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招商交運亮點,作者: 蘇寶亮團隊
零星疫情復發或為新常態,旅遊出行的消費潛力驅動需求在曲折中復甦。2021年我國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儘管局部仍出現疫情復發,但基本能在一個月左右得到控制,隨着局部地區解封,我國民航出行需求得到迅速復甦,韌性較強。總體來看,國人被壓制的旅遊出行需求仍然較大潛力,雖然局部地區疫情時有發生,但隨着疫苗接種比例的增加以及疫情防控精準度提升,民眾出行信心有望較快恢復。我們判斷2021年國內航線RPK恢復至19年的80%,2022年基本達到19年水平,2023年有望達到19年的110%。
國際市場復甦仍取決於全球疫情變化趨勢以及我國防疫政策。目前來看疫苗接種仍是應對全球疫情的有效策略,雖然變異毒株依然出現突破性感染,但疫苗能夠降低接種人羣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免疫屏障的建立有望緩解疫情影響。目前新冠口服藥物研發取得突破,全球疫情防控進度有望加快。但中國對國境的開放仍保持謹慎,未來可能分階段增加國際航班,邊際改善有望顯現。短期內,我國仍將沿用前期“五個一”政策,針對部分疫情防控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有可能會定向調增相應航班。如果全球日均新增病例逐漸趨緩以及我國疫苗接種比例得到較大提升,我國防疫政策及國際航班限制有望得到調整,但國際市場總體恢復節奏仍將慢於國內。我們預計2021-2023年國際航線需求有望逐步恢復至19年同期的5%/30%/50%。
飛機引進:疫情對航司經營以及飛機制造商均產生較為負面的影響,高槓杆下的大規模運力擴張都將成為過去式,運力收縮和航線調整將成為大多數航司未來1-2年的戰略選擇。2020至2021年上半年,國內各家航司飛機淨引進數出現大規模下降。
全球航司格局重塑:重大危機往往有助於重塑民航業競爭格局。在此次疫情下,全球眾多航司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各區域佔據市場主導或領先地位的航空公司優先獲得商業信貸與政府援助,但眾多運營支線業務、包機業務的中小型航空公司因缺乏外部籌資、補貼援助等,正在被民航業巨大的固定與半固定成本拖垮,面臨破產的風險。疫情過後,航空業供給側將出現明顯縮減,在重大危機下生存下來的航司有望迎來更加有利的市場競爭環境。
預計油價高位上行概率較低,現階段核心變量仍是需求。全球原油庫存已經降至低位,產油國預計將陸續恢復增產,預計未來油價高位上行概率較低,現階段影響航空板塊的核心變量仍是需求。
人民幣對美元將進入中期升值通道。據招商宏觀組,新冠疫情衝擊加劇全球“資產荒”的局面,國際長期投資機構不論從分散化投資還是從獲取阿爾法的角度看,都將選擇增持“中國資產”。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有望逐步走出低谷,中國經濟有望吿別下台階的狀態,全球系統性風險下降,中國股票和債券資產價值被低估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變。美元進入弱勢週期。
當前時點航空業正處於週期底部,隨着全球疫苗接種比例提升,新冠口服藥物的推出,航空需求逐漸復甦的趨勢是較為確定的,疊加全球航空運力供給進入大規模收縮週期,預計2022年航空板塊基本面逐漸改善。2023-2024年,如果全球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各國邊境管控逐漸放鬆,屆時全球航空業有望進入供不應求的高景氣度週期。重點推薦中國國航(航線價值較優,業績迎來反轉)、低成本龍頭春秋航空(精細化管理水平較高,需求復甦領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