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對海外及中國臺灣抵港旅客執行「0+3」檢疫安排,大幅優化防疫措施,赴港國際旅客或明顯增加。香港「0+3」調整有望成爲政策試金石,若疫情仍得到有效控制,大陸國際線或有望加速復甦。
來源:中信證券
國際線政策持續小步快走,我們預計年底國際線周均航班量有望翻倍,國慶期間國內線需求或難有明顯反彈,但行業至暗已過,10月底~11月出行需求有望迎來修復。行業機長、機務流失問題凸顯,疊加機隊低引進,或將進一步提升未來2年行業緊供給的確定性。
供需缺口將催化票價市場化彈性,航司有望受益於優質航線提價。預計機場子行業基本面拐點或已臨近,上機資產整合落地,有望通過佈局精品業務拉動免稅客單價。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9月23日公佈4個入境檢疫新安排,並自9月26日起生效。具體包括:海外及中國臺灣抵港遊客的檢疫措施從現在的「3+4」改爲「0+3」;取消上機前必先取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用快測代替;容許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返港;同時來港易及回港易不設限額,適用內地及澳門。
香港取消酒店隔離檢疫,進一步簡化入境措施,Q4赴港國際旅客有望迎來明顯改善(2022年8月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僅爲2019年同期8%)。
香港新檢疫安排在強制隔離措施方面做出大幅優化調整:抵港旅客只需居家醫學監測3天,期間可外出(不能進入餐廳、酒吧等部分場所)。結合其餘3項措施,目前赴港流程顯著精簡,有效刺激赴港需求:據航旅圈消息,新措施公佈後,去哪兒平臺上國際飛往香港的航線搜索量增長4倍、香港國泰航空官網訪問量激增。我們預計香港「0+3」調整可以作爲政策的試金石,若在此背景下疫情仍得到有效控制,國際線復甦節奏有望加速。
國際線政策持續小步快走,年底周均國際航班量有望提升至約900班次,國慶國內市場或難有明顯反彈,但至暗時刻已過。
據中國臺灣網報道,臺行政機構表示預計10月13日起可實施「0+7」入境檢疫措施。自《第九版》發佈以來,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入境措施均迎來優化,國際航線政策的調整維持小步快走趨勢。
上週(9.12~9.18)國際航班量420班次左右,約爲2019年同期水平的5.6%,我們預計年底有望提升至約900班次。上週中國民航日均航班量5713班次,截至9.24回升至7083班次。
機隊增速下滑+從業人員缺口提升行業未來2年緊供給的確定性,運營優質航線的航司有望享受提價帶來的業績彈性。
空客、波音因供應鏈問題在中報下調交付計劃,Q2以來的經營困境或使國內航司進一步推遲運力引進。7月民航局局長在全國民航年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兩年來,成熟可用機長減少215人,佔比1.1%;機務人員流失9298人,流失比例14%。」
同時考慮到航班量低迷背景下飛行員晉升、保級受限,且部分外籍機長流失,我們認爲除低引進以外,從業人員的缺口將提升未來2年行業供給端收緊的確定性。《「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2019~25年行業RPK的CAGR爲5.9%的目標,我們據此測算ASK的CAGR約爲4.5%~5%,供需錯配或將催化票價的市場化彈性,運營優質航線的航司有望享受提價帶來的業績彈性。
機場板塊拐點臨近,上機有望通過精品業態帶動免稅客單價翻倍,建議關注免稅價值的迴歸。
疫情前的2019年浦東/首都/白雲機場國際線相關收入佔比74%/50%/56%,機場板塊的基本面拐點有賴出入境客流的恢復。
上海機場8月資產整合落地,Q3或將並表。公司管理層調整或帶來免稅業務的變化,我們認爲更應關注免稅銷售額的提升,公司佈局精品業態有望拉動客單價2026年翻倍。(疫情前2018~2019年公司精品類免稅銷售額佔比僅3%,而同期海外機場該佔比約23%。)
白雲機場三期打開成長空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得到提升,相比北上樞紐,白雲免稅客單價(107元,爲首都/浦東的34%/30%)有較高提升空間,免稅業務有望伴隨國際客流的恢復重回高增長通道。
風險因素:
民航需求不及預期;油匯影響超預期;局部疫情反覆影響超預期;機場與免稅經營商談判結果不及預期;市內免稅店分流超預期。
投資策略:
香港大幅優化海外及中國臺灣抵港旅客防疫措施,執行「0+3」檢疫安排,釋放積極信號,赴港國際旅客或明顯加。國際線政策持續小步快走,我們預計年底國際線周均航班量有望翻倍,國慶期間國內線需求或難有明顯反彈,但行業至暗已過,10月底~11月出行需求有望迎來修復。
行業從業人員流失問題凸顯,疊加機隊低引進,或將進一步提升未來2年行業緊供給的確定性。供需缺口將催化票價市場化彈性,航司有望受益於優質航線提價。預計機場子行業基本面將隨國際客恢復而迎來拐點,上機資產整合落地,有望通過佈局精品業務拉動免稅客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