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連線Insight
作者:周逸斐
苦日子還在繼續,阿裏也要學着省錢。
降本增效下,阿裏熬過艱難的第二季度。
8月4日,阿裏巴巴公佈了2023財年第一份(2022年4-6月)成績單。財報顯示,阿裏巴巴第一財季營收2055.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2057.4億元微降了1.8億元。這是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下滑的情況。
其實,加上這一季度,阿裏巴巴營收增速已連續5個季度下滑,最近6個季度增速分別爲63.93%、33.81%、29.43%、9.72%、8.90%以及-0.09%。
圖源iFinD
不僅如此,阿裏巴巴的賺錢能力也下滑了。2022年4-6月期間,淨利潤同比下降53%至203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227.39億元,同比下降了50%。
雖然多項指標並不亮眼,但此前資本市場對於阿裏的預期過於悲觀,以至於實際財報表現超過預期,反而帶動了阿裏巴巴股價實現短線反彈,不少分析師紛紛給予買入評級。
但拋開短暫上漲的股價,從業績本身來看,一面是電商等傳統優勢業務盤被後來者蠶食、天花板凸顯;另一面是阿裏雲等新增長極營收增長乏力。阿裏早已不再是那個高增長的阿裏,要想股價真正進一步突破性增長,並非易事。
外界急需阿裏拿出一個新故事,後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這次財報中,阿裏第一次完全未提及國內零售和整體業務的活躍買家數,只是零星披露了一些個別業務的用戶數據,轉而開始強調存量用戶的「錢包份額」。
在人人都有淘寶賬號,但未必人人都在淘寶上購物的現在,阿裏也只能不得不依靠提高服務質量,穩住電商大盤了。
阿裏的核心電商業務已經進入了守勢,但主攻下沉市場的新業務淘菜菜和淘特,對阿裏財報的主要影響仍舊是拖累,而且需要繼續投入。就連「消費、雲計算、全球化」三大戰略方向中,發展最快的雲計算業務,增速也已回落到了10%。
如此艱難的處境下,阿裏選擇了節衣縮食。如此一來,這一財季的利潤能超預期,也順其自然了。
近一年來,阿裏內外都發生着劇變。在外,市場整體表現一直疲軟,並且受競爭對手衝擊明顯。後來,阿裏被美國證交會列入「預摘牌」名單,面臨退市危險。爲應對風險,阿裏最近新增香港爲雙重主要上市地;對內,核心業務換帥,組織架構經歷大調整。
大象轉身從來不易,從今年阿裏巴巴的種種動作,也能窺見巨頭應對艱難一年的攻守之道。
淘系「躺賺」的日子,已經成爲了過去。
在阿裏整個業務大盤中,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基本盤:中國商業(中國零售商業和中國批發商業)。該電商板塊的收入佔據了阿裏總營收將近七成,是絕對的收入發動機。
在2022財年阿裏雲業務實現盈利之前,中國商業是阿裏唯一一項能夠帶來利潤的業務,幾乎貢獻了全部的利潤來源。言下之意,除了中國商業,其餘六大板塊幾乎靠中國商業板塊供血。
圖源阿裏巴巴財報
但就是這一核心營收支柱,近2年來增速一直在下滑,尤其是佔比最大的「客戶管理」(主要是淘寶、天貓貢獻的廣告費和傭金)。
連線Insight查閱近一年財報發現,2021年年底,也就是公佈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時,相關數據便顯示「客戶管理」收入同比下滑了1%。這是該業務近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到了2022財年第四季度,情況並未好轉。中國商業包含的「客戶管理收入」顯示零增長。當時,阿裏在財報中的解釋是,「淘寶、天貓線上實物商品GMV同比出現了低單位數下降。其中,1月、2月持平,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GMV回落。」
隨後的這一季度,多地一線城市反彈疫情,讓淘系電商又重重捱了一刀,「客戶管理收入」這一數據同比大幅下降了10%。
4、5月國內經濟環境動盪,上海和北京受疫情影響相繼進入封控狀態,即便6月舉行了「618」大促,很多訂單付了款也沒法按時履約,最後取消不少訂單,嚴重影響傭金收入。
加之,淘系流量增長困境越發明顯,讓許多品牌方不願意花重金投放廣告,最終導致一直被視爲阿裏巴巴增長引擎的中國商業收入,不升反大幅下跌。
最能體現國內電商業務流量見頂的一大標誌是,繼阿裏巴巴連續四個季度沒有公佈月活用戶(MAU)數據後,這一季度,阿裏連年度活躍消費者(AAC)數據也沒有公佈。而是把口徑改爲,截止2022年6月30日止的12個月,超過1.23億名年度活躍消費者,在淘寶和天貓上人均消費超過了1萬元。
圖源阿裏巴巴財報
其實,在今年5月,阿裏公佈2022年財年業績時,阿裏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還在特別強調,阿裏中國市場已經完成了10億年度活躍消費者的既定目標。
不過,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網民數量也不過10.32億,阿裏年度活躍消費者越發無限接近國內網民規模,意味着今後阿裏的用戶數據再難有以往的高增長了。
