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信貸視角系統關注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行業影響的報告《金融科技平臺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影響研究》(以下簡稱"報告")在"雙向奔赴 雙向賦能 2025年廣州市人工智能與現代金融產融對接活動"上正式發佈。報告是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的科技金融研究團隊在奇富科技等金融科技公司及部分中小銀行的支持下歷時半年、充分調查研究後撰寫而成。
報告由CAFI首席經濟學家莫秀根博士和研究員汪雯羽博士發佈。報告首先介紹了二十餘年來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對金融行業的推動和重塑起到的重大作用。在此背景下,CAFI的研究主要基於信貸視角系統梳理了金融科技平臺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影響:一是降低信息不對稱,擴寬普惠金融服務邊界;二是變革金融服務方式,提升行業效率;三是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體驗;四是擴寬信貸供給,完善多層次生態;五是服務普惠羣體,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目標。
報告着重指出,隨着技術迭代,當前AI大模型正成爲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而金融科技平臺在AI前沿領域的探索,則爲上述影響的深化提供了核心動能。
汪雯羽博士還着重介紹了金融科技平臺與金融機構在消費信貸方面的合作中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汪雯羽表示,以奇富數科的數字普惠信貸解決方案FocusPRO 2.0爲例,通過向金融機構提供專業諮詢、金融流量獲取與精準營銷、金融產品設計與創新、數字化風控、精細化用戶經營、信息系統等業務關鍵環節的解決方案賦能金融機構開展個人消費貸、個人經營貸和小微經營貸業務。
從總體來看,在中小銀行的助貸類消費信貸中,由金融科技平臺提供的線上助貸佔到一半,線上助貸讓中小銀行的效率提升了7倍,客戶數量增加了40-50%,消費信貸業務增加50%。"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健康而適當的消費信貸服務有助於釋放出更大的消費增量空間,拉動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報告建議,隨着金融科技創新,金融行業在分工趨勢下形成了數字金融產業鏈。作爲產業鏈中發揮重要功能的一環,金融科技平臺將專注於自身的金融科技優勢。不僅作爲數字金融前沿發展的代表要在未來繼續加大金融科技創新力度,也將有望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和場景優勢,提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等方面的發展空間,全面引領國家金融戰略的發展。
在當天的活動中,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勇、奇富科技CEO吳海生等嘉賓還分別從創新應用與數據安全、人工智能與銀行技術革新等不同角度進行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