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经历了一波强劲的上涨,部分股票价格在连续暴涨后上涨了30%到40%,几乎接近历史最高水准。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来自外资的目光。这种上涨不仅来自市场的乐观情绪,还受到了多重因素的推动,如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外资增持以及技术性回调后的估值修复。
外资的推动力量
外资在港股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尤其是像摩根大通这样的大型国际投资机构,其近期的动作尤为频繁。例如,摩根大通大幅增持比亚迪股份和港交所股票,显示出其对港股市场的信心。摩根大通还在其他一些蓝筹股中增加持股,如青岛啤酒、九毛九等公司,进一步表明其看好港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这种外资的动作背后,是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随著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包括降息、释放银行资金以及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尤其是房地产和科技行业政策的优化,市场情绪得到了显著提振。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帮助了平滑去杠杆化过程,也为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提供了支持。
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外资流入。在估值较高的欧美日股市获利回吐的背景下,更多的外资开始流入港股市场,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
此外,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已连续12个月净流入港股,尤其是互联网科技板块受到了大幅增持。腾讯控股成为南向资金的最大受益者,美团和阿里巴巴等科技股也录得了显著的买入。
未来展望和市场风险
然而,市场的过快上涨也引发了一些机构的谨慎态度。景顺公司香港和中国内地首席投资官Raymond Ma强调,基本面的重要性,认为短期内市场情绪可能会超调,但人们最终会回归基本面。他还提到,由于这波涨势,部分股票已经被高估,未来12个月的基本面是否会像它们达到峰值前一样好,这将是他考虑是否削减仓位的关键因素。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同样持谨慎态度,认为能否出台更多政策措施仍是关键,市场正在等待新的政策指引得到巩固。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市场策略师Tai Hui表示,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步骤来提振经济活动和信心。
尽管存在谨慎的声音,但考虑到中国股市估值仍处低位,不少机构对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高盛仍认为中国股市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并预测未来可能有15%-20%的涨幅。Fidelity International全球多资产投资管理负责人Matthew Quaife表示,市场反弹还未结束,仍有大量资金需要重新平衡,尤其是来自全球投资者的资金。他认为,从技术角度看,估值仍低于均值,反弹可能会继续。
市场的回调风险也逐渐显现。例如,恒生指数在10月初出现了显著的调整,显示出短期内市场可能已到达一个阶段性高点。机构普遍认为,港股的中长期表现仍具吸引力,但短期内波动不可避免。
在个股方面,一些股票的表现尤为突出,例如融信中国、雅居乐集团、世茂集团等内房股集体飙升,中资券商股也爆发,这表明不仅是整个指数层面,个股层面也出现了显著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