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資本名偵探
光啟技術(002625.SZ)是一家非常神奇的企業,在一些投資者眼中,這家公司或許將誕生出隱身技術的黑科技。不過,我們要提醒投資者冷靜一些,多留意上市公司的高額貨幣資金動向。
根據我們的判斷標準,光啟技術具有典型的“高現金、超規模”狀態。2020年年報顯示,上市公司貨幣資金為63.24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73.14%,顯然是高現金;而當期收入僅為6.37億元,遠低於貨幣資金期末餘額,所以也符合超規模。接下來,我們查看貨幣資金是否需要修訂。
通過溯源可知,光啟技術高額貨幣資金與定增募資有關:2017年初,光啟技術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68.94億元,扣除承銷保薦費及其他發行費用後,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淨額為68.38億元。若募投項目延期未建成,則計算修訂版貨幣資金時就沒必要剔除募集資金期末餘額了。
根據定增公吿,光啟技術募集資金淨額將全部用於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項目、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這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的投資總額分別為57.6億元、14.4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額分別為54.54億元、14.4億元。
不過在2019年4月24日,光啟技術發佈關於變更募集資金用途及將部分募集資金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的公吿。該公吿稱,產業化項目終止後,結餘募集資金中的18.5億元用於投資新設募投項目,而10億元用於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合計28.5億元。
然而根據光啟技術披露的關於2020年度募集資金年度存放與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吿,剩餘幾大非補充流動資金的項目截至期末的投資進度僅分別為23.04%、0.30%、1.30%、0.51%、1.98%,顯而易見是相當不及預期的。
除“高現金、超規模”外,上市公司還存在“高現金、高緊張”狀態。根據光啟技術2020年12月31日發佈的關於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部分股份解除質押及被質押的公吿,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西藏達孜映邦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達孜映邦”)及其一致行動人深圳光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光啟空間”)截至公吿披露日的質押股份情況如下:
達孜映邦持股8.78億股,累計質押7.92億股,佔其持股比例為90.16%,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6.74%;光啟空間持股0.72億股,所持有公司的股份已全部解除了質押。總體而言,達孜映邦與光啟空間合計質押股份佔總持有股份數量的比例為83.37%,為典型的高質押。
顯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給他人一種缺錢狀態的觀感,那麼手頭現金十分充裕的光啟技術,是否有大比例分紅,以緩解控股股東缺錢困境呢?根據公吿披露,光啟技術2017-2020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086萬元、7053萬元、1.15億元、1.63億元,現金分紅總額分別為1394萬元、0、0、0(預計),股利支付率分別為17.24%、0、0、0(預計)。
因此,即使我們不考慮光啟技術明顯的“高現金、超規模”狀態,僅以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缺錢卻不以公司盈利實施大比例現金分紅的情況來看,光啟技術的高額現金就很值得投資者為之警惕了,上市公司在問詢函回覆公吿中所稱的留存收益繼續用於經營的理由也很難令人信服。
也許鉅額貨幣資金並非長久之計,上市公司需要尋找一個方式轉變它。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通常會選擇經營活動或投資活動將現金流出,但對於營收規模僅在四五億元左右的光啟技術而言,經營活動很難快速消化近60億元的貨幣資金,因此投資活動或為優選。
光啟技術曾於2020年5月26日發佈收購公吿,稱公司擬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以現金方式收購Fiber Network Limited、Innovation Planet Limited和Galaxy Giant Limited的下屬子公司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的HyalRoute Communication Group Limited(下稱“海容通信”)合計7.52%的股權,交易對價2.63億美元。
此外,收購公吿稱:“海容通信自2006年起先後進入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老撾以及菲律賓等市場,長期深耕於東南亞電信網絡市場,目前是在柬埔寨和緬甸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的獨立第三方光纖網絡平台提供商”。但讓人心有餘悸的是,上一家深耕柬埔寨的信威集團(600485.SH)還曾是上證50成分股卻也暴雷了,投資者難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不出預料,光啟技術的這一收購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極大關注,上市公司分別於2020年5月27日、6月5日,收到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發的《關注函》、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監管問詢函》,兩則函件均問詢該收購的相關事項,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截至目前,自收購公吿發布已過去近一年了,但此次收購仍無下文。光啟技術也依舊保持着高額貨幣資金的狀態,且超規模與高緊張並存。上市公司究竟會如何使用這筆錢?該問題懸而未決,已然是一把懸浮在上市公司中小股東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