阿裏電商主業的下滑既受低迷的消費大環境影響,也與市場競爭的加劇有關。
互聯網流量逐步見頂,但社交電商、興趣電商等新電商業態的涌現,讓淘系電商平臺面臨到激烈的競爭壓力。無論是京東、拼多多等老對手虎視眈眈,還是抖音、快手等後來者的強勢進攻,都讓阿裏遭到明顯危機。
對於同行在電商業務蠶食的動作,阿裏選擇加大自營業務比例和提高用戶體驗守住江山。
首先加大對自營業務的投入。例如,淘寶App新增了官方自營業務「貓享自營」與「貓享閃購」,主營3C、日用百貨及個護品類。最近,阿裏又上線自營電器淘寶旗艦店「喵速達」。
原本對自營模式並不動心的阿裏,如今卻想方設法打造自營品牌。因爲對需要破局和增量的阿裏來說,自營模式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互聯網行業的流量紅利衰退後,平臺模式下的流量生意不好做了,自營模式下的零售生意,還有相對寬裕的發展空間,也可增加用戶粘性。
但自營業務收入規模雖大,毛利率卻遠不如輕鬆賺錢的廣告業務,也會影響阿裏淨利潤。若未來隨着自營業務佔比的增加,阿裏的淨利潤將繼續承壓。
阿裏的另一個動作是提升用戶體驗。借用張勇的原話,是「工作重點從絕對用戶規模增加,轉移到服務現有用戶」,做好用戶分層分類運營,瞄準存量用戶的「錢包份額」。
比如,早在今年年初,阿裏便升級了淘寶直播和逛逛兩大業務,兩個業務負責人直接向「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分管總裁戴珊彙報。從這一變化可看出,阿裏選擇從核心內容板塊入手,來提升用戶體驗。
不過,阿裏要想實施好這一策略,也困難重重。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756元,在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中佔比64%,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消費者們進一步捂緊了錢袋子。更重要的是,消費觀念轉向務實後,影響最大的是服飾、美妝這些產品的銷量,這一部分恰是阿裏GMV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裏的電商焦慮,最終被定格在財報數字上——營收出現上市以來首次下滑的情況。核心的基本盤中國商業業務,仍在繼續探索,想要獲得突破,尚需時日。
「雲計算最後是一種分享,數據的處理、存儲並分享的機制。我們對雲計算是充滿信心和希望。」
在2010年中國第二屆IT領袖峯會上,馬雲向馬化騰、李彥宏兩位技術出身的互聯網大廠掌舵人力證雲業務可觀前景時,已經註定阿裏雲,將是阿裏之後的第二增長極。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阿裏雲業務首次實現盈利時,市場極爲看好它的前景。
但在這一財季,雲計算業務雖然是阿裏所有業務中表現最好的一大板塊——營收176.85億元,同比增長了10%。
不過,這一漲幅與此前幾個季度相比,明顯放緩了不少。而且,雲業務在阿裏整體營收的佔比爲9%,尚不足以爲阿裏貢獻太大增長。
而且從盈利表現來看,阿裏雲雖然已經連續一年盈利,但利潤依然微薄,一季度利潤只有2.47億元。
從行業來看,在國內雲服務商中,阿裏雲依舊排名第一,但市場份額卻在下跌。
Canalys今年新發布的《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服務市場規模約27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5%。阿裏雲雖排名第一,但市場份額卻下跌到了36.7%。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造成阿裏雲增速放緩的原因比較複雜,阿裏在最新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爲阿裏雲大客戶TikTok停止服務,在線教育客戶收入減少、中國互聯行業其他客戶需求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歸根結底,上述問題或許還是因爲阿裏雲的客戶羣集中於互聯網行業所致。財報顯示,這一財季,阿裏雲互聯網客戶的營收佔比爲47%。
國內互聯網行業整體增速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行情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了阿裏雲的業績走勢。
而且,在雲計算產業,最易切入的行業就是互聯網。但同時,這也是競爭最爲激烈的領域。
如今,不止阿裏雲,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大廠們也加碼雲計算業務,並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與目標。
