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大廠紛紛下場,XR 成元宇宙必爭之地

市場普遍認爲元宇宙將接替現在的互聯網發展模式,形成新的增長點。各大科技巨頭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自從Facebook將公司名改爲Meta全力以赴all in元宇宙以來,虛擬世界成爲全網最熱話題。現在的社交互聯網發展近20多年了,市場普遍認爲元宇宙將接替現在的互聯網發展模式,形成新的增長點。各大科技巨頭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德勤在最新發布的元宇宙白皮書中認爲,元宇宙包括萌芽階段、起步階段、成熟階段、終局階段四個發展階段, 目前行業已經出現的各種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概念可以認爲是元宇宙的萌芽,未來5-10年隨着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以及元宇宙概念的不斷深化,有望進入起步發展階段。

萌芽階段爲2016年至2020年,雖然還沒有出現元宇宙的概念,但不同行業都在進行一些技術單點的線上化、數字化與虛擬化的嘗試,可以認爲是元宇宙的雛形。起步階段爲2021年至2030年,其實質是不同行業對於線上化、數字化與虛擬化 的進一步深入應用與技術沉澱,實現以單個行業爲基礎的各個獨立元宇宙,形成元宇宙分散化、單行業、多中心小生態的階段。發展階段從2031年開始, 其實質是不同獨立行業的元宇宙開始逐步打通數據與標準,實現相似相融的整合階段。

擴展現實是元宇宙的探索入口:擴展現實設備(XR)是元宇宙連接虛擬與現實的關鍵設備。

Meta

2021年10月28日臉書更名爲Meta,在今後5年內從社交媒體公司變成「元宇宙」公司。爲推動「元宇宙」建設,臉書計劃5年內在歐盟國家僱用1萬名高技能人才。

2014年臉書收購了Oculus,之後不遺餘力地佈局XR生態:硬件、軟件、內容和應用領域都全面深耕。如今Oculus已經成爲目前出貨量最高的VR頭顯設備,據美國蘋果App Store免費應用排行榜顯示,聖誕節期間,Oculus登頂。

此前扎克伯格認爲,在一個平臺上需要有約1000萬人使用及購買VR內容才能使開發人員持續研發以及獲利,而一旦超過這個門檻,內容與生態系統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高通負責人在11月時曾透露,Oculus Quest 2的銷量已經達到了1000萬臺。

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VR硬件市場,Meta保持領先地位,佔有率達到75%,Pico、DPVR、HTC分別位居二、三、四位,市場佔有率分別爲6%、5.7%、4.5%,其中Meta主要由於Oculus Quest 2產品實現了巨大增長。

除了佈局硬件設備,臉書也利用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優勢拓展應用,2021年12月10日,臉書宣佈向美國和加拿大 18 歲及以上用戶開放虛擬現實應用 Horizon Worlds。在 Horizon Worlds 中,Oculus 虛擬現實頭盔用戶可以創建一個角色,在虛擬世界中漫遊。用戶在虛擬世界中可以玩遊戲,也可以與其他用戶交流。對Facebook而言,全面開放Horizon Worlds是重要的一步。

谷歌

谷歌很早就投入AR/VR 領域,2012年曾推出AR眼鏡,2016年曾推VR 頭顯裝置,但因售價高昂並且沒有相對的應用,一直沒有在市場掀起大浪。

2020年6月谷歌收購了North,也被稱爲ThalmicLabs,是一家2012年成立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公司,主要經營可穿戴設備。North於2018年10月推出Focals智能眼鏡,這是一款內置智能手機顯示屏的全息智能眼鏡。最初,第一代Focals的價格是999美元,但在一個月的銷量下降後,公司將價格降至599美元。即便如此降價,NorthI的眼鏡銷量也不超過1000副,這導致了銷量的停產。

目前,North團隊已經加入谷歌,負責Pixel、Nest和其他硬件。曾任臉書Oculus工程主管的Mark Lucovsky 宣佈加入谷歌,主掌新一代AR作業系統開發團隊。

Lucovsky 在軟體工程方面擁有卓越的才能,有35 年軟體開發經驗,曾參與設計和構建Windows NT 操作系統,直到現在還在爲所有的新Windows 版本供應部分核心代碼他先前在臉書負責MR作業系統開發工作。

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綜合實力位於全球前列,具備深厚的技術壁壘與先發優勢,它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全方位的AI生態,包括深度學習算法框架Tensor Flow、人工智能芯片TPU 以及基於安卓生態的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近年來作爲全球雲計算領域的頭部公司,谷歌雲的發展也在加速。

