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全面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政策支持不斷落地。在國家政策利好以及各領域需求的共同推動下,醫療健康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而筆者關注到,近期圓心科技更新了招股書至2021年末,新數據更完整地反映出公司過去3年的成長表現。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0年的收益計,圓心科技是中國第一大專注於處方藥的綜合醫療交付平台。筆者在此之前已經關注到該公司——三月,圓心科技拿到大路條。在港股市場、尤其是醫藥板塊大幅震盪之時,圓心科技能獲得證監會的核準能赴港上市,實屬難得。
圓心科技的投資價值應該如何看待?
醫療科技是大趨勢所在
從國家多次提及大力支持互聯網醫療與智慧醫療的發展,可以看出國家對醫療科技相關議題的重視。背後邏輯非常清晰,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醫療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增多。優質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等醫療供需不匹配問題亟需解決。醫療科技在協助分級診療、匹配醫療需求、提升醫院效率、保障醫療安全、降低醫療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在疫情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業內有前瞻認知的領先企業早已開始探索“科技+醫療”的模式,圓心科技便是當中的代表之一。
不過部分投資者擔心,眾多競爭者是否會導致行業競爭過於激烈。事實上,目前的行業有效供給遠遠不能滿足人們需要。
首先,作為致力於為患者傳遞價值的醫療健康公司,技術是最堅實的發展地基。相對比Know-What的專有技術,不在專利保護之列的Know-How才是最重要的技術積累。這種科技優勢和行業洞察,必須通過深耕和探索互聯網+健康醫療行業多年才能構建。而圓心科技已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深厚的Know-How壁壘,將醫療價值環節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在多維度高價值數據分析挖掘的基礎上,拓展了傳統醫療服務、醫藥流通、健康險、醫療信息化等行業邊界。
再者,信息孤島是我國市場普遍存在的現象,要為社會公眾優化醫療資源,必須打通多個環節,才能形成價值鏈閉環。但現狀卻是大部分互聯網醫療平台停留在較為初級的數字化功能,不能實現醫療互動參與各方之間的信息充分共享和服務場景閉環,進而無法構建更良性的商業模式,不算是有效的供給。
能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數據網絡的參與者,數目寥寥無幾。其中,圓心科技就展現了較強的競爭力。廣為人知的妙手醫生APP,是中國首批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的線上醫療服務平台之一。但這僅僅是圓心科技廣闊產業佈局當中的一環。在強科技實力的基礎上,圓心科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院內院外聯動和醫藥險融合的解決方案,打造了由醫院、醫生、藥企、保司等廣泛參與的醫療健康週期的服務閉環,激發了整個產業的活力。
技術驅動醫療革新,三層飛輪模型完善
圓心科技結合行業痛點與需求,基於技術的演進和數據的積累,沿着產業鏈價值環節的延伸方向,孵化出醫療科技三大應用場景。2015年,圓心科技開始佈局院外處方藥房,2017年延伸至互聯網醫院服務,2018年進入醫療科技領域,2019年進入健康保險領域。公司正是通過囊括醫、藥、險幾大業務,形成三層飛輪模型。
➢底層飛輪:院外綜合患者服務
在打通醫、藥、險多個環節的過程中,患者成為重要的抓手。具體來看,圓心科技如何做到以廣大的患者為切入點?
圓心科技在這個問題上曾經進行過多次創新性嘗試。最後發現,在離醫院最近的地方去滿足患者在醫院外的醫藥、醫療服務需求,是觸達患者的最有效的方式。其他醫療科技公司在這方面往往以線上藥物交付為主,但是圓心科技實行完全不一樣的路徑——採用院邊藥店的策略。根據招股書,圓心科技在中國30個省份的264家圓心藥房為患者提供院外場景下的藥房服務,並在13個省設立了醫療門診。
誠然,處方藥的外流,要由線上平台和線下網絡共同承接。但這並非是公司建立院邊藥房的真正意義。院邊藥房之於圓心科技是底層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圓心科技是行業中少見的自建全國性院邊藥房網絡的玩家。
圓心科技的藥房網絡並非只是藥品供應鏈這麼簡單。公司耐心做院邊藥房的“基礎設施”投入,是在為打通各環節形成跨空間、跨部門的醫療價值融合奠定基礎。
首先,對比互聯網藥房,在嚴肅醫療領域,院邊藥房的形式更為方便和值得信賴,能觸達數量更大、需求層次更多樣的患者羣體;再者,不同於互聯網藥房的藥品種類十分受限,圓心能覆蓋創新藥與“高質量藥物”,已成為創新藥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根據招股書,公司覆蓋了60種創新性腫瘤治療藥物(國家藥監局自2015年起批准的創新性腫瘤治療藥物僅有83款),圓心藥房銷售額的85%主要來自於處方藥中的非國家醫保覆蓋的品類,與社區藥房構成差異化競爭。
更重要的是圓心科技擁有專業的團隊服務於患者。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疾病情況不同,圓心將歸集用藥數據以及患者反饋。這能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協助醫生提高患者病程管理效率;也能應用於真實世界研究,通過醫藥服務供應鏈能力與真實世界研究相融合,為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的臨牀研究及決策支持提供多維度高價值數據分析支持,助力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至此,圓心科技正式打通了醫患關係的第一步。
