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什小瀑
來源: 融中財經
導 讀對於這三家企業,大基金減持方式均為競價交易減持,減持原因相同,“為實現股東良好回報”。正常兑現收益,還是政策轉向?國家大基金一期參與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將迎來拋壓?
12月20日晚,兆易創新、匯頂科技和國科微分別發佈公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基金”)擬自該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三個月內,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所持上述上市公司不超過1%股份。按照當前股價估算,套現金額合計將超過15億元。
兆易創新、匯頂科技和國科微披露大基金減持動作後,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有專業人士稱,大基金作為市場化管理的基金,從投資目的和財務回報的角度看,對所投資項目進行選擇性的、分階段退出,屬於正常兑現收益的行為。
也有部分投資人據此推測政策轉向或將來臨,甚至有觀點提出,國家大基金一期參與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或將迎來拋壓,科技股短期或將迎來整體回調。
大基金高額套現背後深意是什麼?“國家隊”基金佈局、減持是否會對市場上其他投資者產生示範作用?
大基金減持的三支芯片股都是什麼來頭?
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於2005年成立,主營業務為各類存儲器(SPINORFLASH、SPINANDFLASHTM)、控制器(GD32TMMCU)及周邊產品(SSD)的設計研發,主打產品有應用於手持移動終端、消費類電子產品、電信設備、醫療設備、汽車電子及工業控制設備等各個領域的NOR Flash、NAND Flash及MCU等。
2017年,大基金斥資約14億元,受讓啟迪中海、盈富泰克所持兆易創新股份,入股價格為65.05元/股,12月20日,兆易創新最新收盤價為195.3元/股,按收盤價估算,大基金通過減持所持有的3121.30萬股,套現最大規模將超過6億元。減持將於12月20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至12月期間,兆易創新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朱一明累計減持約1.9%,其一致行動人香港贏富得有限公司累計減持2.17%。
匯頂科技成立於2002年,為人機交互技術領域可靠的提供商。在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和可穿戴產品在內的智能移動終端人機交互技術領域,匯頂科技處於領先地位,一度成為A股首個市值破千億的芯片公司。其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在華為、聯想、OPPO、VIVO、東芝、松下等品牌。
2017年11月,國家大基金通過協議受讓的方式,以93.69元/股、合計28.29億元對價受讓了總計3020萬股公司股份,約佔匯頂科技總股本的6.63%。12月20日,匯頂科技收盤價報204.85元/股,年初至今的漲幅為161%。
基金計劃減持將從2020年1月14日起至4月10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執行,總計減持不超456萬股。套現將超過9億元,回報已經翻倍。據悉,公司大股東張帆曾披露將於今年年底前減持不超過4.73%,但截至目前為止,並未傳出確切減持消息。
湖南國泰微電子有限公司前身為湖南泰合志恆科技有限公司,於2008年成立,2015年,公司名稱變更為湖南國科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內廣播電視系列芯片和智能監控系列芯片的主流供應商之一。
2015年,國家大基金通過股權投資入股,先後斥資4億元增資國科微,持有國科微2812.55萬股股份,佔國科微總股本的15.63%。12月20日,國科微收盤價為43.95元/股,年初至今漲幅達93%。國家大基金投資浮盈約8.36億元。按最新收盤價估算,大基金將最高套現接近8000萬元。
兆易創新、匯頂科技和國科微均為科技類公司,為今年大熱的芯片概念股。在此次公告大基金減持動作前,三家公司股價的漲幅分別為214.53%、161.21%、93.25%,國家大基金對這三家公司的持股浮盈合計接近90億元。
據披露,大基金減持方式均為競價交易減持,減持的原因也相同,均是“為實現股東良好回報”。
對於此次大基金大規模減持背後的深意,融中財經採訪多位專業人士,其看法大致相同:國家大基金一期成立的初衷是助力集成電路半導體等領域的發展,減持不代表國家支持產業發展政策的改變。從大基金成立時佈局看,如今進入回收期,作為市場化管理的基金,對所投資項目進行選擇性的、分階段退出,以此兑現收益屬於正常操作。
詳解國家大基金一期和二期
2014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成立,註冊資本為987.2億元,募資規模達1387億元,高於1200億元的初定規模。
大基金的股東背景堪稱豪華,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科、紫光通信、華芯投資等共同發起設立。按照“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累計投資項目逾70個。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多為行業龍頭公司。
除了上文中發出減持公告的兆易創新、匯頂科技和國科微三家之外,大基金投資企業還有耐微科技、北斗星通、安集科技、長電科技、晶方科技、景嘉微、三安光電、北方華創、長川科技、萬業企業、瑞豐光電、太極實業、晶鋭股份、納斯達、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等。
據統計,大基金一期投資的18家A股上市公司,平均漲幅接近100%,逾70%的企業實現盈利,投資浮盈規模近200億元。
