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馬斯克成了最危險的人
格隆匯 02-22 17:29

馬斯克吹牛,從來都是先打草稿。

2月18日,xAI重磅發佈號稱“地表最強”的Grok 3 系列模型。

從官方丟出的數據來看,Grok 3基礎模型超過DeepSeek V3、GPT-4o等SOTA模型;Grok 3推理模型同樣超過o3-mini high、DeepSeek R1、Gemini 2 Flash Thinking等模型。

除此之外,在人工盲評的Chatbot Arena上,Grok 3全類型都排行第一。

雖然評分只比第二高十幾分……但高就是高。

“地表最強”,確實沒什麼爭議。

牛皮再一次成真,馬斯克壕氣地宣佈:開放Grok 3供用戶免費使用,直至服務器崩潰。

最強、不要錢,這兩個標籤擺在一起,結果顯而易見。

2月20日,Grok應用超越ChatGPT APP,迅速升至美國區App Store免費APP榜首。

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地表最強”,其實並沒有給人多少震撼。

最近的輿論,也明顯反映了這一點,遠沒有想象中的爆炸性效果。

畢竟,這可是拿20萬張GPU,歷時214天硬生生堆出來的首個Elo評分破1400的模型,消耗的能源足以維持一箇中型城市運轉。

結果是,除了基座測試分數亮眼外,比如推理效率之類,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一定程度上,只是個單純的數值怪。正確的叫法,是“全球最大的H100連集羣”。

換句話說,只要肯燒錢,這個“地表最強”的稱號,對手隨時可以拿走。

表面上看,這性價比,實在是有點低。

尤其是最近被DeepSeek極端的低成本震驚後,吃瓜羣衆不免發出疑問:Gork 3耗費了這麼多資源,性能僅比當前的SOTA提升了一點而已,意義很大嗎?

值不值得,取決於你怎麼看待這個事。

至少馬斯克本人,並不認爲不值。

甚至,後續計劃還要擴大規模,功率至少是目前的5倍,一心在堆卡這條道上走到黑……

簡直就是無腦燒錢的舉動,已經不能完全用商業邏輯來解釋了。

01

到底值不值?

馬斯克至少向世界證明瞭一件事:更強大的算力,確實能訓練出更強大的模型。

問題在於,目前大家能想到的測試方式,基本都是對標人類的各種考試之類的,最前沿的幾個大模型都已經取得很高分了。

換句話說,最優秀的幾個大模型,其能力都已經接近人類能理解的上限。

Grok 3的尷尬之處在於,在目前的認知框架中,它沒辦法證明自己的優勢究竟在哪。

這就好比,一門考試,學霸們都能考90分以上。

學渣不覺得有什麼,只有他們自己知道,90分和95分區別有多大。

60分到90分,你要付出1的努力;90到95分,雖然看起來區別不大,但所需付出的精力卻是成倍的提升。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兩者其實沒什麼區別,只有頭部幾個爭排名的人會爲了1分的差距而努力。

這種橋段,也可以套入我們看的修真小說情節當中。

人間界的天花板之所以是化神期,一方面是天地規則的壓制,另一方面,是這個世界的資源等級只夠修士練到這個境界。

想要繼續升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飛昇靈界獲取高級資源;但正常的化神期修士根本抗不過天劫,壓根去不了靈界。

想升級就要飛昇,但不升級又沒能力飛昇……這就是矛盾的,所以亙古以來,登頂者如過江之鯽,飛昇者卻寥寥無幾。

再回到現實。

現在所有的AI,包括Gork 3,不管看起來多強,其實仍然處於最初級的階段。

爲什麼初級?因爲沒有人知道下一步究竟該怎麼去突破,突破後究竟是什麼?是不是就是AGI?

大模型的根本是連接主義,模仿的是人腦。

人爲什麼擁有智慧?並不是因爲腦子“大”。

論大腦重量,人類不如大象;論腦重佔比,不如黑猩猩;論神經元規模,不如藍鯨;論視覺信息規模,不如大部分鳥類……

在算力這方面,人腦並不比其他動物更有優勢。真讓讓人脫穎而出的,可能是“算法”。

模仿人腦的大模型,往上堆算力可以提高運轉效率,但並不一定能量變產生質變。

前者還能靠錢堆,後者就很難說了。

所謂的技術奇點大概就是這樣,你不僅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更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

