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北京證監局對信達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經查,信達證券存在賬户實名制管理不到位、客户權益保護不到位、人員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被北京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
北京證監局在決定中指出,信達證券主要存在以下三項問題:
一是賬户實名制管理不到位。信達證券對部分電話回訪中表示賬户非本人操作或使用的客户,未採取重新識別身份、分析識別可疑交易及反洗錢管控等措施。
二是客户權益保護不到位。信達證券投訴舉報處理流於形式,處理投訴舉報的流程與制度不匹配,公司總部未按制度要求對投資者投訴進行統一管理,對分支機構投訴事項掌握不充分。
三是人員管理不到位。信達證券未建立員工違規買賣股票監測系統,防範從業人員買賣股票等違規行為監測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不足。
在此之前,河北證監局12月4日就曾披露,信達證券分公司從業人員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經查,信達證券河北分公司從業人員於潤傑,存在替客户辦理證券交易以及向客户返還佣金的行為。近年來,公司也多次因此被出具罰單。
公開資料顯示,信達證券控股股東中國信達,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信達證券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他的前身——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證券業務部。經過多年的發展,信達證券已逐步成長為一家綜合性證券公司,業務涵蓋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自營業務等多個領域。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信達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3.5億元,同比下滑14.19%;淨利潤8.85億元,同比下滑18.49%。其中,第三季度營收7.54億元,同比下滑10.38%;淨利潤2.71億元,同比下滑24.02%。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證券市場的整體萎縮是直接因素。今年全球經濟面臨動盪,股票市場浮動較大,貴金屬、債券等市場的變化也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當投資者避險情緒高升時,對股票的投資意願較低,從而導致券商交易量減少、影響營收與利潤。
此外,產品與服務上的調整可能也影響了業績。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公司或進行戰略轉型,比如減輕對傳統經紀業務的依賴,向財富管理和投行服務擴展,但短期內這些新業務尚未能顯著貢獻收益。
關於近期比較熱門的合併重組,信達證券曾在11月7日的互動平台上披露,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得到任何來自於政府部門、監管機構或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有關上述事項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如有併購重組相關計劃,公司將嚴格按照信息披露相關規定及時發佈公吿。
二級市場上,截至12月20日信達證券收升0.46%報15.33元/股,總市值497.2億元,今年來累計下跌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