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證券時報 唐強
來源:e公司官微
作為疫苗行業龍頭,智飛生物(300122)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與利潤雙雙實現高速增長,而該股一舉一動自然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12月9日晚間,智飛生物(300122)發佈公告,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蔣仁生告知函,蔣仁生於當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方式轉讓智飛生物1680萬股,佔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05%。
面對上述情況,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智飛生物,該上市公司實控人蔣仁生對記者表示,此次減持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自身槓桿比例、減輕財務壓力。蔣仁生進一步指出,個人資金並未用作炒股、炒房以及其他高消費,而是悉數用於對重慶智睿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智睿),重點投入高端生物製藥、生物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且多款新藥產品進入臨牀階段。
減輕資金壓力降低經營風險
針對此次減持,蔣仁生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將部分股份轉讓給戰略投資者,有利於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降低自身及參股子公司重慶智睿的資金壓力和經營風險。此舉,不會導致智飛生物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亦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持續經營產生影響。
在此次減持之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11月15日,蔣仁生剛好有一筆1624萬股股份解除質押,約佔智飛生物總股本比例為1.02%。截至到11月18日,蔣仁生持有智飛生物8.5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3.13%;而質押股份則為2.82億股,佔其所持智飛生物股份比例33.17%,占上市公司總股本比例僅為17.62%。
從控股股東層面來看,蔣仁生曾於2015年7月15日、16日以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智飛生物股份222萬股,約佔當時總股本(8億股)的0.28%;2019年7月19日,蔣仁生通過大宗交易轉讓1600萬股以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由此,蔣仁生自2014年3月7日披露股份變動公告以來,累計減持變動比例為1.77%。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6月4日,智飛生物第四屆董事會審議通過員工持股計劃,並於同月底獲得股東大會投票表決通過。按照規劃,上述信託計劃擬以大宗交易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持有的智飛生物股票或其他方式獲得的股票。
由此,智飛生物控股股東蔣仁生於7月19日,通過大宗交易以41.22元/股的價格減持1600萬股,智飛生物2019第二期員工持股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共斥資6.6億元全部承接。值得一提的是,19日,智飛生物收盤價為45.73元/股,而員工持股計劃價格則為41.22元/股,折價約10%,相當於實控人讓利超過6500萬元。
智飛生物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控股股東減持並非是套現出貨,而是合理分配資金及股份。
實際上,智飛生物董事會是在充分徵求員工意見基礎上,結合上市公司實際情況擬推出的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800餘名員工皆參與認購,且控股股東實質性讓利,大家積極性非常高;而此次減持,則是控股股東根據對生物製藥產業的戰略佈局及減輕資金壓力而進行的操作,與其他上市公司股東高位套現出貨有本質的不同。
已對重慶智睿投資超50億元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蔣仁生坦言,“多年來,從未參與炒股、炒房以及其他高消費,包括上市公司每年的分紅及其他個人資金均是用於對重慶智睿的發展中,重點投入高端生物製藥、生物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智睿是智飛生物與控股股東蔣仁生共同出資設立的股權投資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目前,重慶智睿的主營業務是利用自有資金從事生物醫藥投資,現已投資設立9家子公司,主要致力於高端的生物製藥、先進的生物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採取仿製、仿創、創新三路並行。
2015年11月,重慶智睿落户重慶國際生物醫藥城,興建集現代化、專業化、高科技為一體的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據悉,該項目佔地640畝,總建築面積31.3萬平方米,分設研發及孵化中心、單克隆抗體產業化中心、糖尿病生物藥物產業化中心、動物實驗中心等。園區實行分期投入,滾動開發,計劃建設週期8-10年,目前一期建設已基本完成。
蔣仁生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指出,近四年來,已對重慶智睿投資超過34億元,項目總投資已超過50億元,未來投資將達到百億級別。目前,重慶智睿多項在研產品已進入臨牀階段,正是需要大規模資金投入之時。實事求是的講,給予重慶智睿的都是自己真金白銀投入,此次減持也是為了償還銀行貸款及解決股權質押問題,有效降低經營風險。
“目前,重慶智睿已建設單克隆抗體、細胞療法、糖尿病生物藥物等研發生產平台,建立國家級轉化中心1個,有多個產品獲得治療用生物製品臨牀批件,其中部分為一類新藥,並有數十個項目在研。”蔣仁生如是表示,重慶智睿將推進高質產品以最快的速度面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初衷是為了回報社會、為地方經濟做貢獻。
