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貴州茅臺2024年度股東大會在茅臺會議中心召開。
貴州茅臺董事長張德芹、貴州茅臺代總經理王莉等高管紛紛出席,對於此輪白酒行業的週期調整、白酒行業現狀以及貴州茅臺的發展,與股東展開現場交流。
在會議現場,貴州茅臺股東審議通過了《2024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2024年度監事會工作報告》《2024年度財務決算報告》《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等多項議案。
其中有幾項內容值得重點關注:
在《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中,公司擬對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76.24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346.72億元(含稅)。
加上已實施的中期分紅300.01億元,2024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達646.72億元,分紅金額再創新高。
同時根據公司披露的回購方案,合併計算的實際分紅率在80%左右,分紅絕對金額和分紅比例在上市公司表現不俗。
此外,公司也穩步推進股份回購計劃。根據大會披露,截至2025年4月底,茅臺已累計回購股份2017483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1606%,總金額逾30億元,回購最高價爲1584.06元/股,最低價爲1417.01元/股。
在《2024年年度報告》議案中,貴州茅臺披露了過去一年穩中有進的“成績單”。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41.44億元,同比增長15.66%;營業收入1708.99億元,同比增長15.7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862.28億元,同比增長15.38%。這些核心指標不僅全部達到並超過年初設定的“增長15%左右”目標。
張德芹代表公司董事會作了2024年度工作報告。張德芹表示,茅臺2025年主要目標是實現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增長9%左右。
從《2025年度財務預算方案》來看,基礎建設仍是重點工作。今年,茅臺將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智慧”茅臺,全年基本建設預計投資約47.11億元。
張德芹表示,茅臺2025年主要目標是實現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增長9%左右。
會上,針對投資者對白酒行業現狀的擔憂,張德芹用“三個相信”,與投資者分享了對白酒行業現狀的看法及茅臺的應對。
張德芹認爲,應該讓中國白酒迴歸初心。他表示,“以之成禮、以之養老、以之成歡”就是初心。面對消費場景的改變,投資者有擔憂,我們很理解,但請大家相信,相信茅臺的質量、文化、根基不會動搖;相信茅臺的創新能力、自我調節能力不會倒退;相信茅臺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不會掉隊。只要度過這個週期,就會讓茅臺這個民族品牌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不辜負各位投資者的期望,擔當起更大的責任。
張德芹還談到了前一日發佈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按照規定,黨政機關開展公務接待不得提供高檔菜餚、不得提供香菸、不上酒。他表示發自內心贊成這一新規。爲什麼呢?是該讓中國白酒迴歸初心的時候了。而在他看來,白酒的初心是三句話:以之成禮、以之養老、以之成歡。
在談及茅臺的自我調節能力、創新能力時,張德芹說,茅臺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屢次自我調節和適應,特別是歷經了1988年、1998年、2008年、2013年幾輪市場調整期,並都成功穿越,這足以說明當茅臺遇到困境時,自我調節、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很強的。
目前,茅臺在貴州省委省政府“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的指導下,從消費羣體、消費場景、消費方式轉移入手,積極打造新的營銷模式。茅臺相信未來在家庭重要聚會,消費者重要高光時刻以及國際市場上,會看到更多茅臺酒的身影,茅臺酒仍然是高品味生活和高品質生活方式的重要參與者。
會上,貴州茅臺代總經理王莉詳細迴應了投資者關心的茅臺如何穿越本輪週期的問題,認爲首先要客觀理性認識本輪週期,保持堅定的信心和定力,並高效科學執行近期、中期和長期系列戰略舉措。
王莉表示,對於如何穿越週期,關鍵是做好兩個方面:一方面要保持堅定的信心和定力,另一方面是高效科學執行系列戰略舉措。
王莉表示,信心來源於“三個基本支撐”,既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信心沒有變、茅臺強大的品牌價值認同沒有變、茅臺酒卓越品質的稀缺性獨特性沒有變。定力則來源於茅臺歷經70餘年,成功穿越多輪週期形成的韌性支撐。重點在於對品質和品牌的矢志不渝,以及近三十年深耕形成的渠道體系,包含茅臺對品質的執着追求、對品牌的忠誠堅守及具有韌性的渠道體系。
對於執行系列戰略舉措,王莉表示,近期舉措,是做好市場營銷,維護市場穩定。
中期舉措,是聚焦國際化和年輕化,國際化戰略重點在於從產品出口到產品、服務、品牌、文化的出海,再到成爲一傢俱有國際化價值創造能力的公司的“三步走”戰略。年輕化重點聚焦活力、創新和包容,“活力”在於茅臺自身要始終能夠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通過組織變革、創新驅動、不斷學習等保持發展活力;“創新”則聚焦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和場景創新,科技創新要堅持傳承與創新的平衡,處理好“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長期舉措,是與顧客構建情感鏈接,向股東與投資者傳遞信心,對員工不僅“待遇留人”、更“價值留人”,與合作夥伴與供應商構建“共生、共贏、有韌性”的產業鏈,遵循政府與監管機構要求,與各兄弟酒企一道、共同推動白酒行業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對社會公衆持續推動公益行動體系化、品牌化,讓“民族品牌”有溫度、有擔當,全面構建更有韌性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