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能源新媒
加快技术产能迭代 BC电池导入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TOPCon全行业规划产能超过1000GW,到今年底,TOPCon名义产能将超过600GW,光伏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业内普遍认为,TOPCon技术仍是过渡产品,和传统PERC电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太小,行业技术方面有高度的同质化,短期获利企业的长期投资收益或将受到冲击。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会上表示,光伏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那些准备不够充分的公司,而财务状况较差和技术不先进的公司面临的风险最大,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一半以上的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在此背景下,隆基绿能一方面加强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一方面收缩扩产节奏,较早应对产业变动的市场冲击。在技术迭代的十字路口,隆基绿能坚定看好BC技术路线,并改变了过去BC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的状况,通过推出HPBC电池,使BC技术拥有竞争力。
2023年10月8日,隆基Hi-MO X6防积灰组件成功发布,并在Hi-MO 6产品基础上升级进化,兼具美观、发电效率高、安全可靠、防积灰等四大特点。报吿期内,公司聚焦高效BC技术迭代升级与产业化,持续提升HPBC产品量产良率和转换效率。随着公司高效BC技术研发深入及产能建设推进,更高性能的HPBC pro电池产能预计将于2024年底开始投产。
行业竞争白热化 拒绝低成本倾销
如今,光伏行业产能规模急剧扩张,产能过剩和潜在的恶性价格战成为业内担忧的问题。有消息指出,在硅片环节,除龙头企业外,其余硅片企业开工率只有50%-70%。
据业内人士估算,电池片的价格约为0.6元/瓦,封装的平均成本0.6元/瓦,最低0.5元/瓦,也就是说,组件单纯从制造成本来说最低也要1.1元/瓦,再加上其他成本要超过1.2元/瓦。
据业内多家媒体报道,恶性竞争将严重破坏中国光伏企业的品牌,呼吁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创新,提升优质产能更新速度,降低盲目扩产步伐。从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20亿元,累计获得各类专利2525项。截至2022年底,公司从事与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相关的人员合计403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6.66%。
二十三年来,隆基的每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都成为光伏产业的风向标,引领着产业发展方向。2021年4月至今,隆基绿能已经先后14次刷新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是目前硅太阳能电池最高效率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