在投資領域上,大基金在半導體制造行業、設計行業、封測、設備和材料的佔比分別為67%、17%、10%、6%。所投企業涉及芯片設計、製造、存儲、特色工藝、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各個環節,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佈局。
對於大基金同時在三家企業的減持動作,也有專業人士稱與其二期基金的設立有關。一期進入回收期,二期將接替進行投資。
2019年10月22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基金二期”)成立,註冊資本2041億。由國家財政部、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華芯投資等共同發起設立。
和一期相比,二期大基金的股東構成更加“市場化”,囊括央企、地方國資和民企等。
二期大基金在立足於一期項目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形勢進行一些新佈局。在投向上將圍繞國家戰略和新興行業進行投資規劃,比如智能汽車、智能電網、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此外,在光刻機、化學機械研磨設備等核心設備以及關鍵零部件上,也將有所佈局。
國家對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沒有動搖,在一級市場上,資本對此領域也頗為關注。據Wind顯示,半導體標的市盈率遠高於電子行業整體水平。在區域佈局上,長江經濟帶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佔全國70%以上,代表性企業有華為海思、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
據東吳證券研報顯示,大基金二期佈局的半導體設備相關公司,有位於國內第一梯隊的綜合性半導體設備廠商北方華創、MOCVD與刻蝕設備雙輪發展的中微公司、高純工藝系統供應商至純科技、半導體測試設備龍頭長川科技、面板檢測設備龍頭精測電子等。
大基金二期佈局的半導體材料相關公司有以生產CMP拋光液為主的安集科技和鼎龍股份、靶材類公司江豐電子、電子氣代表企業雅克科技、光刻膠代表企業上海新陽、晶瑞股份、南大光電、氟化氫代表企業多氟多、巨化股份、濱化股份等。
這些企業及所在領域在資本市場上或將迎來更多投資人的關注。
“國家隊”偏愛投資哪些領域?
據融中財經統計,截止到2019年11月底,在按募資規模排序的前30基金中,有22支基金資金來源含有國有屬性,政府為主要出資方之一,央企、國企活躍其中。
除了上面着重提到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II期之外,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華興新經濟基金三期”以及內蒙古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等多隻基金在募資規模上位居前列。
募資規模為5600000萬元的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部和國防科工局發起設立,股東包括中電科、中航工業、中國航發、中船、中核等央企,主要投向軍民融合產業中具有廣闊技術應用前景的成長期、成熟期高科技企業以及具有核心專利、技術的優質企業。
內蒙古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出資方包括自治區國資公司,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將通過財政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激發社會投資動力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支柱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
此外,央企、城投公司在內的國有企業也非常活躍。比如,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的投資方有中國太保、上海城投、揚子國投等,旨在通過對“硬科技”子基金、“完善產業鏈”子基金、“明星項目”三個方向的投資放大,推動長三角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鏈優勢企業加速發展,促進長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來的優勢產業集羣。
“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三期”投向“三區三州”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投資一批對地區產業帶動作用大、扶貧效果好的龍頭企業和IPO項目。同時還將與地方政府合作在貧困地區設立子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貧困地區。
12月19日,深創投與義烏國資設立義創投,義創投基金規模為100億元,重點關注信息科技、高端裝備製造、消費品及現代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
此外,義創投通過設立子基金的形式,進行產業鏈上下游佈局。義創投與巴林王國簽約設立首期1億美元的子基金,將投資於中國和巴林的初創企業。義創投、深創投及工銀投資擬聯合發起設立首期規模100億元的新興產業債轉股子基金,將助力於高端裝備製造、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科技等各新興行業中的領軍企業的發展。
據融中財經統計,受“國家隊”基金佈局及政策影響,有60%的機構在未來一年將重點佈局人工智能、醫療健康、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和企業服務四個戰略新興行業。尤其是硬科技、高端製造領域,將迎來眾多投資機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