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5023亿资金紧急避险,新风暴来袭?

隔夜美股终于不跌了,纳指止步四连阴,微升0.09%,苹果也砸不动了,本周累计下挫5%。另一个AI标杆概念股英伟达周五继续跌1.4%,全周重挫7.6%。两者均创下今年第二大周跌幅。

美债继续搅动全球资本市场,美债10年期收益率报4.25%。美元指数周五虽然回落,但已八周连升,创九年来最长连升纪录。

飙升的估值和更高的利率注定科技股盈利预期要继续提高很可能是一种幻想。本周债券收益率走高与科技股的疲软似乎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观点。

资金的最新流向的变化更是给出了新的警吿信号。

1

资金流出科技股,涌向货币基金

美银援引数据提供商EPFR称,截至9月6日的一周,股票基金流入22亿美元,但科技股流出17亿美元,这是投资者11周来首次抛售科技股。

与之相反的是,债券净流入资金40亿美元,投资者还将68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23亿)投入现金,为九周以来最大流入规模。

可以相互验证的是,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数据也显示,截至9月6日当周,约420亿美元流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连续第二周创历史新高。

细分数据来看,截至9月6日当周,主要投资于国库券、机构债券等政府基金资产规模增加了314亿美元至4.62万亿美元。投资商业票据等较高风险资产的优质基金资产增加了74亿美元,至8860亿美元。

资金卖出科技股,大量涌入债券、货币基金等风险较低的资产,某种程度上是避险的表现。

事实上,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华丽七巨头”的大牛市,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估值快速膨胀,年市盈率已经高达27倍,比标准普尔500指数还高出35%。

高估值遇上高债券收益率,美股上半年的顺风顺水可能很难再出现。

曼氏集团的van Dooijeweert 表示:“与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相比,股市估值确实保持在较高水平,考虑到目前的利率水平,这令人惊讶。随着量化紧缩的继续,只要利率走高,股市就会继续面临挑战。”

信安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 Seema Shah也指出科技和人工智能确实有潜力给全球经济带来重要的、变革性的变化,但市场给这些生产力提升的时间预期太短了。“它们应该在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是今天可能不是增加投资的最佳时机。”

另一边,中东土豪则开始重金押注中国资产。

2

中东土豪继续押宝中国资产

阿联酋第三大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本周在北京正式设立办公室。该公司的中文官网也同步上线。

穆巴达拉投资公司是阿联酋阿布扎比政府的全资投资机构,以国有控股公司的身份充当主权财富基金。

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I公布的最新排名,穆巴达拉投资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2760亿美元,是全球第十三大主权财富基金,中东地区第六大主权财富基金,阿联酋第三大主权财富基金。

截止2021年,穆巴达拉重点投资美国初创企业,其次是欧洲和阿联酋本国企业,但开始加大对亚太市场如中国和印度的投资。

2021年穆巴达拉首席执行官穆巴拉克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穆巴达拉打算增加对中国投资,希望到2030年实现投资管理总资产翻倍。

今年4月,穆巴达拉投资公司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考察交流时就表示,阿联酋与中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穆巴达拉将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穆巴达拉对中国的投资有两种形式:直接投资入股和通过中阿基金间接投资,目前在中国已投资80多个项目。

直接入股方面:

2023年3月,穆巴达拉领投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公司京东实业的3亿美元B轮融资;

2023年4月,穆巴达拉与亚洲最大的医疗保健投资公司CBC Group联合投资 3.15 亿美元,助力中国医药企业海森生物完成融资;

2023年5月,穆巴达拉领投中国服饰跨境电商SHEIN的最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

此外穆巴达拉还投资了中国科技企业小鹏汽车、Boss 直聘、快手、自如等。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可以看出穆巴达拉的投资更关注中国的互联网新经济企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平台的创新。

这其实非常符合中东国家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初衷——将从石油赚取的资金投入到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中,为后代积累更多次财富。

穆巴达拉在中国的间接投资是通过中阿基金。据官网内容显示,2015年,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协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出资100亿美元,用于投资中国的商业项目。

截至2020 年,穆巴达拉已经通过中阿基金在中国15个行业中投资了约20亿美元。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石油人民币”或可逐步为A股和H股带来每年约200亿元人民币量级的资金,并有望在未来逐步扩大。

3

券商资管子公司扩容至28家

9月8日,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批设立资管子公司——国联资管以及华安资管。

继今年1月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获批,年内已有3家券商获批设立资管子公司,证券行业资管子公司数量已增至28家。

设立资管子公司后,拿下公募基金牌照成为众多券商资管业务的主要选择。今年广发资管、兴证资管、光大资管、安信资管、招商资管先后申请公募牌照。

今年7月,招商资管获公募牌照,为年内首家获批券商资管公募牌照。目前28家资管子公司中,已有9家拥有公募基金牌照

业内人士指出在新规下,券商纷纷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获取公募基金业务牌照。而券商资管重点发展公募业务是大势所趋。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