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醫療健康行業百花齊放,關注疫情後時代的強勢復甦
格隆匯 05-31 13:50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陳竹、劉澤序、孫曉暉、宋碩、沈睦鈞

經歷了不平凡的2020年,疫情的洗禮下醫藥板塊從2021Q1開始,進入了強勢復甦階段,國內強大的剛需性,進口替代和產業升級,將為推動A股生物醫藥領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同時伴隨着醫保政策調整方向和趨勢的逐漸明朗以及註冊制下越來越多的新股湧現,A股生物醫藥板塊從2021年初開始進入分化調整期,抱團度較高的高估值龍頭個股開始逐漸分化,醫藥投資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新時期,在瞄準優質賽道的同時,精選個股,將是2021年下半年生物醫藥板塊投資的關鍵。

後疫情時代醫藥行業加速恢復,機構持倉環比提升

2020年,醫藥板塊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6.2%,較2019年增速(+13.7%)有所放緩,淨利潤同比26.9%,較2019年(+12.9%)有所提升。2020年利潤端增速高於收入端。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醫藥細分板塊差異較大,總體來看,與疫情相關的板塊(疫苗、ICL、醫療器械之抗疫品種)景氣度較高。2021Q1,醫藥板塊上市公司收入、淨利潤同比+29.2%、+73.0%,醫藥行業整體實現恢復性增長。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部基金醫藥股持倉佔比為12.65%,同比下降2.23個百分點,環比上升0.22個百分點。

創新研發迎來爆發期,邁向國際化的星辰大海

1)化藥帶量採購常態化,創新研發系核心競爭要素;

2)創新藥行業利好政策頻出,極大鼓勵創新藥企發展。國家醫保目錄加快納入新上市藥品,創新藥享受政策紅利;

3)國內獲批創新藥呈爆發式增長,放量迅速;

4)我國創新藥正向更高層次的first-in-class轉變,部分國產創新藥臨牀療效不輸進口藥物,國產創新水平達到新階段;

5)國內藥企多個創新藥海外權益轉讓,研發實力國際認可。

醫療器械在新機制下再平衡,高景氣下有分化

醫療新基建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將保持高景氣,但更重要的是在國內醫療器械招採和支付政策革新背景下,真正具有臨牀價值的產品將受到青睞,這樣引發醫療器械行業內部的高度分化,我們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國際化、國產化、新診療、新消費四大主線。

CXO—創新研發的賣水者,行業持續高景氣

1)充分享受研發創新紅利,CRO/CDMO等醫藥外包服務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

2)海外疫情的爆發加速了產業鏈轉移,CDMO公司擴產更加積極,臨牀前CRO公司的高速增長,臨牀前項目需求有望繼續傳導到臨牀CRO和CDMO公司的後期階段項目;

3)新技術需求爆發式增長的驅動下, CDMO行業的遠期外包率和龍頭市佔率天花板也有望隨之提升;

4)中國科研經費,特別是在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領域的持續增長,將帶動市場對科研實驗用品需求的增加,預計科學服務行業市場將進一步擴容。

後疫情時代疫苗有望迎來黃金髮展十年

1)疫苗行業是醫藥行業的一個細分子賽道,其競爭門檻高,產品審批嚴格,伴隨着人口老齡化、新冠疫情催化及大眾健康意識覺醒,其未來業績確定性較強;

2)2016及2018年,我國相繼爆發了兩起重大疫苗安全事故,帶來疫苗行業監管體系的迅速嚴格化與完善化。《疫苗管理法》將開啟中國疫苗新時代,競爭優勢向龍頭傾斜;

3)新冠病毒類流感化概率高,我們預計全球2021年新冠疫苗銷售額有望破五百億美金,新冠疫苗國內銷售額規模有望達千億級別。

液體活檢和腫瘤早篩—千億級癌症檢測藍海

當前時點,看好中國液體活檢行業,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① 中國龐大的3000萬癌症患者人羣催生巨大的癌症治療市場;② 癌症早篩(提高5-7倍生存率)和精準腫瘤學創造了持續的液體活檢需求;③ NGS測序價格的降低(全基因組600美元以下)加速液體活檢的臨牀應用;④ 全行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我們預計中國潛在市場規模為千億級別(2025年)。

疫情影響逐漸消除,2021年血製品行業有望恢復穩定增長

2020年國內血製品企業採漿受疫情影響較2019年下降8-9%左右,我們認為國內廠家血漿階段性供給緊張持續至2021Q1(之後有望逐步恢復),而海外疫情對進口企業採漿的影響傳導至國內,則於2021Q1逐步顯現;需求端隨着國內疫情基本控制,行業終端需求有望恢復至10%-15%的增速,供需格局改善下景氣度有望持續提高。我們認為2021年國內血製品企業隨着採漿缺口的影響逐漸消除,供給將恢復正常,替代進口量將顯著增加,血製品行業有望恢復穩定增長。

零售板塊渠道價值進一步凸顯,成長性持續兑現

1)藥店零售端渠道價值在集採擴面等政策推進下重要性日益顯現;2)疫情催化互聯網+政策密集出台,醫保線上支付助力處方外流加速;3)行業規範性政策正在持續推進,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4)龍頭規模優勢不斷體現,業績增長持續兑現。

醫療服務景氣度提升,長期上行空間顯著

1)醫療消費升級疊加人口老齡化拉動行業需求;2)醫療服務行業賽道景氣度高,行業成長屬性強;3)醫改政策影響持續發酵,民營專科領域蓬勃發展;4)民營專科有望受益於公立醫院薪酬績效改革措施;5)我國ICL行業處於發展初期,疫情及DRGs政策推動其加速增長。

風險因素

帶量採購政策執行進度與力度超預期;一級市場生物製藥企業融資熱度下降;高值耗材治理力度超預期;創新藥臨牀研發失敗。

投資策略

建議關注:1)研發管線豐富的龍頭藥企恆瑞醫藥、復星醫藥等;2)直接受益創新審評和進口替代的國產中高端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大博醫療、安圖生物和消費級醫療器械三諾生物等;3)“賣水者”邏輯下的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凱萊英、九洲藥業、泰坦科技和山東藥玻等;4)醫療服務及商業藥店領域的愛爾眼科、上海醫藥、老百姓、益豐藥房、大參林和一心堂等;5)精準醫療大發展下的金域醫學、艾德生物、華大基因等;6)疫苗產業鏈上的智飛生物、康希諾、康泰生物、華蘭生物等;7)消費升級趨勢下的大健康消費龍頭企業雲南白藥、片仔癀等。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