如果以這種角度看,Gork 3與DeepSeek V3和GPT-4o的區別,可能並不是95分和90分,而是0.95和0.9分,實際上都沒有完成1的突破。

滿分100分。

不是說這沒有意義,越接近1突破的概率自然越大。

但在實際的使用場景中,對大多數人而言,不管你是0.95還是0.9,甚至更弱一點的0.8,其實區別都不大。

更關鍵的是,0.95所需的成本更高,收費理所當然更貴,大多數用戶用不起、也壓根用不到。

所以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馬斯克燒了這麼多錢訓練出暫時領先的大模型,雖然確實是地表最強,但邊際收益屬實是有點低。

馬斯克是個商人,做任何項目都要考慮回報率。

但這次,可能不太一樣。

就算短期虧錢,也一定要做;因爲長期的回報,可能遠遠超出想象。

這份回報,甚至不能僅僅用金錢去衡量。

02

權力的遊戲

對馬斯克本人而言,急需一個掌控在自己手中的、足夠強力的AI大模型。

不論花多少錢,不論它是不是劃時代的,總之是必須要有一個。

否則他現在要做的事,沒辦法展開。

他現在的第一目標是什麼?

最近,乃至未來4年,全球輿論的核心,毫無疑問是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簡稱DOGE。

DOGE部門滿打滿算不過20餘人,核心成員更是僅有6人,全都是真正的天才,年紀最大的25歲,最小的才19歲。

有一說一,這6人雖然是天才,但除了最年長者,其餘有3人還是學生、1人輟學,甚至還有黑歷史。

這種背景別說進入機密機構,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是過不了政審的。

但他們確實成了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幾個青年之一,擁有美國最高級別的安全許可,不受任何人監督:

Gavin Kliger,25歲,加州伯克利計算機專業,前推特數據工程師,清掃對象是美國開發署,並向五角大樓植入去中心化審計程序。

Gautier Cole Killian,24歲,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是6人中最神祕的一位,負責通過AI分析、確保政府資金被最高效使用。

Luke Farritor,23歲,內部拉斯加大學輟學,任務是監督醫保系統和能源部,後者包括監督核武器的使用。

Ethan Shaotran,22歲,職業黑客,哈佛大學在讀生,xAI黑馬馬拉鬆比賽亞軍,致力於用算法取代政府的傳統人力模式。

簡單來說,預算評估、行政審批乃至國會報告,全部交給AI去做。

bobba,21歲,印度裔,加州伯克利大學在讀生,主導財政支出實事監管系統,有權直接凍結聯邦支出。

Edward Coristine,19歲,職業黑客,美國東北大學在讀生,曾爲俄羅斯提供AI服務,現爲美國國土安全部高級顧問,負責國家邊境安全。

6位年輕人,每一位都有潛力成爲未來科技行業的引領者,現在卻甘願不拿工資,每週工作時間長達120個小時,不顧安危捲進政治鬥爭中。

馬斯克稱他們是地球上最優秀的6位軟件工程師,外界人稱“DOGE六君子”。(暗示他們的下場可能如戊戌六君子,不太好。)

馬斯克和DOGE六君子

按照計劃,他們將在美國建國250週年、即2026年7月4日前,徹底推翻美國運轉了兩個多世紀的體制。

第一個挨刀的,是擁有1.2萬名員工的美國國際開發署,被裁得只剩294人。

目前爲止,這個小團隊日均砍掉美國政府1.26億美元的預算。

看起來誇張,但按這個速度,預計到明年7月,只能砍掉670億美元,遠遠低於特朗普最終削減2萬億美元預算的目標。

所以還得加大馬力,真正的大動作,或許還沒有來。

後續,甚至還要動奧巴馬醫改下的Medicaid和Medicare等項目。

這個可以說是衆望所謂,奧巴馬醫改的年度預算高達26%,甚至比美國國防開支的13.3%還要高一倍……

粗略計算,至少200萬美國公務員將被要求主動辭職。你要是不自己走,到時候一毛錢補償都不給。

再加上那兩千多萬還在領社保的“幽靈”,影響的人難以測算。

總而言之,裁人這塊,目前的DOGE完全可以做到。

但有一件事更危險的事,僅憑幾個人和現有的AI技術可能無法做到:查賬。

美國政府過去這麼多年的賬,絕對波及到全世界。就這麼幾個人,無論怎麼天才,就算各部門把賬本送到案前讓你查……

查到特朗普下臺,這賬都不可能理得清。

別說6個人,就是6萬人,三五年之內也很難查閱完。

就算真請這麼多會計來查,人多魚龍混雜,根本就沒辦法保證公正性。

人不可能辦到,只有更強大AI可以。它將光速整合所有單位的所有數據,錢去哪了、經誰的手、效果如何,全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具體怎麼做?至少有4個方向。

