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從自主造芯到扶持國產,董明珠的造芯夢終於醒了嗎?
格隆匯 12-18 20:13

作者:豬九誡

出品:互聯網圈內事

今年的珠海集成電路產業高峯論壇,一個主要議題是國產芯片替代之路,作為參會者之一的董明珠沒有再繼續兜售自己造芯戰略,而是表示願意幫助國產芯片落地。會議現場董小姐雖然説了自己是主動參會,但是又提到了:“我是被珠海市國資委‘騙到了會場。

董明珠話裏的委屈,和格力造芯不順有關。

去年中興事件爆發後,董明珠大張旗鼓提出了自主造芯戰略,並且開出了500億元的天價預算,表示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格力空調芯片自主。

但是如今一年多的時間過去,格力的芯片需求從當初的40億漲到了50-80億元,自主芯片卻遲遲拿不出手,董小姐的造芯夢,正在慢慢醒來。

1

董明珠的造芯夢

2018年4月,作為A股分紅代表的格力宣佈當年不進行分紅,儘管前一年格力才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歷史性增長,但是董小姐卻表示:“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

格力不分紅當然不是因為董小姐的任性,而是格力董事會全票通過的決議,根據格力當時的規劃,不分紅是為了留存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其中特地提到了集成電路研發。

2018年5月,就在格力宣佈不分紅後一個月,中興事件爆發,中國的芯片自主問題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個憂患意識強烈的女企業家,董明珠表示將加緊自主芯片的研發,並放下豪言:“哪怕花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作為一個敢説敢做的女強人,董明珠向來言出必行,當年8月,格力便花十億元註冊了集成電路公司,專門研發空調芯片,然後又花了30億元間接入股安世半導體,後者是國內唯一擁有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完整產業鏈的大型IDM企業。

其實在此之前,格力就已經涉足芯片設計領域,早在2017年便成立了微電子部門着手芯片研發,用董明珠的話來説,格力早已經開展芯片研究,並且在芯片設計方面小有成效。

據格力電器透露,格力早在2015年就開始投入芯片研發,並且已經能夠自主設計空調主芯片,2020年之前,格力空調將率先用上自主芯片。宣佈成立芯片公司之後,格力還表示,已經開始研製高端的變頻驅動芯片和主機芯片。

但是從行業面來看,格力要想真正實現自主造芯並不容易,最近兩年國內家電芯片雖然有一定進展,但是整體應用比例尚不足10%,以往積累的經驗只是皮毛。

在整個家電芯片領域,市場基本被瑞莎、恩智浦、意法、德州儀器、英飛凌等企業壟斷,並且產品線豐富齊全,能提供整體芯片解決方案。其中在32位MCN芯片領域,這五家企業佔據了80%以上的份額。

芯片作為一個門檻極高的產業,無數公司重金投入血本無歸,我國芯片事業發展幾十年依舊受制於人。所以在董明珠提出造芯以後,包括格力創始人朱江洪和TCL董事長李東生都表示了不看好。

2

難產的格力芯片

自從去年入股安世半導體以後,格力芯片便開始陷入沉寂,如今距離當初董明珠實現芯片自主的最後日期只剩下小半個月,格力的芯片依舊不見蹤影。

董明珠造芯為什麼會難產?這其中首要的原因來自於整個產業的特性,因為芯片行業從來不是一個能夠快速見效的產業,用任正非的話來説,這不是靠砸錢就能快速崛起的產業。

作為人類目前最前沿的尖端科技之一,芯片產業從設計、製造到封裝都存在着極高的行業門檻,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投入和時間投入,所以任正非才説,芯片產業真正需要的是砸數學家、物理學家。

毫無疑問,格力是一家非常賺錢的公司,放眼整個A股也屬於財力雄厚的,但是由於芯片本身的投入週期問題,以及巨大的失敗風險,股東支不支持格力連續砸500個億去研發芯片,其實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除此之外,空調芯片本身的市場規模決定了,格力即使真的砸500億造出了自己的芯片,很可能也會賠本。因為500億元對於芯片研發來説,只能算是一筆中等規模的投資,即使完全砸下去,也不能讓格力抹平和國際芯片巨頭幾十年的差距。

所以即使格力芯片研發出來,多半也只能自用,一開始肯定很難賣出去,按照格力每年四五十億的需求,十年能回本就已經是個奇蹟。更重要的是,500億元對於格力來説,基本相當於過去十年的研發投入,將未來十年的研發資金全都投入到芯片中去,格力一旦面臨經營危機,就可能前功盡棄。

