口,那麼從燃油車轉型新能源汽車則是吉利的另外一個風口。

早在幾年之前,吉利就開始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探索。2013年,吉利與康迪達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為市內交通開發經濟實用的新能源汽車。

兩年之後,吉利汽車再次加碼。這一年吉利正式發佈“藍色吉利行動”,吉利計劃在未來幾年推出數十款新能源車型,併力爭在2020年汽車銷售中新能源汽車的佔比超過90%。

吉利在轉型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還有另外一個插曲。轉型初期,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平平。2015年底,吉利投資了互聯網+新能源出行服務平台——曹操專車。曹操專車的大部分車輛均是採購自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車型,通過“自產自銷”模式,不僅消化了庫存,還意外的搭上了共享時代網約車的風口。

技術為本,理念先行,最近的吉利更是將視線從地面轉向空中。

2017年,吉利收購美國著名的飛行汽車公司,並以中文命名“太力飛行汽車公司”。2019年,吉利又一次領投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該公司將致力於將城市空中出行解決方案引入中國。目前,公司已經有飛行汽車試飛成功,距離大規模量產亦指日可待。

 寫在最後 

2007年,中央電視台與香港無線電視台聯合拍攝了一部電視劇《歲月風雲》。這部電視劇以吉利汽車和李書福為原型,講述了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如何從步履蹣跚到崛起振興。

電視劇曾經有一句經典台詞,“作為中國首家民營車廠,我們的目標永遠都是製造中國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我們的汽車走遍全世界。”如今,吉利汽車正在全力加速,彎道超越。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