第一,鎖定資金流向。

AI通過分析資金的流通路徑,追溯到資金末段,判斷這筆錢的合理性。

第二,掃描財務數據。

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對比數據和政策,快速發現資金是否存在利用法律漏洞套利的可能性。

第三,自動處理。

AI不間斷分析海量的政府文件,自動篩選可疑的數據,極大縮短效率部發現問題的時間成本。

第四,自我升級。

AI也會犯錯,但“對抗訓練”機制可以將AI錯判的數據重新編碼爲新的訓練數據,不斷提高準確率。

……

Gork 3之前的AI,也可以做到這些事。

尤其是憑藉第四點,自我升級的能力,效率會越來越高。

但是,能不能在2026年7月4日前完成目標?

Gork 3之前,毫無疑問不能,否則馬斯克沒必要燒錢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Gork 3可以嗎?毫無疑問也不能,否則同樣沒必要以公認收益低的方法,繼續燒錢。

馬斯克現在最缺的,不是錢,是時間。

當然,若能實現突破、真的大力出奇跡了,那更好。

但這不是第一優先級。

不論能不能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只要能縮短達成目標的時間,至少對馬斯克本人和效率部的幾人而言,就是賺的。

03

時代旋渦

很明顯可以看到,馬斯克的改革並不是循序漸進的。

而是直接利用科技,試圖用一年時間就完成對沿用兩百年的體系進行降維打擊。

這與歷史上任何國家的改革,底層邏輯和外在表現是類似的。

總體上都是直接用暴力手段,打破舊的體制。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四個新的變量。

第一個是體量。

綜合所有層面,美國是人類歷史上體量最大的國家。

船大難掉頭,過去體量不足其百分之一的國家想要變革都無比艱難,何況是這尊巨無霸。

第二個是時間節點。

當下毫無疑問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前夕。同前三次科技革命一樣,生產力的飛躍將帶來巨大的財富增量,這些新的財富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利益受損的羣體。

打不過你,但只要還有好處,也不是不能跟你混。

這實際上減少了很多矛盾,還是那句經典臺詞:誰贏,他們跟誰。

第三個變量,是馬斯克本人。

馬斯克被稱爲美國版張居正,和DOGE六君子一樣,這個稱呼同樣暗示了不好的結局。

他動的不僅僅是美國官僚體系的蛋糕,屆時這場改革很可能將擴散至全球每一個角落,人類社會所有的政治遊戲規則都將被改寫。

這不是選擇題,AI技術對治理邏輯的重構,正如工業時代的到來推翻了君主制,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大趨勢。(比如最近深圳引入AI公務員,或許就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如此大的漩渦中,改革能成功就罷了,馬斯克的地位沒有人可以動搖;若半路折戟,舊體系的反撲也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只有前一種情況,第四個變量纔有意義。

最後一個變量是速度。

這次雖然算得上是不流血的革命,但僅僅想用一年多就完成變革,這是前無僅有的瘋狂,也有可能對社會造成難以預料的破壞。

數以億計的普通人,能否跟得上?有沒有必要這麼急?

樂觀點看,馬斯克不是政客,他的DOGE並不是正規部門、權力的保質期只有4年。

他改革的目的並不是成爲新的掌權者,而是爲自己移民火星的終極理想服務。

所以這種急迫,同樣表現在太空事業上。

大多數人都很費解,爲啥馬斯克那麼頻繁發射火箭,好像非得趕着這幾年上太空。

商業因素固然有,更多則是人生苦短的無奈。

馬斯克1971年生,今年已經54歲。而美國的平均壽命是76.6歲,就算他能蹦躂到100歲,也還就剩40多年。

即便飛船沒問題了,還得驗證宇航員培訓、前哨基地建設和補給等一系列問題。

按正常發展速度,他到死都不可能看到登陸火星。

他沒有時間等技術逐步完善,必須儘快推動技術迭代。達成這一目標的唯一辦法,只有讓全世界、至少是美國快速完成升級,爲自己的終極理想服務。

全人類都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請上了通往星辰大海的方舟,真的太倉促了。

而我們除了點贊轉發,又能做些什麼?(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