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小酒企,別上了“茅五郎瀘”的當!
格隆匯 12-17 21:46

作者:徐豔麗

來源:華商韜略

都漲到1千多,你賣誰?誰買你?

年關將近,又到白酒最強剛需季。

上週消息,四川郎酒拳頭產品青花郎自12月16日起,出廠價再上調50元/瓶。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表示——

青花郎有底氣實現“3年內市場零售價提至1500元”的目標,挺近高端價格帶。

好酒好貴!

今年中秋節前,53°飛天茅台市場流通價漲到2800元,2018年飛天3000元+。

再往上,按每年二百遞增,10年以上茅台年份酒4000元起——一口喝掉七八斤豬肉,一頓幹掉半個月工資。

所謂1499元的茅台官方指導價,出現在新聞裏,出現在講話裏,就是不出現在超市貨架裏。

“國酒一哥”眼看奔三千而去,老酒王五糧液豈能安坐。

2008年至今,五糧液連續十年提價,52°經典五糧液(普五)的零售價從518元漲到1399元,年均複合增長率9.45%。

但相比茅台,它還是太“温柔”了。

最近兩年茅台的一路火花帶閃電,逼着小步快跑的五糧液不得不跟出魔鬼步伐。

繼2017年一年三漲、2018年重回千元價格帶後[1],今年5月,五糧液酒廠第八代普五一面世就叫響1199元高價,賣了兩個月後直接上調200元漲至1399元/瓶。

越漲越快,越漲越急,醬香濃香雙鋒對決中,1399元的普五距離1499元的飛天茅台只差一箱二鍋頭了。

與茅台鎮隔河相望的郎酒,也緊跟步伐,停貨、控貨、漲價,其王牌產品53°青花郎剛站上千元帶,就立即規劃出未來三年要分6次提價到零售1500元的目標。

國窖1573更是恨不能原地漲到1573,雙11前剛漲20元,春節前其他產品出廠價還要再上調30元。據業內統計,僅過去兩年瀘州老窖就驚現9次提價,“去年4次,今年5次”[2]

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茅五郎瀘”們漲價了。

社會主義市場下,其他商品遵循卡爾馬克思的價格規律,只有白酒與房價遵循牛逼克拉斯的價格規律——

貴州茅台,加價千元一瓶難求,一瓶糧食釀的液體毛利率91.49%,平均每天賺1.1億的東方印鈔機。

四川郎酒,憑赤水河谷高端醬香酒黃金產區之利,以面向新貴階層的品牌煥新,緊跟茅台坐上高淨值消費戰車,價格一路上漲的青花郎在今年的銷售又再翻了一倍。

上市公司的市值也與漲價比翼齊飛,價格甦醒的五糧液股價回彈,自年初以來創下前9個月內漲幅近200%的記錄。

這兩年宏觀經濟環境不佳,家電、手機、汽車等製造業價格戰打得慘烈,唯有白酒概念逆市上揚,成功擔負起消費升級的中堅力量。

你漲10%我漲20%,你漲60我漲80,你破千我漲停,你停產我斷供……

越貴越漲,越漲越貴,還越漲越受追捧、被搶購。

是什麼讓高端白酒變得如此魔性?

“買了幾萬茅台,自己從沒喝過”

羊毛出在羊身上。

高端白酒之所以“貴得容易”,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正是消費者自己。越來越多的人喝酒、送禮“只買貴的”“只喝貴的”,倒逼着酒企通過不斷漲價來抬高身價。

消費者不買貴的、不喝貴的,不足以證明自己的身份。同樣,酒企不漲價,不比別的酒貴,也不足以證明自己的品質和地位。

一位安徽阜陽做名酒生意的經銷商表示,每到逢年過節,很多酒打折促銷賣不動,但一線品牌提價10%~20%依然搶斷貨。

“我有些客户每到年底花幾萬幾十萬收老酒,十五年、三十年的飛天茅台,20年青花郎,各種限量紀念酒、特供酒,自己從不喝,提貨後封口膜驗驗真假,直接寄走送人。”

過年送禮千千萬,茅台、中華佔一半。這個段子直觀映射了中國人消費名煙名酒的攀比跟風心理。

2012年,中央軍委一紙“禁酒令”及中央“八項規定”幾乎徹底封殺白酒三公消費。然而短暫沉寂後,高端白酒就從政務酒桌爬上了商務宴席。

目前高端白酒市場中,政務消費佔比為2%,商務消費佔比為60%,大眾消費佔比為38%。

中國老闆們為啥這麼迷戀高價酒?

