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華為安防布大局!悄然改名“機器視覺”,A股概念漲聲一片!​
格隆匯 05-27 14:29

作者:嚴翠

來源:e公司官微

25日,在華為機器視覺重磅新品“下一代攝像機HoloSens SDC”發佈的催化下,A股機器視覺板塊演繹了一波行情,5月26日、27日,機器視覺概念指數接連大漲,勁拓股份、奧普光電等多隻個股連日漲停。

華為機器視覺剛發佈的重磅新品

按照華為官方口徑,未來華為將持續加大在機器視覺領域的研發和投入,這將是一個千億美元的巨型市場。

機器視覺即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華為機器視覺由華為安防改名而來,早在2012年華為便進入了安防領域,但華為內部一直認為華為安防發展不夠快和突出,於是便在2019年上任了一位新領導,段愛國。他在華為工作14年,西歐七年、北非兩年,從波分網絡設計工程師到領域總經理,做的都是華為開疆拓土的事。因此華為機器視覺可謂華為安防的重新再出發。

上任之初,段愛國便放言:“華為不做到第一,不會退出”。今年2月,華為安防部門“悄悄”將名字更換成了一個更加時尚科技的名字“華為機器視覺”。一年多後的近日,段愛國則直言,在安防領域,華為今年肯定做到前三,目標五年內做到第一。

一年間,華為機器視覺發布了複眼型攝像機、超強算力攝像機等300多款軟件定義攝像機等產品,基於智能視頻存儲平台系列將智能深入邊緣,令傳統安防大佬們大開眼界。也因此,市場開始有了“華為攪局安防”之説。

説華為攪局,有點外行搗亂之意,但顯然,華為安防的再出發並非莽撞之舉。華為到底要在安防領域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一句話解釋就是將傳統安防產業帶入智能化時代。”華為方面人士向筆者透露

沒錯,華為機器視覺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5G、AI、IOT、邊緣計算等技術及華為現有的黑科技,實現對傳統安防行業的智能化、智慧化升級與顛覆,將華為的技術運用於千行百業。

千行百業體現在哪些方面?比如華為此次除發佈攝像機外,同步發佈了十大場景化解決方案:全息社區、智慧水利、智慧網點、智慧園區、智慧製造、高速大聯網等,這些都將助力各領域智慧升級。

不過,其實攝像機、智慧化行業解決方案,當前其他安防企業也有,且是各企業重點推廣業務,只不過各家產品特性不一,而華為所言智能安防,也是近幾年安防企業轉型主流方向。另外,安防行業範圍非常廣,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與管理、防盜報警、樓宇對講是安防行業中最主要的四個子行業,產品覆蓋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閉路視頻監控產品、樓宇對講系統、保安巡更系統、防盜報警系統及產品等。那麼華為安防再出發主要瞄準的是哪個細分領域?它要做到行業第一,殺手鐗是什麼?

目前來看,華為在安防領域的戰略多半與華為在其他領域的突圍術類似。即針對一領域的核心產品,推出自有品牌、超強競爭力產品,從產品方面突圍,同時通過華為5G、AI、IOT、邊緣計算等技術,進行軟件突圍,更重要的,華為會打造一個軟硬件運營生態圈。簡而言之,華為將來希望通過它的核心終端產品、通信技術等優勢,統領整個安防行業,它做老大,加速安防行業的智能化升級,但這其中,華為不會所有安防產品都做,只會抓住核心競爭性產品如攝像機等,掌握核心數據處理、計算能力,以及生態搭建。

華為的這一謀略在它的行業解決方案競爭中已有體現,筆者瞭解到,在推廣其場景解決方案時,華為會實現硬件加軟件及後期運維的一體化銷售,其中根據不同項目,華為會與不同的合作伙伴聯合競標,中標後互相發揮各自優勢完成項目。而隨着華為在各行各業落地的智能安防項目越來越多,一個集合了華為、其他B端企業、C端消費者、以及運營者的行業生態也將形成。

由此,不難得知,華為要在安防領域做第一,並非華為與其他安防企業的零和遊戲,而是它作為引領者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和生態,其他企業跟隨一起做大做強,行業重塑期間,部分華為重點投入的比如視頻監控等領域相關企業可能將直面競爭,其他領域企業未來大概率會與華為實現合作共贏。但智能安防行業何時全面爆發,仍需時日並及待觀察。

權威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在網一類點智能化率不足6%,尚處於人工識別階段,大量視頻數據存而未用,智能安防市場長期處於低質的價格競爭。全球智能安防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450億美元,年複合高達30.26%。

中國安防市場上,海康威視和大華穩居前二位置。A股方面,東方網力、振芯科技、英飛拓、高新興、海康威視、GQY視訊、華平股份、大華股份、中威電子、梅安森等公司有涉足安防視頻監控領域,高新興、浩雲科技、捷順科技、數字政通、安居寶、佳都科技等有涉及智慧安防行業解決方案。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