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十年新高!創造歷史!
格隆匯 08-18 16:31

10年!

滬指又回來了!

早上上證指數一度站上了3740點,刷新近十年指數新高,同時A股公司市值總和歷史上首次突破100萬億元。

滬深兩市半日成交額就達到了17467億元,較上日放量4196億元。

市值突破4000億,剛剛定增落地的寒武紀今天漲超4%,投資者對國產替代的故事依舊充滿期待。

20CM的科創AIETF(588790)今日飆漲3.73%,年內漲近35%,淨值創上市新高。

資金源源不斷地加持到股市里,對當下依舊火熱的科技題材起到了助推作用,賺錢效應實在太好了。

01、科技牛

A股指數集體收漲,滬指漲0.85%,創業板指漲3.84%,科創綜指漲2.41,全市場超4400只個股上漲。

板塊題材上,影視傳媒、液冷服務器、華爲海思概念走高,券商、旅遊股續漲,而貴金屬、煤炭、房地產等板塊調整。

具體來看,影視傳媒板塊走強,華智數媒、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等數只個股漲停。

消息面上,據網絡平臺數據,截至18日4時,2025年暑期檔電影總票房(含預售)達99.56億元,18日有望突破百億元大關;觀影總人次已超2.6億,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其中,8月總票房突破40億元。

液冷服務器概念近一週反覆活躍,今天曙光初創漲超20%,冠龍節能、高瀾股份、強瑞技術、銳捷網絡等多股收穫20cm,川潤股份、金田股份等數十隻個股漲停封板。

隨着算力密度的不斷提升,數據中心及算力設備的散熱問題日益突出。液冷技術作爲解決高密散熱的核心方案,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引起市場關注。

機構認爲,英偉達GPU,及雲廠商自研ASIC芯片共同驅動液冷市場快速增長,2025-2027年液冷市場規模大約分別爲354/716/1082億元,2027年有望突破千億市場空間。

消費電子板塊被強勢個股帶動,影石創新連續2個20cm漲停,續創歷史新高,市值達到了1080億。

近期一則名爲“影石創新老闆給員工撒錢”的視頻在網絡中走紅並引發熱議,背後該公司全球首款8K全景無人機影翎Antigravity A1產品形態官宣,並正式開啓全球公測。

今年6月剛登陸科創板的影石創新,近年來業績增速出色。2022至2024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從20.41億元飆升至55.74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65.25%。無人機業務或成其第二增長曲線,有助其突破全景相機單一品類依賴,構建多元化產品矩陣。

華爲海思概念股走強,晶賽科技30CM漲停,強瑞技術、深圳華強、好上好漲停封板。

近日,華爲重磅推出了其AI推理創新技術UCM(Unified Cache Manager,推理記憶數據管理器)。旨在推動AI推理體驗升級,提升推理性價比,加速AI商業正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據媒體報道,UCM技術有望緩解當前因HBM(高帶寬內存)資源短缺導致的任務停滯與響應延遲問題,爲AI應用提供更流暢的體驗,從而減少行業對HBM的過度依賴。

國產AI板塊整體表現強勢,石頭科技、恆玄科技漲超10%,寒武紀、金山辦公一度漲超4%,科創AIETF(588790)今日飆漲3.73%。

在各種市場小段子催化下,近期寒武紀股價走出了一段高潮,12日更以20cm漲停引爆國產替代概念,8月累計漲幅超過35%。

據2025年8月15日寒武紀公告,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審覈通過,融資項目增強AI芯片領域競爭力。

機構表示,關稅政策階段性落地爲半導體產業鏈帶來情緒修復機遇,疊加8月業績發佈密集期,半導體產業在AI競賽深化與國產替代加速的雙輪驅動下,產業敘事已從概念層面轉向業績兌現階段。

同時,H20生存空間壓縮爲國產算力打開市場空間。當前AI在多應用場景快速落地,已經展現了強勁算力需求與商業潛力。

國產替代+端側AI應用發展結合的雙重邏輯,是本輪科創人工智能行情的“基座”。

02、爲什麼是科創板?

