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7亿自购潮喷涌而来!八大公募巨头排队表态,市场底部到了?

继科创板公司一马当先掀起股票回购潮,今日多家公募巨头、资管机构宣布自购旗下权宜类基金,合计金额高达7亿元。

其中,国泰君安8月21日发布公吿,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合计2亿元人民币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同日,中信证券也公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于近期运用自有资金合计1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和混合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此外,招商资管今日也发布公吿,将于近期使用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参公运作集合计划,拟申购金额合计2000万元,持有时间不少于6个月。

截至目前,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南方基金8家公募公司宣布自购5000万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金额达4亿元。

01公募巨头排队自购

 

8月18日盘后,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中,提及活跃资本市场的25条一揽子措施,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全面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其中多次提及公募基金,明确指出了六条发展措施:

推动指数基金发展、开展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加大基金管理人自购、建立“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拓宽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策略。

这表明了权益类基金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也明确了公募经营的责任。

毋庸置疑,成立25周年的公募基金已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居民财富管理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仅仅今日上午就有多达八大公募巨头发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产品,截至目前,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南方基金8家公募公司宣布自购5000万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金额达4亿元。

同一日,国泰君安发布公吿,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合计2亿元人民币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中信证券也公吿用自有资金1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和混合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招商资管,拟申购金额合计2000万元申购旗下参公运作集合计划。

 

02公募回购与市场底部的关系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购一定程度上是利好因素,因为这表明基金公司用真金白银表明自己和基民共进退,还表达自己对市场的信心。

历史经验来看,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出手自购的时点往往是市场的阶段性低点,但也不完全就是市场的最低点。

2022年的第一波基金公司自购潮,发生在1月,但行情止跌却是在4月末,中间隔了足足3个月。然而第二波自购潮抄底的节奏就比较稳,发生在10月中旬,过了半个月股市就反攻。

 

目前市场现状来看,市场显然还在痛苦的 磨底过程中,上周四阳包阴,次日就被阴包阳,这意味着多头冲进去的资金都被埋了,市场上周苦苦防守的3150点也被突破,北向资金更是连续10日净流出,今日继续流出,截至发稿净流出12亿元,是自2015年以来最长的连续流出记录。

其实上周五的证监会“活跃资本市场”已经明确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后面还有更多措施,某中程度上已经说明积极态度了。

至于市场能不能起来,关键在于市场自身或许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关键是市场需要调低对政策预期,调高对市场自身修复预期的过程。

综合来看 ,市场升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很难说自购潮的高点就是市场的最低点。

 

03ETF爆发式发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近期针对权益类基金不断提出新举措,尤其是指数迎来多项重磅措施,有望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

公募权益基金新方向之一是:鼓励基金利用衍生品工具增加配置方式,包括:放宽基金在期权、期货上的投资限制;开发新品种的股指期货、股指期权。

指数基金产品的新方向之一: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早在8月10日,沪深交易所就宣布缩短ETF的审批流程,缩减不必要的产品约束。根据最新指引,在现有规则基础上,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开发所需的指数发布时间将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

毋庸置疑,以上措施都为后续居民储蓄从房地产向股市迁移起到畅通渠道的作用。事实上。ETF正在成为公募市场的新爆点、

今年以来,国内股票ETF规模相继突破15万亿和16万亿两大整数关口,相比去年末增加3.6万亿,8月甚至还诞生了首只千亿非货ETF诞生,又一只权益ETF基金规模突破800亿元。

近期ETF的创新品种更是轮番刷屏,如10家公募同时上报中证2000ETF、4家公募公司上报首批科创100ETF,首批跟踪科创成长指数的ETF问世、还有六大公募巨头集体上报信创ETF,

与公募基金27万亿的总体量相比,ETF当前接近2万亿规模,但这很可能只是个开始,ETF想象空间无限宽广。

近年发展过程来看,ETF“加速”势头较为明显。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年内ETF总份额增加超4000亿份,达到1.58万亿份;总规模增加3200亿元,为1.95万亿元;新发行54只新ETF基金,总数量超过800只。

 

不少基金公司认为,由于ETT费率低、运作透明度高,以及主题明确等优势,未来ETF有望进一步全面开花。

从政策支持、经营激励到资金流向,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基金业产品布局正在从主动转向被动投资。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