谷歌CEO Sundar Pichai認爲,隨着時間的推移,計算機將適應於人,而不是人適應計算機。因此,正如我們當下與人交談、互動一樣,計算機在未來也將變得更加身臨其境。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它就會在。所以,Sundar Pichai表示他一直對沉浸式計算、環境計算和 AR 的未來感到興奮。

蘋果

蘋果在智能手機時代是一家獨大,在佈局元宇宙方面,蘋果注重XR硬件產品,市場普遍預期蘋果2023年左右推出AR眼鏡硬件,實際上,蘋果已經佈局了完整的XR生態,並依託手機逐步向消費者推出AR體驗和服務。

根據未來智庫消息,2010年,蘋果就陸續收購了一系列面部識 別、室內定位、動作捕捉、MicroLED 顯示 等相關技術;2015年以來,加速XR領域全面的技術佈局,收購了大量AR與AI技術的軟硬件公司,並且在近期逐漸開始收購內容端公司。

通過自研與收購齊頭並進,蘋果已經建立一條核心技術專利的護城河,作爲蘋果入局XR行業的重要保障,僅2020年1月,蘋果公司就獲得了增強現實與3D重建技術 方面的59項專利,截至目前已經擁有330 多項公開可查的XR關鍵專利。

至此,蘋果手握覆蓋全球10億+活躍用戶的操作系統、領先行業水平的AR Kit軟件平臺以及硬件軟件內容生態全面佈局,顛覆性產品的推出蓄勢待發,引爆AR/VR消費級市場的發展。

英偉達

作爲芯片設計公司,英偉達主要圍繞元宇宙「基建」拓展市場份額。2020年12月推出Ominiverse,是一種基於「元宇宙」概念的平臺型程序。在超過一年的測試中,英偉達積累了超過10萬名個人、700多家大公司的用戶基礎,於1月5日宣佈去掉beta(測試)標誌、推出正式版本。並且,英偉達還大方地表示:該平臺向個人藝術家免費。

Omniverse 是由英偉達開發的一個專爲虛擬協作和實時仿真模擬打造的開放式平臺,完全基於 3D 通用場景格式 USD 而構建,可以用於建築工程、自動駕駛、媒體娛樂、製造業等多個領域,創作者可以通過它在所有環境下無縫地實時協同工作,並做出數字孿生或完全虛擬的擴展現實作品,堪稱是 " 工業 " 元宇宙。

一方面,它打通了各大 3D 設計軟件之間的壁壘。在 Omniverse 中,設計師可以在同一個協作空間中,在 3ds Max、Substence Painter 等多個軟件之間交換建模、着色、動畫、燈光、視覺和渲染信息。

另一方面,Omniverse還打通了各個創作者之間的壁壘。它支持全球範圍內的創作者一同協作,將喜歡的應用連接到同一個共享場景中,並且進度和內容互相可見。

國內大廠

國內億騰訊、阿裏、字節爲代表的互聯網大廠也在着手開發元宇宙市場。

騰訊2020年刊《三觀》提出「全真互聯網」概念,圍繞全真互聯網構建,發力面向開發者的底層平臺發力,打通硬件、軟件、內容等關鍵環節。2020年2月,騰訊參與了「元宇宙第一股」Roblox1.5億的G 輪融資,並獨家代理Roblox中國區產品發行。2021年4月,騰訊旗下佔股48.4%的遊戲公司Epic獲得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主要用於開發元宇宙,同年6月,騰訊旗下投資公司擬投資3500萬英鎊購買XR觸覺模擬技術的英國廠商Ultraleap部分股權。

去年8月,字節跳動以近90億人民幣的天價收購了國內頭部VR設備廠商Pico,成功拿下了元宇宙的入場券。Pico於2015年由創始人周宏偉創立。在此之前,他是歌爾聲學(Meta旗下VR設備公司Oculus的獨家代工廠)的副總裁。2015年一創立,年底就發佈了首款Pico獨立產品Pico 1,這也源於他從2012年就開始建立VR技術研發團隊研發硬件。

目前阿裏的XR入口更多的在於未來購物,從2020年公佈的「Buy+」計劃到阿裏「造物神」、投資Magic Leap,以 及即將推出的VR支付,可以看出阿裏爲XR設定了第一個應用場景。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