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順豐的拐點還有多久才來?
格隆匯 10-13 16:26

今日順豐股價低開低走,盤中一度轉漲2.3%。截至收盤,跌1.2%,報68元,成交額12.5億元,最新總市值3107.5億元。

順豐的股價在今年2月18日漲到歷史最高點124元。此後便跌跌不休,截止今日的跌幅超過40%。若以7月28日的低點來算,跌幅超過52%。

在長達大半年的下跌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分別是一季度財報和中報兩份財報公佈前後,順豐股價都有一段持續時間相當長的下跌。但在下一份財報公佈之前,又會在一段時間內漲勢喜人。

9月6日至今,順豐在20個交易日之內又漲了20%以上。眼下三季報即將公佈,順豐會是進入下行區間,還是迎來股民期待已久的業績反轉?

1 觸底反彈

昨日晚間,順豐發佈了三季報業績預吿。前三季度淨利潤預計為17.6億元-18.6億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7%-69%。

第三季度,順豐預計盈利10億元-11億元,扣非後淨利潤約7.5億元-8.5億元,環比第二季度增加14%-29%。

總結而言,這份報表雖然與去年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但與前兩個季度相比,整體盈利水平實現了一定的回升。

回顧一下第一季度,順豐15年來首次虧損9.89億。一季報公佈後,順豐6個交易日內跌了21%。

順豐從2020年取得73億元淨利潤,幾乎與三通一達淨利潤加起來的76億元持平,到鉅虧近10億。

短短一個季度“天翻地覆”的原因,在於順豐主動向通達系的下沉市場進軍。一方面是價格戰,另一方面開拓新業務推出新產品,兩者都帶來了成本的大幅躥升。

中報發佈後,883億元的營收同比去年增長24%,7.6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去年下降80%,增收不增利,看似聳人聽聞。但考慮到一季度鉅虧9.9億,二季度17.5億的淨利潤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然而,市場的觀點是順豐仍未從困境中實現反轉。原因在於,這17.5億元之中接近11億元為處置物流地產的非經常性損益,實際上二季度淨賺只有6.5億元。

 數據來源:choice

從二季度報表中,可以看出順豐扭轉頹勢的心情有多迫切。二季度,順豐的時效快遞和經濟快遞增速分別為6.5%和69.2%。經濟快遞雖然不如時效快遞毛利率那麼高,但是量大管飽,對順豐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

多虧了經濟件的大幅增長,得以為順豐中報添上營收同比增長24%,業務量同比增長40%等漂亮數據。但也因為經濟快遞的猛增,導致順豐二季度實際上增收不增利,毛利率降至10%,去年二季度則為19%。

回顧前兩個季度後,再回到三季度業績。營收增長和淨利潤環比增長的原因是順豐完善產品分層,制定針對性市場策略,調優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定價能力。

然而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本季,順豐主動求變之後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恢復速度低於預期,實際上仍然處於觸底反彈的過程中。

2 未來仍然可期?

2020年,順豐之所以能以10%的市佔率,與市佔率加起來超過60%的三通一達在淨利潤上幾乎打平,仰賴的就是順豐佔絕對優勢的時效件在毛利率上對經濟件的碾壓。

順豐之所以能和EMS一同佔據了中國近80%的時效件市場,關鍵在於通過前期的大筆投入建立起了極強的資產壁壘。從2009年12月31日第一架順豐貨運飛機首航開始,到目前,順豐旗下擁有67架貨運飛機,超過全國貨運飛機總數的三分之一。

時效業務是順豐收入和利潤的基本盤,也是順豐贏得C端用户口碑和信賴的關鍵。基本盤的鬆動,是順豐基本面變化發生連鎖反應的起點。

根據王衞的説法,“順豐B2B 商務件(工商業快遞)是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隨着科技的進步,電子化的普及,包括郵寄發票的需求消失,工商業受到一定的挑戰。”

雖然商務類客户在順豐時效件中的收入佔比只有24%,件量佔比也有限,但對未來增長的限制仍然逼着順豐不得不從“舒適圈”中抽離,向下沉市場進軍。

 數據來源:順豐業績發佈會,遠川研究所

經濟快遞大部分是電商件,這部分快遞以低溢價、低毛利為特點,用户對價格較為敏感,但優勢是市場規模較大。2019年,電商件佔到快遞總量超過80%。

三通一達雖然佔據了大部分電商件市場,但這個行業的好處就是護城河不高,誰都能來分一杯羹。無論是新玩家的進攻還是老玩家的防守都只有一招:降價。在殘酷的價格戰中,熬不住的二三線企業逐漸被出清,市場份額從而向頭部企業集中。

2016年,義烏快遞的平均單價為6.96元/件。到今年3月底,義烏當地的快遞單價,圓通只有1.2元,申通為1.35元,百世為1.3元。而新入局的極兔可以做到1元以下,這是它迅猛發展的原因。

只不過,順豐和極兔身後都有一條極粗的大腿,順豐當然可以跟通達系肉搏,前提是要能捨得出血。

去年四季度開始,順豐開始加速多元業務板塊的網絡開拓。在提升快運業務能力的同時,孵化國際、冷運、同城、供應鏈等新業務,將綜合物流服務商作為轉型方向。

在此過程中,對人員、資源、場地的投入勢必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轉化為業績。其中最重要的加盟物流網絡豐網的起網開支,將順豐送到了資本開支週期的頂峯。這就是順豐虧損的直接原因。

但即便虧損也要堅持轉型的原因,也是由快遞行業的本質決定的。無論時效件還是電商件,死守一城註定會在時代發展中被顛覆。像順豐這樣綜合佈局,或許才能成為市場未來不可或缺的選擇。

3 結語

快遞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賽道,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因此幾大龍頭間價格戰打了一場又一場。順豐轉型註定是一場艱苦的戰鬥,王衞甚至説過,願意調低未來1-2年的利潤率預期來換取長期的競爭力。

不過從監管來看,今年6月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快遞員羣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使得多家快遞業頭部企業表示上調派件費。

官方下場扼制價格戰,或許會幫助順豐提前一些世界恢復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長達八個月的股價回調已經相當充分,因此,其股價近期才能止跌轉漲。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