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鈉離子電池方面的利好消息持續不斷,讓人不禁感慨,動力電池領域真的要進入“鈉時代”了!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官網19日消息,韓國科技先進研究院(KAIS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Jeung Ku K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可快速充電的高能量、高功率混合鈉離子電池,能在幾秒鐘內完成充電。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技術如果發展成熟,將極大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設備發展,降低對鋰資源依賴,市場前景廣闊。
科學家這次研發出的全新電池,幾秒鐘就能充滿,甚至比加油還要更快。未來一旦量產落地,也意味着充電焦慮時代徹底成為過去式。
據瞭解,這項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能量儲存材料》上,這項創新的混合能量存儲系統將傳統電池使用的負極材料與超級電容器使用的正極材料結合起來,使電池既能實現大容量存儲,又能夠快速充放電,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可行替代品。
儘管各種鈉離子電池都是有一定的硬傷(功率輸出偏低、循環壽命短、存儲性能受限),但韓國科技先進研究院(KAIS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聯合研發的這款鈉離子電池,解決了此前諸多的弊端,既能實現大容量存儲,還能快速充放電。
經過實驗驗證,此次混合鈉離子電池展現了非常優異的性能,能量密度達到247 Wh/kg,功率密度高達34748 W/kg,甚至超過了商用鋰離子電池。
Jeung Ku Kang教授介紹稱,這項突破現有瓶頸的技術將在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各種電子設備中得到廣泛應用。該研究成果為未來的能源存儲技術提供了新的思路。
就在3月2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2項擬立項鈉離子電池國家標準項目公開徵求意見。
其中,《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技術規範》規定了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的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質量評定及標識、包裝、運輸和儲存。文件適用於電能存儲系統用鈉蓄電池和電池組。
標準制定的宗旨是為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的性能檢驗提供必須的標準依據和試驗方法,以保證產品切實符合性能要求。意義在於提高我國鈉離子電池的技術水平、完善我國鈉離子電池相關標準,規範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競爭秩序、為鈉離子電池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
《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技術規範》標準規定了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的安全要求,內容包括電池、電池組、保護電路等的環境安全、電安全等要求。本標準適用於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
此安全相關標準的立項及實施將有效推動完善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的安全評估,同時對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的存儲、運輸和使用起到安全知道作用,以保證產品切實符合安全要求。
自從2021年寧德時代發佈鈉電池以來,鈉電產業鏈開啟了加速發展的模式,產業化進程的速度也在提升。
經過多年的發展,2023年鈉電池進入中試驗證元年,2024年是鈉電池規模化應用元年,鈉電開始在兩輪車及共享換電、A00級車、大規模儲能、通信基站儲能、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均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隨着電池原材料市場的不斷波動,鈉離子電池預計將保持其價格競爭力,並與LFP鋰離子電池相提並論。
根據下游應用市場的需求及鈉離子電池的滲透率預測,預計2025年鈉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2027年將突破500億元。
在我國,鈉離子電池市場也備受關注,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相關部門也陸續已出台多項政策來扶持產業發展,推動鈉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據高工產研統計,目前鈉離子電池產業鏈佈局企業數量已超過100家。2023年至2025年,鈉離子電池企業有效產能將分別達到19GWh、25GWh、60GWh。
整體來看,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鈉離子電池的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顯著增長,並在多個應用領域展現其潛力。
華泰證券指出,在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場景中,鈉電池以較好的低温性能、安全性能及經濟性,為消費者帶來了差異化的選擇。2024年或為鈉電池規模化運用元年,繼續看好鈉電池的發展潛力,建議持續跟蹤頭部鈉電池企業應用進展、電池材料企業量產與降本進度,同步關注三種技術路線產業化情況。
概念股一覽:
中科海鈉:專注於研發和生產新一代儲能體系——鈉離子電池的企業,技術帶頭人包括陳立泉院士和胡勇勝研究員。主營業務包括電動自行車、低速電動車、通訊基站、數據中心、家庭儲能和規模儲能等領域的應用。
傳藝科技:開始佈局鈉離子電池產業,一期產能為4.5GWh/年,二期產能建設規劃為5.5GWh/年。目前,傳藝科技的鈉離子電池已經在市場上購買到,並且適用於儲能領域。
億緯鋰能:積極佈局鈉離子電池產業,設計出的大圓柱鈉離子電池,比能量可達135Wh/Kg。
欣旺達:公司在鈉電池領域擁有豐富的研發成果,將鈉電池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中。欣旺達通過持續投入研發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鈉電池的性能和成本競爭力。
鵬輝能源:公司2021年進行了鈉離子電池小批量生產,採用磷酸鹽類鈉正極與硬碳體系負極,計劃應用場景為儲能、快充模式電動車、中等續航電動車、電單車等。
派能科技:公司在鈉離子電池領域進行技術儲備,開展核心材料體系開發、關鍵材料自主研究開發等研究工作,於2021年開發出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產品並完成小試。
華陽集團:2022年3月旗下子公司山西新陽清潔能源全國最大鈉離子電池規劃項目成功送電,該項目第一條鈉離子電池生產線進入設備調試的最後階段,即將於3月底試生產。
多氟多:2022年9月,公司表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中試線已經建成,小批量產品陸續下線,小試的鈉離子電池測試進行了3個月,目前指標良好;鈉離子電池一期將形成約1GWH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