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互联网居家护理千亿级市场潜力 东软熙康(09686.HK)护理服务到家引领投资新机遇
格隆汇 10-12 10:22

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至今已有十余载,随着互联网科技迭代速度加快,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病患者增多等现状和政府相关政策鼓励的加持下,拥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细分领域,众多企业正以多样化的运营模式加速入局,紧抓"窗口期"机遇,推动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东软熙康作为"互联网护理第一股",依靠"互联网+"技术赋能,瞄准"病房之外"的低成本及高效率的家庭护理市场,在全国率先试点,于宁波推出居家护理服务。多年来,公司深耕"居家医疗和护理服务",连接政府、医院、患者、保险四方,将院内护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患者和用户提供更便捷、温暖的护理服务,让更多护理人员的专业、努力被看到,产生多头共赢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互联网+护理服务"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加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失能、空巢老人、术后不便人群、母婴、慢性病患者等群体的增加及对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便捷性的追求,居家护理服务成为急迫且刚性的需求。

在老年护理需求市场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同时,我国存在大量的癌症术后不便人群。据统计,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06万,总死亡人数241.4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2200亿元,近5年癌症相对生存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

在母婴护理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母婴童家庭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理念的转变,中国母婴市场保持万亿级别规模并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中国母婴护理市场规模为535亿元,2015-2021年CAGR为15.1%,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元。

在慢病患者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我国慢性病人的增多,临床上慢性难愈合伤口,如糖尿病足、压疮和下肢血管性溃疡等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全国慢性伤口患者达1300万人。

除了巨大的市场刚需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政府关注和政策加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2019年1月,国家衞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六个省市启动试点。之后,国家陆续发文推动"互联网+护理"的发展。2022年5月国家衞健委印发关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今年6月20日国家衞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也明确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护理服务模式创新。由此,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创新试点,鼓励医院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

海外市场成熟发展多年,受资本青睐

国内市场方兴未艾,国外居家护理的模式早在20世纪就通过不同形式发展得颇为成熟。在澳大利亚,居家护理服务的主体为医疗机构,推行"与医生共同上门诊疗"制度;在日本,护理上门服务是其医疗制度当中的一个环节,可提供上门护理的医疗机构近6000家,派出护士上门,为受伤在家、需要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及患晚期恶性肿瘤、疑难杂症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在俄罗斯,护士上门服务和家教上门、维修工上门一样,类似于一种同城服务,已经流行多年。在任何时间,患者都可通过电话在短时间内预约到专业的护士上门服务。这些专业化的运营公司对于上门护士的资质要求十分严格,应聘需要高等技术证书、多年临床经验等条件,入职后还会进行后期培训;在美国,"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机构已超过17万个,从业人员占医疗衞生服务总人数的5.8%,大约有760万人在家接受护士、康复师、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患者可在家获得非全天时的医疗、矫治或护理服务等,并且可用官方经营的医疗保险支付费用。

在投资方面,根据Grandview Research, Inc.在2020年的研究,美国家庭健康市场约为3000亿美元规模,预计从2021年起将以7.88%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增长到2028年。根据《H1 2023 digital health funding: A Brave New (lower funding) World》及公开信息,美国有超过11000 家获得 Medicare认证的家庭健康机构运营,排名前10大运营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6.6%。如美国家庭保健头部服务商Amedisys,2022年年报显示,Amedisys全年营收为22.23亿美元,其中家庭护理业务占比60%,临终关怀占比35%,其他护理业务5%。

2023年上半年,美国"互联网+护理"企业融资超90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关注"刚需""高频"以及"长需求",在"互联网+护理"赛道中的"专科护理"领域、医院与社区及家庭护理领域投资。其中,专注于肾病家庭护理的Monogram Health以3.75亿美元,高居融资榜首。该公司提供的服务,是针对患者系统生成护理方案,Monogram Health的护理人员会通过视频、电话或上门的方式管理病程,包括开展家庭透析服务。

对医疗机构的经济价值凸显,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效率

多位医院管理者表示,支持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的开展,不仅因为国家政策的倾斜,更是因为社会呼吁和需要医疗健康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以对患者实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医疗机构的拥堵和降低医疗费用,对于缓解线下医院的压力和科学分流具有明显优势,其越来越成为一种医疗健康发展的趋势。具体来说,对于医疗机构,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有以下优势:

首先,提高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居家护理服务可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特别是在秋冬等流行性疾病盛行的时期。通过将护理资源集中在需求最多的患者身上,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

其次,减少住院时间和床位占用率。居家护理服务可以在患者康复期间提供连续的护理和监护服务。比较参与居家护理的患者与传统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床位占用率发现,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床位占用率降低,提升了医院的床位转换率,最大化医疗机构的资源分配和效率。

其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居家护理可以提供更为便捷和舒适的护理环境,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定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参与居家护理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都有所提升。

