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中国资产定价了多少“放开后的复苏”?
uSMART盈立智投 01-29 15:18

开年以来港股和A股领跑全球,这一30年来的最佳开局也使得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空前青睐,问题是这种涨势还能持续多久?继续看多者认为中国防疫放开后在经济和上政策的利好仍待释放;谨慎的投资者则质疑后续经济复苏和政策刺激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当前市场的分歧,主要在于中国资产是否充分定价了疫情放开后的复苏红利?本文试图去量化当前中国主要资产对于疫情复苏的定价程度,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当前人民币汇率对于疫后复苏的定价最为充分,超过了90%;而A股、港股以及债券收益率的这一定价均在60%-70%之间,这也意味着“看多中国”还有下半场。

从市盈率回归和盈利修复来看,我们发现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迄今的反弹分别定价了疫情放开后复苏的62%和67%。市盈率方面,通过考察此前从严格清零转向完全放开经济体(比如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我们发现其股市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放开后的一年内市盈率向疫情前的均值回归;盈利方面,我们参考了彭博对于A股和港股市场EPS的最新预测。基于上述两点可以计算出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在2023年的高点分别为4599和26490,这也意味着尽管两者从2022年10月的底部已经分别反弹了19%和54%,但从各自当前水平存在10%和13%的进一步上涨空间。

如果说市场的盈利预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不妨通过横向比较来考察当前A股和港股是否对疫情放开后的复苏进行了充分定价?图4列举了全球先于中国放开的5个经济体(美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在防疫政策转向前后的股市表现,可以看出虽然这些经济体的股市在放开后的上涨空间有差异,但在放开之前,这些经济体的股市均经历了大幅的上涨;相比之下,仅有A股和港股从疫情爆发到放开期间都是下跌的,这也意味着A股和港股在放开后的弹性会更大。尤其是与在放开前均严格执行清零政策的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相比,A股和港股的反弹空间显然没有充分释放。

从信贷扩张和经济回升来看,我们认为10年期中国国债利率自10月底以来30bp的上行已经定价了以后复苏的64%。从信用扩张来看,中国的贷款和国债之间具有明显的“比价效应”,即银行贷款的定价在边际上对10年期国债利率的走势有显著影响,考虑到2023年私营部门的信贷需求偏弱(尤其是房地产),我们预计贷款持续供不应求局面不大可能出现,这也就制约了10年期国债利率的上行幅度。从经济回升来看,尽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显著回升,但在边际上仍难以实现2021年较2020年的改善力度,因此与2021年相比,在短端利率中枢下移和经济回升力度偏弱的背景下,我们预计2023年10年期国债利率顶部在3.1%附近,低于2021年的高点,这也意味着10年期国债利率进一步上行的空间不足20bp。

社融和经济回升的经验规律也表明未来债券利率上行的空间有限。中国经济从2022年四季度就开启了从经济底到社融顶的复苏阶段,且这一阶段很可能贯穿2023年上半年。如图6所示,历史上这一阶段并不一定伴随着债券利率的上行,这是因为在该阶段,经济筑底回升的后劲需要宽信用的强度来确认,如果这一强度不及预期,债券利率是缺乏上行动力的。相比之下,在随后社融顶到经济顶的复苏阶段,历史上的债券利率均出现了上行,这是因为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市场开始担心货币和信用的双紧,然而就2023年下半年而言,我们预计这种“双紧”的局面不会出现。

相较股债,人民币可能是抢跑最明显的资产,结合美元定价基准和国际收支的边际变化,我们估计离岸人民币自11月初低点8.7%的反弹幅度,对疫情放开后复苏的定价已经超过90%。防疫放开对于汇率的影响可以简化成三个途径:

  • 一是中国经济的复苏会使得美元指数走弱,支持人民币升值;

  • 二是复苏逻辑下外资流入中国资产,利多人民币;

  • 三是国内需求复苏,商品和服务进口反弹,叠加出口走弱,贸易形势恶化对于人民币汇率来说则是利空。

全年来看,后两个因素相互抵消的作用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向美元基准靠拢,具体可参考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情形(图7)。

2023年在中国和欧洲复苏的背景下,美元指数的低点在98至101之间,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基准区间为6.70至6.79。我们借鉴2017年至2018年初的经验来判断2023年美元指数的可能区间,彼时与2023年宏观背景的相似之处在于中国和欧洲经济复苏,美联储处于紧缩周期中,不同之处在于今年中欧复苏的力度可能不如2017年,不过美联储的紧缩强度也会更弱。参考美元指数在2017年内最大跌幅以及2017年至2018年整个下行周期的最大跌幅,2023年美元指数的低点应该在98至101之间,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基准价格水平在6.70至6.79(图8)。

截至2023年1月27日,人民币汇率自2022年11月初的底部(7.34)已升值8.7%,距离上述区间的中值(6.74)仍有0.2%的升值空间,距离极限情形(6.70)尚有0.8%的升值空间。这意味着当前人民币汇率对于疫情放开后的定价程度在91%至98%之间。

风险提示:毒株出现变异,疫情蔓延形式超预期恶化、疫情反复出行意愿恢复不及预期、居民消费意愿下滑及海外衰退幅度超预期的风险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