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匯8月4日丨阿里巴巴集團昨晚公佈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4月-6月,阿里社區電商GMV環比增長約200%,區域分撥中心(RDC)建築面積環比增長260%。這意味着該業務的物流和履約基礎設施在穩步擴大,反應出業務未來仍具有較大增長潛力。
這是今年3月,阿里正式組建社區電商事業羣(MMC)以來,第一次正式對外公佈其業務數據。業內人士解讀,倍速的增長或顯示出,晚於其他巨頭入場的阿里社區電商,通過整合阿里全平台供應鏈能力,正在迅速縮小與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行業第一梯隊的差距。
此外,財報還顯示,淘特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已經超過1.9億,它的直接競爭對象一般被認為主要是拼多多。
社區電商和淘特,分佈在兩個事業羣,但都屬於阿里的第一塊業務——B系。由於社區電商和淘特所處的下沉市場,是當前電商競爭最激烈的賽道,因此,始創於1999年的阿里B系,事實上已經回到電商競爭最前線。
媒體發現財報裏的一個重要細節——阿里第一次將“核心商業”分部表述改為了“商業”分部,展示其正在通過多賽道佈局、多引擎驅動來保持長期的穩健增長。與之相關的舉措是,今年5月,阿里集團進行了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全面推行“板塊式治理”,直接的動作是把高德、本地生活、飛豬整合成生活服務板塊。
由此可見,阿里的核心思路是:通過“板塊式治理”打造淘寶之外的“更多引擎”。根據財報,阿里在一季度按計劃加大投入的新業務包括:社區商業平台(MMC)、淘特和本地生活服務。
B系在阿里最早試點“板塊式治理”的業務單位。2017年1月,阿里創始人戴珊迴歸B2B事業羣擔任總裁。幾年後,“板塊式治理”帶來最直觀的結果——阿里B系裂變為產業電商、社區電商兩大事業羣,總裁由戴珊一肩挑。
阿里產業電商事業羣(MBC)由原B2B事業羣升級而來,核心業務包括:阿里巴巴國際站、1688、全球速賣通、淘特,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
“板塊式治理”機制激活B系產業帶能力,幫助淘特建立獨特的M2C直供模式。去年,淘特與1688全面打通,首創“批零一體”新模式,吸引超過50萬工廠入駐。按照用户規模,淘特用短短的一年時間,成為僅次於淘寶、拼多多和京東的中國第四大綜合電商APP。
新成立的阿里社區電商事業羣(MMC),同樣貫徹“板塊式治理”思路。社區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供應鏈,而MMC握有“5盤貨”——盒馬、大潤發、阿里零售通、淘特和阿里數字農業。除了大潤發之外,其他業務都直接向MMC總裁戴珊彙報。此次財報在論述阿里社區電商的比較優勢時,就特別點到了高鑫零售(大潤發)的供應鏈能力。
除了社區電商、淘特兩個“最前線”業務,近幾年,B系整體業務增速實現倍速增長。例如,阿里第一個業務阿里巴巴國際站,2020年GMV同比增長101%,2021年上半年增速又攀升至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