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终于,市场开始“紧张”美国违约了吗?
uSMART盈立智投 05-25 14:26

恐慌情绪弥漫至几乎所有市场,Pimco分析师表示:“提高债务上限就像排出肾结石——我们知道它会通过,问题只是会有多痛苦。”

大限在即,美国两党还在就债务上限问题互相扯皮,而恐慌情绪已经快速弥漫至几乎所有市场。

周三短期美债再度走跌。根据Tradeweb的数据,截至美东时间周三下午4点,6月1日和6国8日到期的美债收益率飙升至7%以上,而6月6日到期的国债收益率也一度超过该水平。但彭博数据显示,周三晚些时候,这三项美债收益率均回落至7%以下。

美国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再次飙升至历史高位附近。

美股周三全线下跌,标普连跌两日并几乎抹去上周二以来的所有涨幅,道指连跌四日,纳指连跌两日。

“零日到期”期权(0DTE)一天内两度冲高。

比特币再次跌回26000美元附近。

黄金继续回吐前期涨幅,落在1960美元/盎司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迄今的大部分时间里,多数市场明显不为债务上限所动,押注协议最终会达成。

“许多投资者在考虑这种情况,他们认为,按照以往经验,两党最终会达成协议,”晨星公司首席美国市场策略师Dave Sekera说。

眼下,距离债务上限的截止日期只剩8天时间(实际上只有5个工作日),市场终于开始紧张起来了?

大限逼近,恐慌情绪主导市场

管理着逾400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Western Asse投资组合经理Mark LindBloom表示,眼下担忧占据了主导地位。

他表示,政界人士和媒体散布了大量恐慌情绪,让人们感到害怕。

自投资者质疑财政部是否会在6月1日之后错过支付以来,债市成了恐慌蔓延的重灾区,6月初到期的短期国债收益率飙升。

对此,投资公司LPL Financial驻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首席固收策略师Lawrence Gillum表示,市场认为6月初到期的国债“有延迟支付的风险,没有人愿意持有它们”。“市场预期协议最终会达成,但持有这些国债的基金经理不会冒险。”

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基金似乎正涌入5月30日(就在X日期到来之前)到期的国债,“这是出于极度谨慎做出的选择,”Gillum说。

提高债务上限=排出肾结石?

财政部周三再度发出警告,称美国很可能在6月初就会面临财政资金不足状况,最早在6月1日时财政部就可能无钱可用。

另一边,谈判又“虚度一日”。据美联社报道,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周三称共和党和民主党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与此同时,大型评级机构惠誉将“AAA”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这意味着美国评级可能会被下调。

情况愈发紧急,尽管如此,仍有人认为两党最终的谈判结果是债务上限被提高,只不过过程十分痛苦。

资管巨头Pimco表示,坚信债务上限将在财政部本月底耗尽资金之前提高。Pimco分析师Libby Cantrill在最新的报告中解释称:

虽然双方似乎都没有在绝对必要之前做出让步的政治动机,但双方也没有任何让美国陷入违约的政治动机。

使用一个恰当且形象的类比:提高债务上限就像排出肾结石——我们知道它会通过,问题只是会有多痛苦。我们可以断言,我们现在正处于痛苦的时期。

Cantrill表示,对在6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仍然持建设性态度,并认为有短期延期的可能性。她认为,2024年大选之后,白宫和市场可能要到2025年再次与债务上限作斗争。

高盛也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高,称双方可能会尽可能地从达成的协议中获得政治利益。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