在這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科技競賽中,幾乎所有的大國都積極參與其中,結果也可能會決定未來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科技和政經格局。

尤其是對於大國而言,不容有失。

而要想在這場競賽中有所斬獲,自然就需要最重要的參與者--科技公司有所作爲。

從早期的電氣化時代,到後來的數字經濟時代,我們都見證過一些科技公司如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企業本身和投資者也都收穫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人會問,在千載難逢的AI機遇面前,中國公司將如何發力,複製這些成功呢?

鑑於納指的成功案例,我們也可以通過股市或者板塊去尋找答案。

最常被提及的,科創板是其中之一,不僅因爲它因科技創新而成立,還在於它有諸多AI“好苗子”。

例如,最近爆火的國產AI算力公司--寒武紀

過去一週,寒武紀連續大漲,其中8月12日,寒武紀20cm漲停;8月14日,寒武紀大漲10.35%。今天,寒武紀繼續上漲,市值突破4000億,年內漲幅近50%,成爲科創板AI芯片標杆企業。

在寒武紀的帶動下,科創板AI芯片板塊的表現也相當搶眼。

以寒武紀爲最大權重股的科創AIETF(588790),上週至今上漲接近10%,年內漲近35%,資金淨流入額高達59.02億元,成爲科創板股票型ETF吸金王。

能夠有如此強勁表現,有消息面的刺激,例如監管部門對於使用國產AI芯片的新表態,但最根本的,還是企業本身。

2025年Q1,寒武紀營收11.11億元,同比大漲4230%,淨利潤3.55億元,成功扭虧爲盈。市場因此調高了對未來的預期,2025全年營收或達100億元,2026年可能突破300-400億元。

雖然公司對一些過分樂觀的傳言進行了闢謠(50萬顆訂單傳聞),但市場的樂觀情緒似乎並沒有消退。AI算力需求有增無減;股市興旺,資金風險偏好上升,等等,都在支撐樂觀情緒。

2025年二季度,378只科創板股出現在基金重倉股名單中,其中半導體龍頭股佔主要持倉,其中寒武紀獲186家基金持有,期末持股市值達187.52億元,位列科創板芯片股第一。

當然,科創板並不只有寒武紀一顆“苗”,還有金山辦公、瀾起科技、石頭科技、芯原股份、恆玄科技、晶晨股份、道通科技、復旦微電、樂鑫科技等“苗子”,覆蓋了人工智能產業上中下遊全產業鏈,值得投資者關注。

如果覺得公司太多,投資者也可以直接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上面提到的“苗子”,正是該指數的成分股。

但科創板參與門檻高,因此借道科創主題ETF投資科技賽道,正成爲越來越多資金的選擇。

如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的科創AIETF(588790),自去年底上市以來,規模一度突破70億元,年內日均成交額2.9億元,規模和日均成交額均位居同類斷層第一。

場外投資者,也可以通過聯接基金參與其中,如科創AIETF聯接基金(A:023520;C:023521)。

03、結語

在投資的世界,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

就像過去30年,選擇了互聯網這個賽道,就有機會和衆多互聯網“苗子”一起成長,見證它們由幾十億(市值)走到數萬億,獲取超高的收益率。

現在,AI正在複製這個過程,而且勢頭很猛。

AI巨頭們市值不斷創新高的同時,在超級計算集羣、芯片研發、大模型訓練等方面又有重大突破。

Meta推出全球首個1GW+超算集羣,OpenAI加速算力擴容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表示,未來公司將投入數萬億美元夯實AI基建,以支撐人工智能服務持續增長的算力需求;

特斯拉調整AI戰略,關停Dojo轉向AI5/AI6芯片,聚焦推理+訓練一體化架構,應用於FSD和Optimus機器人;英偉達Rubin GPU進展順利,2026年推出,推理性能達50 petaflops,比Blackwell翻倍。

國內的AI芯片發展速度也在加快,寒武紀MLU590芯片完成流片,採用中芯國際N+2工藝,MLU-X訓練卡性能達A100的85%;昇騰910B集羣支持萬億參數模型訓練,海光DCU實現CUDA代碼90%兼容性,等等。

此外,芯片自研,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以確保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同樣是大勢所趨。

而國內科創板AI芯片公司,在政策扶持、國產替代、專用架構,以及本土化生態的快速迭代方面具備優勢,在明確的AI大勢面前,有機會一步步發展壯大,分享AI龐大的發展紅利。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