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港股创新药ETF升超3%,公募基金对医药持仓持续提升

格隆汇2月1日丨港股医药迎来大反弹,汇添富基金港股通创新药ETF、银华基金港股创新药ETF、平安基金港股医药ETF、广发基金港股创新药ETF升幅超3%。

医药股下跌,公募基金对医药持仓持续提升,2023年末全部公募基金持有医药股占比13.59%,环比增长1.1%。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公募基金数量前五的分别是:恒瑞医药(703家)、迈瑞医疗(552家)、药明康德(388家)、智飞生物(382家)、人福医药(177家);基金数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别是:恒瑞医药(+158家)、智飞生物(+158家)、迈瑞医疗(+109家)、新产业(+53家)、奕锐科技(+49家)。

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1)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五分别为:惠泰医疗(31.4%)、百洋医药(25.5%)、九典制药(25.1%)、悦康药业(24.9%)、迈威生物-U(21.6%);2)持仓占总股本前五分别为:惠泰医疗(21.2%)、金域医学(21%)、爱博医疗(16.4%)、药明康德(16.3%)、健之佳(16%)。

从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来看,持仓总市值排名前五分别是:迈瑞医疗(430.1亿元)、恒瑞医药(417.5亿元)、药明康德(351.7亿元)、智飞生物(176.2亿元)、爱尔眼科(158.9亿元);变动情况来看,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分别为:智飞生物(+61.3亿元)、迈瑞医疗(+60.8亿元)、恒瑞医药(+59.8亿元)、新产业(+43亿元)、天坛生物(+19亿元)。

对于医药板块,银华基金李晓星、张萍认为,创新药进入收获期,我们对2024年的医药板块继续保持乐观。配置上,我们会继续以“创新”为主线,主要仓位配置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医疗器械;另外我们看到,消费医疗板块具备预期低、估值低、股价位置低的优势,我们也将底部布局一些业绩增速快、估值合理的医疗服务和其他消费医疗。

中欧基金葛兰指出,展望2024年一季度,全球投融资环境有望在加息周期后逐步恢复,国内政策端或保持平稳,行业对合规化影响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尽管不同子板块间的基数有所不同,但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整体仍将保持稳健增长的趋势,优秀企业长期增长的驱动力并未出现重大变化。我们预期医疗行业供需格局会进一步改善。供给端,创新仍是重要驱动力。后续成熟靶点的适应症逐步拓展,新靶点的概念持续验证中,都为创新药企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疗法方面,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疗法不断有突破性进展,后续商业化前景值得关注。需求端,居民对消费性医疗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2023年减重、阿尔茨海默症等领域的研发突破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一部分应用市场逐步打开,但依然有大量临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包括用药的便捷性、舒适性等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伴随人口周期与结构演变,人类疾病谱不断变化,对应的国内乃至全球市场需求总量依然巨大,创新药及创新器械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