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排排君er
來源:排排網官微
“沉寂”已久的銀行板塊終於在上週四開始上演“開掛戲碼”。連續幾個交易日,流入銀行板塊的資金連續居前,平安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商業銀行個股表現不俗。昨日,處於長期上漲趨勢中的平安銀行最高漲逾5%,寧波銀行等個股也在盤中再創歷史新高。
近期公佈的社會融資數據顯示,9月新增社融3.48萬億,同比多增9658億,社融餘額同比增13.5%,增速較8月提升0.2個百分點。M2同比增10.9%,增速較8月提升0.5個百分點。9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信貸超預期,標明實體經濟有很強烈的融資需求,這是銀行估值修復的基礎。且從歷年數據看,銀行這類金融股在年末年初爆發的概率較高。也有機構人士分析指出,市場近期已經出現風格切換端倪。這還基於以下邏輯:臨近年末,公募基金規模大戰、排名大戰一觸即發,分析認為,受益於公募在四季度傾向於防守的策略,低估值股票將受到青睞。
連續幾個交易日銀行板塊衝高後收窄漲幅
與此同時,雖然早盤一路領先,但銀行板塊走勢卻並非“一路高歌”。 銀行股短期似乎有反覆衝高又收窄漲幅的趨勢。銀行股短期的行情是否只是曇花一現的表現?四季度及以後消費、科技成長股,新能源、軍工等題材板塊仍將繼續佔優,主導行情?
私募對此看法不一,對該板塊持有積極看多態度的私募佔比居前。和諧匯一林鵬認為,目前市場估值分化程度很大,面臨着巨大的均值迴歸力量。基金經理林鵬還表達了他對銀行股的看法,他指出,當前銀行股的估值基本上反映了銀行股的估值是低的,當前銀行股的估值基本上反映的是對銀行整體行業前景非常悲觀的假設,市場既沒有看到銀行股可能存在的經營改善,也沒有看到一批優秀的銀行股能夠和行業發展產生不同的表現。整體而言,他認為銀行股的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但低估值不是買入的理由,要尋找到更優秀的企業,並且尋找到在企業當中發生的變化。
也有私募認為,銀行股的階段性行情還是非常可期的。冬拓投資劉金亭認為,上週四以來的銀行股反彈在一定程度上點燃了市場對這一板塊的信心,伴隨着銀行基本面的好轉,目前配置性價比凸顯。銀行板塊整體6PE、4.8%股息率,保險股整體估值在1倍內含價值。兩個行業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都是歷史最低估值區間,但是由於業務極其複雜而且都是高槓杆,所以不受主流資金青睞。隨着經濟復甦加速,基本面好轉,或許會階段性的行情。
昶元投資基金經理張秋指出,轉型成功、業績穩健驅動的銀行股目前性價比已經凸顯。在他看來,進入四季度,特別是年末,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股上漲的情況偏多,尤其是相對收益特別明顯。直觀的原因,在震盪市或結構型牛市裏,金融股往往全年偏弱或者表現為震盪特徵,而它們的基本面大多數年份還是穩定增長的,所以進入四季度,即使估值不提升,也會面臨估值切換,引領一波大小級別不等的板塊性上漲。
他還指出,從今年金融股的行情來看,國慶假後,銀行、保險股一路走強,而券商股震盪居多。從銀行股來看,今年在全球疫情背景下,銀行業受整個宏觀經濟下滑及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的影響,業績增速普遍放緩或下滑,導致目前銀行股的估值和機構持倉都達到了歷史極低水平。隨着我國宏觀經濟復甦以及銀行股利潤壓制階段性減壓,銀行業大概率引來季度級別的業績環比和同比增長。在目前成長股板塊估值處於歷史偏高水準的情況下,銀行股性價比凸顯,有利於該板塊行情的持續。但是,隨着近幾年“價值成長”投資理念的深入人心,成長性不佳的銀行股在完成估值修復後,估計就很難進一步上漲。而投資人持續看好的還是一些轉型成功、業績穩健增長的銀行股。
航長投資投研團隊認為,日曆效應顯示金融股年底勝率高,港股銀行股放量大漲也增加了信心。他們觀察到,日曆效應顯示金融股在年底的勝率很高,站在當前時點是極端低估值和信用條件的雙重修復,明年還有潛在的加息利好會被兑現,對銀行和保險股可以高看一線。近期港股銀行股的放量大漲更增強了金融股行情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