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1日以來,截至昨日,A股成交額已經連續35個交易日超過萬億,其中9月1日超過1.7萬億,逼近去年高點。
在萬億交易規模下,券商概念股逐漸成為投資者的香餑餑,券商概念指數也不斷走強,上午衝高大漲3%,午後有所回落,截至發稿,券商概念指數漲0.2%,近20個交易日已經上漲超過13%。
今日漲幅較大的個股是國網英大,錄得漲停。從消息面上看,國網英大在互動平台表示,國家電網公司正在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公司積極與國家電網公司彙報溝通,目前正就碳交易管理、碳減排管理、碳金融服務、碳平台建設應用等方面積極對接,爭取在國家電網公司碳管理工作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企業的碳交易業務統一由公司代理事宜,尚未得到國家電網公司正式批覆。
截至發稿,近20個交易日,全部券商概念個股中漲幅超過10%的佔比有73%,漲幅靠前20的個股中,超過30%的有3個,分別是申萬宏源,長城證券和東方證券,漲幅超過20%有9個,最低漲幅也近15%。
其中申萬宏源漲幅居前,主要是因為北交所官宣成立,申萬目前承接的新三板公司接近總數的7.7%,是新三板承接數量第二大券商。
據相關統計,目前掛牌新三板的7300餘家企業中,開源證券(未上市)達到600家,申萬宏源證券達到560家,國融證券287家,東吳證券、中泰證券、安信證券等均超過250家。
近期迎來持續性的大反彈,與以下幾大因素無不關係。
一個是券商中報業績穩增長。在上半年的業績披露中,其實很多券商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40家主要券商中35家收益同比增長,僅有5家出現同比下滑,行業整體淨利潤同比增加28%,增速明顯高於行業平均。
券商的業績走強,一方面是今年以來,A股IPO節奏加快,到目前,A股IPO近800家,佔去年總髮行量近8成,這意味券商的發行與承銷業務的業務規模得到保障。
而此次北交所官宣,帶來的利好是證券市場的擴容。同時,以當前新三板7300多家企業算,未來北交所成立後,為券商的承銷業務將帶來一定增量。
另一方面,券商的經紀業務方面,近期A股兩市的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放大,説明整體市場信心還是在的,這將意味着券商的經紀業務將大概率走強。
此外,券商的其他業務包括財富管理、投行、自營、資管等各項業務中,同樣也是在相應穩健增長,幾乎沒有任何單獨一個業務出現邏輯走壞的情況。
可以看出,券商雖然不像新能源業績的高增長以及成長確定性大,但是其盈利並不差,並且基本面的成長邏輯並沒有走壞。
另一個是大多數券商的估值低。今年的前8月,券商板塊可謂是A股裏表現最墊底的少數幾個板塊之一,即使是到現在,還有很多個股年內的跌幅還超過20%,這可是在A股指數整體收正的大背景下。這背後是與此前市場一直預期股市表現不力有關,但股市並沒有出現大跌。
目前的證券指數PE還不到20倍,即使是在連續幾日明顯上漲之後,很多券商的市盈率依然不高。目前漲得最兇的申萬宏源是18.4倍,券商一哥東財50倍但跟自己比起來也不算高,處於30%以下,其他龍頭如華泰證券14倍,長城證券23倍,國信證券14倍,均處於20%分位以下。
這種估值水平,無論相對自身還是他行業,都可以説是處於歷史低位水平。
低估值+穩健業績+日漸加大的交易規模,共同築造了券商板塊持續走強,長短期邏輯來看,大概率還會陸續開啟估值修復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