不過格力造芯也並非毫無希望,畢竟和電腦手機芯片相比,家電對芯片的要求相對不高,技術難度也較低,格力如果聚焦空調芯片設計,未來出成果的機率也不小。據行業內人士透露,低端芯片設計一年左右就能實現,畢竟空調芯片本身科技含量有限。

但是要想實現董明珠設想中的芯片完全自主,尤其是高端芯片的突破,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到底值不值得繼續砸錢研發,這是董小姐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3

董小姐的戰略轉向

500億元砸向一個完全未知的產業,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風險,董明珠真的一點也覺察不到嗎?那我們未免有些低估了董小姐的洞察力。

或許是提前預判了全盤投入芯片產業的風險,格力今年以來已經不再頻繁提及造芯話題。

今年6月,在參加電視節目時,董明珠談到造芯戰略,她當時表示,如果投資20億做芯片沒有成功,能留下一個團隊也是值得的。就在上個月,格力還認購了三安光電20億元的股票,這也是一家半導體企業。

此次珠海高峯論壇上,董明珠對於造芯問題的表態再次出現細微差別,新的提法是幫助國產芯片落地到傳統制造業,並且向半導體投資巨頭華登國際拋出了橄欖枝:“那是你沒有找對人,找我,我就全用你的(芯片)。

從自主造芯到扶持國產,董明珠的芯片戰略經歷了一次重大轉型,後者相對來説也更加契合實際。

作為家電企業,格力對於芯片產業來説始終是個門外漢,要想實現完全的芯片自主難度可想而知。但是面對當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和芯片危機,一直依賴芯片進口始終不是個辦法,靠舊空調回收芯片的老辦法更是杯水車薪。

所以不管是從國家的角度,還是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芯片自主肯定是值得格力大力支持和投入的戰略,只不過要考慮支持和投入的形式。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類比一下華為的屏幕問題。

很多人都知道,當前全球最大的屏幕製造商是三星,OLED 屏做得最好的也是三星。但是從幾年前開始,華為就一直在堅持使用京東方、LG的屏幕,以避免三星一家獨大卡脖子,哪怕為此遭受綠屏門也在所不惜。

同樣的,格力在芯片採購上也可以引入國產廠商部分代替進口,一方面是幫助國產芯片迭代進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芯片進口的議價權。

造芯一年多以來,格力沒有透露過已經投入的研發金額,但是從董明珠的表態來看,應該在20億元左右。如果20億元能夠買來一支成熟可靠的研發隊伍,一個清晰可行的芯片戰略,我認為不算太虧。

4

董明珠失敗了嗎?

最近兩年,董明珠因為投資新能源造車和造格力手機而遭了不少黑,此次格力造芯,不少人又批評她不懂芯片不懂科學,只知道盲目燒錢。

如今回過頭來看,董明珠的不少決策確實錯了,但是作為一個在格力成長將近30年,從基層做起直到執掌格力的女企業家,我認為董明珠在魄力和遠見方面依舊是令人敬佩的。

銀隆新能源造車的問題,確實是一大失誤,董明珠也因此付出了代價,而且虧的是她本人的錢,但是就格力手機和芯片問題,我認為董明珠的選擇其實是合理的。

最近幾年,隨着智能家居的逐步落地,智能入口的爭奪也越來越激烈,作為家電巨頭的格力如果沒有自己的智能入口,可能就將逐漸淪為手機廠商和互聯網企業的代工廠。所以當年董明珠造手機,其最大目的就是搶佔智能入口,幫助格力建立智能時代的自主權。

同樣的,去年格力提出造芯片,其實也和格力的整體戰略有關,並不是為了靠芯片賺錢,而是為了不受制於人,同時掌握智能家居系統控制的自主權。而且在今年我們已經明顯看到,董明珠在覺察到芯片行業投入的風險之後,很快便將戰略從自主研發轉向了扶持國產,這種及時的應變同樣難得。

從古至今,做事後諸葛亮都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根據既定事實發表高論時,似乎人人都是預言家,但是要想真正預言未來,往往卻沒有那麼容易。

對於董明珠造芯失敗這件事,我們還是應該學會容忍,因為不失敗的方法很簡單:不去做,就不會失敗。但是我們要想出現更多強大的企業,就必須敢於去做,勇於去承擔失敗的風險。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雖然過時,但卻管用。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