老樑樑宏達有一期節目講面子消費,説白酒跟名錶、跑車一樣,本質上都是圈子文化。商務場合上,喝什麼酒跟開什麼車戴什麼表一樣,顯示着你的身價,決定了你跟什麼人談生意。

在展示實力上,中國上至高官巨賈下至販夫走卒,幾乎沒有其他替代品能像名酒一樣具有全民通識的奢侈屬性。

去年國慶節,有位朋友參加新疆某龍頭企業老闆公子的婚宴,伴手禮不是什麼珠寶香水巧克力,而是派人去茅台鎮專門定製、印有新人婚照的茅台酒。

拿到這瓶酒的一瞬間你感受不到什麼高級品味。但毫無疑問,它完成了暴力炫富功能,從主人角度,“我不管它好喝不好喝,你愛不愛喝,因為它貴,它給我爭了面子了”。這就夠了。

只要有面子消費的需求,茅五郎瀘就不會停止漲價。只要漲價不止步,這些名酒脱離價值消費、成為人情交易和收藏投資品的金融屬性就會越來越強。

今年4月春季拍賣會上,一瓶1978年產的郎泉牌郎酒叫出了36萬元天價。按540ml容量計算,這瓶老酒每毫升價值666.66元,約為當時每克黃金市價的2倍。

兩個月後,北京嘉德拍賣專場,“茅台收藏第一人”劉劍鋒的一批2003年產定製鐵蓋茅台以2.8萬/瓶的價格成交,這批酒在2003年的市場價僅為230元。

16年,投資回報率超120倍!

高溢價、低風險、易炒作、變現快,全靠時間差躺着賺錢。試問還有哪種投資品能在物價通脹年代具有這種增值能力?

當名酒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當老酒收藏這個原本小眾的投資渠道由地下轉為地上,由鬆散的圈子交易轉為平台化交易,名酒市場的流通價格必然超越飲用價值本身,而更多地反映市場對投資溢價的預期。

沐浴在這種溢價光輝中的酒企們,開展着各種搞熱收藏氣氛的品鑑會、粉絲會。而為高昂價格和幾十倍市盈率買單的投資者們,默契地維護着這個奢侈品市場的秩序和信仰。

這真是人拿酒給自己長臉,酒靠人給自己漲價。

誰能漲到最後

名酒市場紅紅火火,把某些人燒得暈暈乎乎。

眼看一線名酒漲價成風,連名不見經傳的一些地方酒廠、原本主打中低端的品牌也開始推出千元單品。

一時之間好像沒有千元酒都不好意思説自己是名企了,問題是有了千元酒就是名企了嗎,只要漲到千元就是好酒了嗎?

白酒高端價格帶的確是利潤牛,但也支撐不了這麼多漲價的。物以稀為貴,大大小小的酒企價格一哄而上,你賣誰?誰買你?最後比的是什麼?還是稀缺的差異,是到底好不好喝。

據1919聯合胡潤百富發佈的《2019中國酒類消費行為白皮書》統計,到2020年中國高端白酒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800億元。

1800億需求催生了茅台的供不應求,催生了醬酒大熱,也催生了中國高端醬香型白酒唯一產地、北緯28°“白酒金三角”上最值錢的一條美酒河。

赤水河,東岸茅台西岸郎酒,高端醬酒精華產區總產能不超過20萬噸。醬酒風口上的茅台、郎酒本來可以憑藉壟斷性資源躺着數錢,但事實是價漲得越快,這兩家危機感越強。

▲赤水河水系圖

酒品是否配得上酒價?酒是不是足夠好喝?價格征服了面子,品質能否征服味蕾?

這種高光下的不安讓被消費升級推上高位的兩大醬香白酒居高自危。

2017年後,茅台一直抓質量管理、質量文化;郎酒則依託赤水河畔世界最大自然儲酒溶洞羣建設400畝莊園,洞藏老酒基酒13萬噸,“生長養藏”只存不賣。

▲郎酒莊園天寶洞

今年8月,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在郎酒品質研究院成立儀式上直言:

醬香白酒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喜愛,但不用因此神化醬香酒,不論什麼香型,做好品質的酒都是好酒。反之,如果做不好品質,不能給消費者真正的好酒,醬香酒,包括茅台、郎酒也一定會被消費者拋棄。

“茅台價格那麼高,消費者還買不到,這是茅台的光榮,但是其他酒廠的恥辱。”

真正“雪恥”的方式,是更多酒廠像茅台一樣做出極致的品質和品牌,給消費者更多選擇。

2018年,貴州茅台放量3萬噸依然難掩產能危機,郎酒高端醬香酒青花郎銷量大漲90%、今年再翻倍,“存不到7年的年份酒不賣”讓很多參觀郎酒莊園的酒徒們更加認定醬酒的品質價值。

風口鼓動下,與茅台、郎酒對應的是,一些酒企只見價格漲,不闖品質關,只看到現在漲價好賣,就真覺得消費者只是喝面子。然而過去的無數經驗表明——

風起了,所有豬都高高飛起,風停了,大部分豬重重摔死。

白酒的風颳到最後,也一定是隻有面子裏子都過硬才能分享長期利潤。而那些支撐不了的,會多快起來,也多快消失。

尤其需要提醒那些蠢蠢欲動的中小酒企,可別上了茅五郎瀘們的當,着急給自己貼上高價的標籤,最終既無法擠進高端,還丟了中低端陣營。

讓茅五郎瀘們去侍候更有錢的人吧,不論什麼價位、香型的酒企都守好市場,老老實實立足自己產品,量力而行,做老白姓喝得起、真正愛喝的好酒,一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一個賣醬油的海天味業市值能超越所有地產公司。生意無大小,沉住氣才能浮上來。

[1]《五糧液漲價的小心思:停產四月搞飢餓營銷,漲價200實為明升暗降》財經天下週刊

[2]《兩年上調9次,售價直追茅台!國窖1573提價“懸着心”,消費者會買賬嗎》經濟導報,記者/劉勇 2019-12-04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