再次,提高医院声誉和品牌形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居家护理服务,医院可以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合作伙伴。

最后,增加收入来源。居家护理可以成为医院的另一个收入来源,通过提供收费的居家护理服务来增加医院的收入。正如长兴县人民医院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胡蝶所说,她每个月的上门服务单量在15-20次左右,每个月大概会有2000-3000元的收入,这在经济上是很大的激励。除此以外,医院还把上门服务这一项纳入了护士的年终考核,表现好的有加分,并在晋升上给予优先。

对患者服务价值凸显,满足民众居家护理的迫切刚需

对于很多老年患者和行动不便人群,到院护理不可避免地需要来回奔波、费时费力,而居家护理不仅节省交通、就医时间,还可以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护理,拥有明显的服务价值:

首先,降低医疗成本。居家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或频繁就医的需求,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此外,通过在患者家中提供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和家庭成员在交通、住宿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如放疗或化疗之后的肿瘤患者,一般会存在虚弱、身体不适和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居家专科服务可以减少患者出门的不便,以及频繁去医院或者诊所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

其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居家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方便和舒适的护理环境,减少了他们在医院等待的时间和不便之处,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再次,降低再入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居家护理服务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连续的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和康复过程,从而降低再入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一些不愿意去医院复诊或随访的患者,上门服务可以提供监测结果,督促健康管理和指导的机会,有效地减少康复时间,这有助于患者更快速地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

就如绍兴市的80岁高龄的许奶奶,因在家使用鸡眼膏导致伤口感染,脚部肿胀疼痛,难以行走。家属只能带她到绍兴市人民医院门诊就医,伤口护理中心主任、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肛肠科护士长张丽华鉴于许奶奶的情况向家属推荐了"浙里护理"上门护理服务。许奶奶的家属随即在"浙里护理"平台上预约了张护士长的上门护理。张护士长认真仔细地为许奶奶检查创口、清洗伤口、换药、包扎……熟练地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又对许奶奶及家属进行了相关指导,交代家属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便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以往需要花费大半天时间折腾到医院才能获得的护理服务,现在坐在家里等待护士上门,20多分钟就完成了。

以"浙里护理"样本经验,于全国各地复制落地

东软熙康,多年来凭借其建设和运营的城市云医院平台汇聚的丰富的医疗资源,以创新连续性医疗的服务模式助力医疗和护理服务到家,推动居家医疗和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目前,由东软熙康建设和运营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已在浙江省、江苏省、云南省、重庆市、南宁市等区域全面落地推广。

2016年,在宁波市衞健委、市护理学会的指导下,东软熙康依托"宁波云医院平台",整合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资源,在全国率先创新尝试,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云医院平台的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业务量显著增长。服务量由2020年的5,900人次增至2022年的23,000人次,同时入驻护士人数由2020年的5,600名增至2022年的8,700名,年复购率达48%。

同时,2022年1月,PICC、导尿管及鼻胃管相关的三大护理服务可通过宁波云医院平台由社会保险支付,开互联网居家护理医保支付之先河。2022年浙江省衞生健康委经过实践总结,确认了"宁波模式"对区域推广和惠民实效的先进性和可复制性。根据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政策,"互联网+护理服务宁波模式"升级为"浙里护理"省级重点应用。11月,东软熙康与浙江省衞健委达成"浙里护理"重大战略合作并将应用发布上线,启动全省推广。"浙里护理"聚焦群众的高频需求,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长期卧床和术后康复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先后发布3大类61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居民通过手机即可在线预约,执业护士"一键接单",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上门居家护理服务。

截至到2023年9月,通过"浙里护理"平台下单的伤口护理服务8009次,共服务患者3372人,平均复购2.3人次,平均价格250元/次。其中服务2次及以上的1584人,占比45.7%,平均复购3.87人次;达到5次的289人,占比8.3%,复购9.58人次;达到10次的84人,占比2.4%,复购18.1人次。

PICC和输液港护理共计服务4732次,平均价格330元/次,平均复购2.9人次。其中服务2次737人占比45.2%,平均复购5.2人次;服务5次265人占比16.2%,平均复购9.7人次;服务10次95人占比5.8%,平均复购15.6人次。

导尿管护理共计服务5609次,共服务患者2161人,平均价格250元/次,平均复购2.60人次。其中服务2次1022人,占比47%,平均复购4.4人次;服务5次344人,占比15.9%,平均复购7.8人次,服务10次65人,占比3%,平均复购9.2人次。

截止目前,"浙里护理"已贯通省内所有市县,接入全省48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注册护士3.97万余名,服务人次19.18万,深受居民好评。仅2023年9月当月,服务次数达32805,较1月份增长7倍。"浙里护理"将在2023年底在浙江省内实现全面覆盖。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