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老汪聊碳中和,作者:低碳老汪
萬衆期待的全國碳市場終於在7月16日啓動,並且當天交易額就超過2億,這使得前段時間吵得火熱的“螞蟻森林賣碳匯賺錢”的傳聞又死灰復燃。碳匯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螞蟻集團究竟能否通過螞蟻森林賺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關於碳匯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簡單點說,就是符合特定要求的造林項目可以申請叫做CCER的一種碳指標,這種指標可以到碳市場上去賣,而通過造林產生的CCER也叫做碳匯,這就是碳匯一詞的來源。
而螞蟻森林是螞蟻集團發起的一項公益活動,用戶根據相關規則進行一些低碳行爲就可以在螞蟻森林裏獲得能量,這些能量積攢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螞蟻森林小程序裏種一顆虛擬的樹,而用戶每種一顆虛擬樹,螞蟻森林就會在荒漠化地區對應種一棵的真正的樹,並且聲明真樹所有權歸發起種樹的用戶。
這個真樹理論上確實是能夠產生碳匯的,加上最近碳中和和碳市場概念炒的火熱,於是便在前段時間,網上開始流傳螞蟻森林利用用戶種樹在碳市場買賣、投資中獲得收益的言論。由於傳播範圍太廣,使得螞蟻森林不得不官方闢謠。說螞蟻森林從來沒有參與過碳交易,而且即使將來以後能夠交易,這些碳減排收益也屬於個人,不屬於螞蟻森林。

其實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想到這是謠言,用戶種的樹是虛擬的,真正花真金白銀種樹的是螞蟻森林自己,怎麼存在利用用戶的能量去種樹呢?搞得這虛擬的能量還真能變成現實中的樹一樣。而且螞蟻森林在沙漠種的樹都是低矮耐旱的樹種,碳匯量低得很,要真搞碳匯,去其它宜林地區種樹可以多出幾倍的碳匯量,犯不着幹這吃力不討好的活。
螞蟻森林本身是個不賺錢的公益項目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每年幾億真金白銀花出去的錢都變成了樹,那是肉眼看得見的。不過即使不考慮什麼碳匯收益,光從提高集團整體價值和影響力來說, 螞蟻森林種樹這點錢也算是花得物超所值。
一方面螞蟻森林種樹所需的能量基本都只能在阿裏系提供的產品中產生,極大地增強了用戶使用阿裏系產品的粘性。另一方面,螞蟻森林的種樹機制如偷能量、合種樹等,會促進大量的社交需求,這讓支付寶從一個功能性軟件搖身一變成了個社交軟件,補齊了阿裏系產品社交屬性弱的短板,讓支付寶一躍成爲使用時長TOP20的軟件。光是這兩點,就可以讓螞蟻森林這個公益活動成爲史上最經典的公益活動之一。

但要說螞蟻集團真就對碳市場沒興趣我是不信的,早在4年前我在文章“若全國碳市場爆發,馬雲或成最大贏家”中就提到,螞蟻集團其實早就在佈局碳市場了。
瞭解全國碳交易市場的交易所發展史應該知道,現在全國碳市場的唯一交易所在上海。而這個全國碳交易所的股東包括現有的八大碳交易試點地區的交易所。這裏面就包括天津碳排放權交易所,而天津碳排放權交易所的第一併列大股東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就是螞蟻金服旗下的全資投資公司,所以螞蟻金服就是全國碳交易所的間接股東。

那麼螞蟻森林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做用戶培養。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也就是說,雖然現在沒有開放個人炒碳,但是今後一定是會放開的。
想一想,上億的用戶已經通過螞蟻森林有了碳資產的概念,特別是通過這一波造謠和闢謠的輿論風波,讓所有玩螞蟻森林的用戶都意識到一點:原來我種的樹將來可以有碳資產,而且螞蟻森林已經官宣這部分碳資產是屬於自己的。於是乎,大家都會盼着哪天自己的碳資產能變現(從這一點上我覺得螞蟻應該感謝造謠者)。
我們可以預想一下,假如哪天全國碳市場開放個人交易了,螞蟻集團一定會是最大的“券商”之一。在支付寶裏隨便開個入口就能開戶,螞蟻森林的用戶就秒變碳市場的“股民”,其它“券商”的開戶速度估計連螞蟻集團的尾氣都吃不到。
更重要的是,螞蟻森林連給這些“股民”的初期籌碼都準備好了,這些籌碼就是每個用戶種樹產生的碳匯,所以他們一定會產生交易。有了第一筆交易就不怕用戶不往裏投錢去炒碳。假如今後碳市場成爲像股市一樣的全民投資市場,那麼螞蟻集團將憑藉龐大的用戶數量成爲最賺錢的“券商”。
所以,比起賣那麼點微不足道的碳匯收益,螞蟻集團可以通過螞蟻森林籠絡全球最多且最活躍的碳交易用戶。這難道不是更香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