京東雲希望切入零售、能源、城市等不同賽道;騰訊雲今年7月進行一系列高層人士變動後,又新成立了政企業務線;百度派出受李彥宏認可的百度高管沈抖,成爲智能雲事業羣組(ACG)負責人。華爲雲在內部的定位則是「華爲公司的黑土地,且是唯一的黑土地」。當發展雲計算業務成爲了大廠們的集體任務,阿裏雲面對的市場競爭,不言而喻。
當下,雲業務更大的市場當屬傳統行業,尤其是政企領域,它們有更強的需求和付費能力。但這塊蛋糕並不好切。傳統政企客戶要求雲服務商在客戶服務經驗、客戶關係、生態合作等方面有長期積累,更看重定製化服務和貼身服務。
而早年追求大求全業務模式的阿裏雲,面對客戶越來越精準的需求,想要磕下更多客戶並不容易。
一位騰訊雲員工也直言,「傳統行業,尤其是政企單位非常看重關係,但一旦拿下某地的政府或大國企客戶,對方便輕易不會變動,且復購率強。」想要從原來的玩家口中搶食,並不容易。
轉向政企行業後,阿裏雲也要慢慢賺辛苦錢了。
倍感焦慮的阿裏雲,在今年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人事變革。2022年3月,華爲前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空降阿裏雲,負責後者的全球銷售業務,阿裏雲下定決心All in政企市場了。
阿裏雲雖然在目前的市場排名尚有優勢,但是在服務傳統行業客戶等新領域方面,還尚且是新人。
傳統政企客戶分散性、定製化、貼身服務的特點,要求阿裏雲不能再堅守此前的業務模式,需要重構服務體系,甚至是技術生態。傳統行業的錢難賺,但阿裏雲必須要堅持死磕下去,畢竟,只有傳統行業還有巨大的增量紅利了。
不過,即使攻下了政企市場,也很難在短期內提高阿裏雲的營收和利潤狀況。目前,國內互聯網雲服務商在政企市場,毛利率不到10%,前期虧損是常態。短期內,阿裏雲也很難在收益上扮演阿裏的「新支柱」。
阿裏正在悄悄過上勒緊褲腰帶的日子。
過去,爲了發展戰略性業務,投入鉅額資金也再所不惜。但從今年開始,「降本提效」成爲阿裏的新關鍵詞。
阿裏巴巴寄予未來想象空間的創新業務,目前表現不太樂觀,淘特和淘菜菜便是典型代表。
淘特前身是淘寶特價版。一年前,「淘寶特價版」進行了品牌升級,更名爲「淘特」,阿裏開始重新重視下沉市場,藉此刺激淘寶緩慢的用戶增長。
淘特的發展,花費了阿裏的不少心血。相比淘寶是和阿裏巴巴一起成長起來,淘特可謂誕生在「豪門」裏。阿裏巴巴發展多年的數字商業、智慧物流、普惠金融等基礎設施能力,都可以直接爲其所用。
可以說,上一個財年中,除了常規的雙11、618等電商大促節需要高度協作營銷和推廣活動外,阿裏的日常任務便是發展淘特。
淘特也的確取得阿裏認爲的不錯增速。截止2022年3月31日止12個月,「超過20%的淘特年度活躍消費者,之前從未在淘寶或天貓購物的用戶」。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反饋和數據來看,淘特並沒有真正貼上「低價優質」的標籤。
黑貓投訴平臺上,多名消費者反映,有時拼到的1元助力活動,收到與宣傳不符的商品,而且提現活動經常提示「提現名額」被搶光。今年「315」,淘特更是被直接點名虛假宣傳。
淘特界面,圖源阿裏巴巴2021財政年度報告
同時,由於品類的重疊、價格的衝擊,淘特對於天貓、淘寶等原有電商平臺,也間接地形成了競爭。
如今已經獨立兩年多的淘特,耗費了阿裏大量的資源與資金,但產生的貢獻,卻可能沒有達到預期。
和淘特一樣主打下沉市場的淘菜菜,日子也不好過。
隨着十薈團、食享會、同程生活等諸多對手相繼退出市場,原本屬於第二梯隊的淘菜菜(原盒馬集市),一躍成爲當前市場頭部玩家。
不過,淘菜菜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相比,目前總體單量還不達到後兩者的三分之一。
雖然淘菜菜市場增長勢頭並不明顯,但消耗了巨大資金投入。
阿裏從未公佈過對淘特、淘菜菜兩個業務的投入規模,但據東方證券研報分析,自去年以來,上述兩業務讓阿裏每季度虧損至少接近200億元。
而自阿裏這一財季提出強調存量用戶的「錢包份額」目標後,其不得不比以往更注重提升整體效率。
於是,之前主要靠「燒錢拉新」的產品,開始被嚴格控制投入,淘特、淘菜菜便是典型代表。財報顯示,淘特和淘菜菜帶來的虧損「環比大幅度收窄」。這也是阿裏這一季度的利潤顯著超出了市場預期的原因所在。
顯然,淘特、淘菜菜也走到了需要更注重效率、提升利潤率的時點。
阿裏想要「省錢」的不只是兩個「下沉產品」。去年,阿裏的銷售等諸多費用都還處在同比100%以上增長的基數上,而最新財報顯示,這一季度內,在代表成本的費用端,阿裏銷售及市場費用同比下降了1%。
成本優化還體現在人員變動上。最新財報顯示,阿裏員工總數已經從2022年3月底的254941人,下降爲季度末的245700人,在過去三個月內,減少9241人。
對於這些成本控制的舉措,阿裏CFO徐宏在電話會議中毫不掩飾對結果的滿意,認爲「成本優化得到了比較好的結果」,在今年這一財年接下來的幾個季度裏,除了技術領域和基礎能力建設領域會繼續投入外,其他業務仍會進行成本控制。
言下之意,阿裏未來一年進行降本增效時,要將彈藥用在關鍵業務中。
若從阿裏這一持續進行的「瘦身行動」角度考慮,其之後的業績還會有較大的表現空間,實際表現或可能繼續超出市場預期。但節衣縮食帶來的向好財報成績並非可持續的,阿裏依然還需要在各個業務上尋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