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羣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公佈第一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名單,由重慶智睿牽頭打造的巴南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成為重慶唯一入圍項目。據悉,重慶巴南區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將以此為依託,舉全區之力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羣。
重慶智睿多款新藥進入臨牀
作為蔣仁生重點投入產業項目,重慶智睿已進入臨牀階段、取得一定進展,在抗體、糠尿病、精準醫療等方面產品有望率先上市。
2019年初,重慶智睿旗下重慶精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準生物)研發的“pCAR-19B細胞自體回輸製劑”,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牀試驗默示許可。精準生物披露,2019年2月2日,“pCAR-19B細胞自體回輸製劑”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牀試驗默示許可,該藥由精準生物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瞭解,pCAR-19B是國家一類生物新藥,可治療兒童和成人復發難治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r/rALL),前期已獲得國內首個以CD19為靶點的CAR-T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值得注意的是,智飛生物聯手實控人合計持股精準生物超過50%,並握有重慶智睿旗下研發技術成果、產品或股權的優先購買權。
據精準生物表示,通過自主研發,該公司已掌握精準醫療和生物治療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基因檢測、基因編輯、臨牀級細胞、質粒和慢病毒生產技術等系列),並在異體CAR-T細胞、微環境誘導型CAR-T細胞等國際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按照規劃,精準生物將圍繞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科學問題,計劃以基因測序、大數據分析的分子診斷技術、精準生物治療(CAR-T、TCR-T、CAR-NK)、幹細胞再生醫學、靶點藥物等精準醫療技術為切入點,開展個體化醫療與研究。
此外,重慶智睿旗下子公司重慶宸安生物專注於糖尿病治療性藥物研發和生產,創新性地開發出了新型酵母及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建立了重組蛋白化學修飾技術平台。
2017年,我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突破1.17億,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目前,胰島素是最為有效的治療和控制糖尿病的藥物之一,但重組人胰島素生產工藝複雜,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激烈,投資規模巨大,長期被國際三大製藥巨頭(丹麥的諾和諾德、美國的禮來和法國的賽諾菲-安萬特)所壟斷。
蔣仁生表示,重慶宸安這項技術可應用於長效、速效、口服胰島素及GLP-1類似物的研發,利用該技術研發的項目在質量指標及成本控制上都極具優勢,且該技術已獲得中國專利授權;世界首創長效胰島素產品進入臨牀試驗,相關產品最快有望2023年上市。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還注意到,2019年4月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銀屑病新藥可善挺®在中國上市,適用於治療符合系統治療或光療指徵的中度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成人患者。
據瞭解,目前,國外在售有兩個產品(商品名可善挺和拓諮),售價大概為2800元/支和6000元/支,患者每年需要用到16支—20支,購藥成本高昂;而重慶智睿旗下類似在研產品抗IL17單抗(GR1501)已進入臨牀階段,效果良好、且成本僅有國外產品的一半,可有效降低換成治療負擔。
靜待母牛分枝桿菌疫苗上市
回到上市公司,2019三季報顯示,智飛生物完成營收76.66億元,同比增長119.35%;實現淨利潤17.63億元,同比增長62.25%;扣非後,淨利潤則達到18億元,同比增長64.17%。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智飛生物獨家代理的默沙東四價HPV疫苗批簽發397萬支,同比增長4%;九價HPV疫苗批簽發188萬支,同比增長515%;五價輪狀疫苗批簽發299萬支,同比增長3462%。
2018年,智飛生物曾與默沙東就多款產品簽署了基礎採購協議,確保了未來幾年代理產品的基礎供應。其中,雙方就五價輪狀疫苗約定了,自簽署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計約31.46億元的產品基礎採購金額;同年11月,雙方就四價、九價HPV疫苗約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共計約180.02億元的產品基礎採購金額。蔣仁生透露,智飛生物與默沙東交往多年,雙方合作非常愉快。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智飛生物對核心自主研發產品投入持續加大,近兩年研發投入佔自主產品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17.24%;2019年中報顯示,智飛生物研發投入為1.02億元,同比增長105.53%。
蔣仁生表示,智飛生物將聯合、整合優勢資源,以現有銷售網絡為基礎,積極籌備待審批產品如母牛分枝桿菌疫苗(結核感染人羣用)、重組結核融合蛋白(EC)等結核防控產品的上市準備工作,縮減疫苗產品導入市場的時間。目前,智飛生物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300多個地市,2600多個區縣,30000餘個基層衞生服務點。
據WHO估算,全球結核潛伏感染人羣約17億,佔全人羣的1/4左右;全球平均結核病發病率為130/10萬,各國結核病負擔差異較大,發病率分佈在低於5/10萬到部分國家高於500/10萬之間。目前,結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同時自2007年以來一直位居單一傳染性疾病死因之首;2018年全球估算結核病死亡數約為124萬,死亡率為16/10萬;中國的結核病死亡數為3.7萬,結核病死亡率為2.6/10萬。
另據太平洋證券最新研報指出,智飛生物自有產品微卡、EC預計2020年1季度獲批,國家對肺結核的重視和出台一系列政策,預期銷售峯值大幾十億元至百億元級別。值得一提的是,經查詢國家藥監局藥品審驗中心公開信息,微卡已完成現場檢查,正在等待審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