➢二層飛輪:供給端賦能服務
圓心科技的供給端賦能服務板塊是針對院內場景提供解決方案。根據招股書,公司協助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信息化系統建設和對接,通過提供互聯網醫院、全病程管理、智能醫院、區域醫療與健康城市等核心產品,幫助實體醫院實現互聯網醫院建設以及綜合運營能力的提升;並在幫助醫院信息化升級的過程中,提高患者在院內的體驗和解決其病程管理的需求。
圓心科技的邏輯較為獨特。公司自身擁有互聯網醫院牌照以外,還協助實體醫院搭建互聯網醫療平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圓心科技與超過360家醫院合作開發了線上醫院,覆蓋中國24個省和80多個城市,其中超過130家醫院為三甲醫院,包括南京鼓樓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華西口腔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及其他知名三甲醫院。通過協助建立醫院大數據處理系統建設、電子病歷管理、遠程醫療,公司打通了醫院與患者的連接孤島,並使院內應用場景能全面接入圓心科技的生態之中。
總而言之,圓心科技所做的,是提供基礎設施和平台服務來促進第三方供應商(外部醫生和醫院網絡)和用户這兩個不同羣體之間的聯繫。互聯網醫療具有低成本、實時互動和數據打通等優勢,能解決用户痛點,成為飽受“看病難、看病貴”人羣的福音。另一方面,通過圓心科技,醫生能及時、準確掌握患者的健康狀況,並有利於醫生跟蹤病人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和供給端賦能服務業務這兩層飛輪打通了院內與院外兩大醫療場景,從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幫助患者,連接了醫療機構以及患者的核心需求。
➢三層飛輪:創新醫療健康服務
在前兩個飛輪的的基礎上,圓心科技進行醫療健康價值鏈創新,提供病程管理及其帶來的醫藥創新營銷業務;以及通過公司建立的創新保險技術平台圓心惠保,為患者的醫療支付能力提供保險業務。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旗下創新保險技術平台圓心惠保已經為約110家保險公司及7家再保險公司提供多維服務,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40餘款新特藥物保險產品、在超過90個城市推出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累計分銷24項健康保險產品,保單數量約為超2500萬份。
而保險支付,又是繼就醫場景與用藥場景之後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圓心助力搭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險體系,將聯動圓心服務場景中的院邊藥房、互聯網醫院,為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帶病人羣和健康人羣提供更可靠的醫療和醫藥保障。這意味着第三層飛輪將帶動前兩層飛輪的加速轉動。不難看出,三層飛輪迅速轉動之下,公司聚集了龐大的數據資源、醫院資源、藥房資源以及客户積累,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全價值鏈的智慧醫療模式。公司的業務潛力具備巨大的想象空間。
飛輪加速,高附加值業務潛力釋放
正如常提及的“飛輪理論”所述,企業發展的過程就像持續推動一個巨大、沉重的飛輪轉動。剛開始推動的時候會很慢、很費力,但是反覆的推,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在底層技術架構與產業鏈價值閉環的基礎上,應用場景落地與商業化進程必然會加速。圓心科技的增長飛輪已經開啟,後面的增長會越來越快。
營收層面的表現有力驗證了其強大的爆發力和長期成長勢頭。根據最新的招股書,2019年-2021年,圓心科技的總收入分別為23.52億元、36.29億元以及59.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8.9%,也就是增長超過一倍。圓心科技迎來了成長潛力的快速釋放。
從財務數據來看,在作為營收第一大來源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板塊收入穩步發展的同時,供給端賦能服務與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取得爆發式成長。2021年供給端賦能服務營收為0.47億元,同比增長1143.2%;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營收為2.76億元,同比增長211.9%,兩大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均超過49%。我們可以看到第二成長曲線已經快速成形,將支撐公司毛利率逐步提升。
投資永遠是看未來的,動態地看待盈利,才是一個更加理智的角度。
當前,公司仍處於強投入階段,需要在研發、平台、生態、場景落地與客户開拓方面投入資本,因此面臨着虧損壓力。不過,這是戰略性的虧損,科技巨頭常見的成長路徑。而科技產業具備極其明顯的規模效應,盈利彈性遠高於收入彈性,可以預見快速下降的邊際成本以及大幅提升的毛利率。因此,圓心科技具備增長的確定性機會,
而赴港上市將提升公司資金實力,很有可能成為公司成長的新起點。圓心科技有望進一步駛入成長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