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天風宏觀宋雪濤,作者:宋雪濤 孫永樂
年初以來場景修復類消費先快後慢,5月或再次迎來補償性反彈,收入修復類消費慢修復,3月走勢分化。
一季度的中國經濟算不算“強現實”?
應該説,真正超預期的只有出口,因為貿易順差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1%直接跳升至44%,拉動了GDP增速1.4個百分點,是真正的“弱預期VS強現實”。
至於消費,表現出的不是現實和預期的差異,而是宏觀和微觀的差異、數據和體感的差異、同比和環比的差異。
受益於疫後消費補償性恢復,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2.7%上升至5.8%,但3月數據也顯示,消費開始進入“高同比、低環比”的第二階段 。如果不考慮低基數效應,僅看季調後的環比增速,今年3月社零環比只有0.15%,明顯低於2017-2021年之間的任何一年,僅高於2022年3月,也明顯低於今年2月0.67%的環比增速。
疫後消費修復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場景修復,一種是收入修復。
季調環比是評估今年消費復甦的重要視角,從兩種消費修復的環比折年數變化來看,以餐飲、化粧品、服裝為代表的場景修復類消費,1-2月改善普遍較快,但到了3月開始出現放緩跡象。以可選消費為代表的收入類消費,1-2月修復偏慢,3月開始出現走勢分化。
出行類商品消費(紡服、化粧品等)今年1-2月環比增速高於2017-2019年同期均值13個百分點,也高於過去6年同期均值20個百分點。但是今年3月,出行類商品消費和餐飲消費的環比增速均出現放緩,其中出行類商品消費的環比增速接近2017-2019年同期均值,而餐飲消費環比增速低於2017-2019年同期均值。
3月以來的高頻數據也驗證了場景類消費修復的放緩跡象,比如地鐵出行人數、擁堵延時指數在1-2月快速回升後,3月逐漸進入了平穩期。
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可能迎來出行類消費的又一次修復。“新十條”以來,居民尚未經歷長假(清明節僅放了一天),積壓三年的遠途旅行意願可能在今年五一假期出現補償性恢復。從五一訂票數據看,出行類消費已經顯示出再度走強的可能性。比如截至4月10日,美團平台五一期間國內住宿、交通、景點門票的預訂量已經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200% 。
收入修復類消費今年1-2月普遍改善較慢,進入3月後走勢分化。其中以通訊器材等為代表、受政策影響較小的可選消費品,年初以來環比修復慢於出行類消費,但方向持續改善。
今年1-2月可選類消費的環比增速高於2017-2019年均值8.2個百分點,低於出行類消費和餐飲消費的13.2個百分點和13.1個百分點。但是3月可選類消費的環比依舊超過了2017-2019年同期均值2.9個百分點,而出行類消費環比改善則明顯放緩。
由於沒有政策支持,大多數可選消費的修復主要依靠居民收入改善和消費傾向(當季消費支出/當季可支配收入)回升,所以可選消費的復甦是一個慢變量。
1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從5.6%降至5.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4.2%升至5.1%,居民消費傾向開始好轉並超過了2020-2021年同期水平,這些都是可選消費修復的信心。
不過居民收入和消費意願的持續恢復依賴於企業利潤、內外部環境和長期信心等多重因素,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可選消費的修復也需要耐心。
另一種收入修復類消費則是以汽車為代表,受政策影響明顯,在走勢上表現出較強的政策相關性。
受燃油車和新能源車購置補貼退坡的影響,今年1-2月居民購車意願偏弱,汽車消費同比增速相比去年12月下滑了14個百分點至-9.4%,環比增速也低於2017-2019年同期均值1.4個百分點,在各類可選消費品中表現最弱。
3月各地政府和車企加大促銷力度,汽車消費環比大幅回升,增速高於2017-2019年同期均值15.8個百分點。目前看熱度已經延續至4月上旬,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1-1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66.5萬輛,環比3月同期增長15%(往年4月汽車消費弱於3月)。
由於補貼政策對汽車消費的影響較大,去年財政補貼政策一定程度透支了今年居民汽車消費潛力。如果沒有政策支持,今年汽車消費可能弱於其他可選消費的修復程度,具體走勢還與後續補貼政策有關。
簡單總結,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消費的現實表現難以用簡單的強弱描述,實際情況更復雜:既有場景類消費的強復甦,也有收入類消費的弱修復;前期強復甦的線下出行已經開始放緩,前期弱修復的可選消費還在持續改善;儘管宏觀數據整體較好,但對於不同收入人羣和不同消費類別,冷暖依然差異很大。
風險提示
居民收入端的修復低於預期,居民失業率短期改善幅度低於預期,居民消費意願修復力度弱於預期
注:本文來自天風證券2023年4月21日發佈的研究報吿《消費復甦進入第二階段》,報吿分析師:宋雪濤 S1110517090003 孫永樂 S1110523010001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吿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吿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吿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