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高開後一度跳水,其中醫藥生物整體跌幅較為明顯。細分領域來看,疫情概念股領跌,一次性手套龍頭英科醫療跌15%,ICL龍頭金域醫學跌停、迪安診斷跌超8%,疫苗股智飛生物、康泰生物跌超10%,康華生物、康希諾等盤中紛紛走低;前期火爆的CRO板塊也跌幅較大,藥明康德下跌8%、美迪西、泰格醫藥均跌逾6%。
對於今日醫藥大跌的原因,一方面是春節期間,由於新冠疫情防控較好,海內外疫情並沒有出現此前擔憂的大幅擴散局面;另一方面,疫苗接種速度超於預期。除此之外,前期醫藥板塊漲幅明顯,高位醫藥股存在較大的估值泡沫,存在殺估值的情況。
春節期間,國內新增疫情確診病例維持在每日25例左右,不僅沒有出現大幅反彈,疫情高風險地區還都已全部清零,而中風險地區僅剩4個。在此輪疫情中,國內一度最多有11個高風險地區,其中黑龍江最多時候達到7個,中風險地區最多曾有79個。
香港地區亦是如此,在第四波疫情經歷了3個月的反覆後,新年期間連續兩日錄得個位數確診,繼15日香港新增9宗確診病例後,16日單日確診數字進一步跌至8宗,17日小幅新增16宗確診病例。
海外疫情整體持續改善,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降至7萬人左右,要知道在1月底附近這一水平還高達15萬人。不僅如此,住院人數、ICU重症、以及新增死亡人數也在明顯會回落。
海內外疫情改善的背後,疫苗接種在持續加速。
近1個半月,在疫情最嚴重的美國、變異病毒肆虐的英國,平均每天每百萬人疫苗接種量均由不足1000劑分別提高到近5000劑、超6000劑。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月15日6時45分,全球疫苗接種總量已達到約1.75億劑。而美國接種量最高,達到5288萬劑,目前,美國每天的接種速度已經達到167萬劑,若提升至每日接種200萬劑的話,中金預計2季度末左右即可以實現70%的人口覆蓋目標。
目前,中國也已接種約4052萬劑,排名第二。從接種速度來看,截至2月9日,國內平均每天每百萬人約接種疫苗1163劑,較年初提高了6倍多。現階段,中國國產新冠疫苗已在全球十多個國家開打,且數量仍在持續增加。17日,首批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運抵匈牙利,該國成為首個購買中國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
(來源:人民日報)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也在17日提議籌備建立新冠疫情“全球疫苗接種計劃”。其表示,現有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旨在為中低收入國家提供疫苗,應該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但是,僅有“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是不夠的,應該成立“全球疫苗接種計劃”,凝聚科學知識、生產能力和資金支持。
可以預見的是,疫苗在全球範圍內將加速普及。
而前期A股醫藥生物板塊受益於疫情漲幅明顯,在疫情改善之後,這一預期發生改變,部分資金回撤會帶動整體醫藥板塊集體下挫。此外,當前醫藥生物板塊PE-TTM達49.8倍,處於歷史92.76%分位點,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短期來看,板塊存在回撤風險。
今日,跌幅最多的英科醫療此前受益於疫情帶來的增長空間,去年漲幅超過25倍,是滬深兩市4000多家公司的Top 1。節前,公司還發布公吿,擬以投資50億元建設年產457.5億隻高端醫用手套項目,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疫情衝擊帶來的短期醫療產品銷售量價齊升,不是行業長期的經營形態。當疫情影響褪去之後,伴隨着產品需求量以及價格的下降,英科醫療高增長的業績將會回落,市場對其的預期也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