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今年8月CM310拿到了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许可,但公司表示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不会开展注册临床试验。CM326在特应性皮炎适应症方面今年7月末就已经完成所有患者的入组,观测24周,明年年初会读出数据,然后通过公告形式向大家披露数据。CM326也已经拿到CDE二期临床许可,在CM310的患者全部入组完以后,会积极地开展CM326患者的二期入组。
2.CMG901是公司肿瘤管线第一款核心产品。今年6月完成了患者入组工作,并同步启动了临床前拓展实验,9月纳入了CDE的突破性品种,未来会通过一些学术论文或者学术会议对一期数据进行披露。今年4月901也取得了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和快速通道认定。未来待阶段数据成熟后,公司也会很积极地去制定国内和海外的注册临床的方案。
3.到目前为止,公司在手现金34亿,以每年4亿元研发投入计算,够支撑公司8年以上的持续投入。CM 210上市后,作为国内第一家,公司目标做到50亿的销售规模,因为相比SNY的度普力尤,310疗效更好,价格优势更明显,目前已经抓到一部分患者。因为新发患者很多,所以临床的入组比较顺利,并且在耐药方面,目前公司的数据也更有优势一些。
Q&A:
Q∶目前康诺亚的管线情况?
A∶核心管线CM310在治疗皮炎的适应症方面,三期临床打算观察16周,患者入组进度已经一大半,还剩有一小半没有入组,如果不受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影响,10月末可以完成三期入组。2023年2月份最后一个患者出组,出组后会开始整理数据准备申报。在今年6月,这个适应症拿到了CDE的突破治疗药物的认定。儿童群体申报成功后会先在12到18岁人群中展开实验,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做完,拿到试验数据以后,会再继续和CDE确认12到18岁的青少年人群的注册性临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方面,二期临床已经达到了主要终点,三期注册临床在今年年中启动,大约是8月底,打算观测24周。除这两个适应症,还拿到了季节性过敏性皮炎研究,已经和一些研究人员开始验证CM310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现在正好是一个秋季的,患者入组速度也非常快,目前我们总计会入组9队患者,目前已经入组过大半了。如果疗效得到一个初步的验证以后,我们也会在海外继续开展过敏性鼻炎这个适应症的一些临床。今年8月CM310也拿到了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许可,但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我们不会开展注册临床试验。CM326在特应性皮炎适应症方面,在今年的7月末就已经完成了所有患者的入组,观测24周,也就是明年年初,会读出数据,然后通过公告形式向大家披露数据。CM326已经拿到CDE二期临床许可,在CM310的患者全部入组完以后,会积极地开展CM326患者的二期入组。
CMG901是肿瘤管线的第一款核心产品。今年6月,我们完成了患者入组的工作,我们在今年二季度同步启动了临床前拓展实验,在今年的9月纳入了CDE的突破性品种,公示期到本周结束。未来会通过一些学术论文或者学术会议对我们的一期数据进行披露。在今年的4月901也取得了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和快速通道认定。未来待阶段的数据成熟以后,我们也会很积极地去制定国内和海外的注册临床的方案。
CM313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未来也会通过学术论文对数据进行披露,未来我们正在等待那个313在FDA的批件。
CM338也是核心管线,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患者人群中质量扩展实验。主要是治疗IGA肾病。IGA肾病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有非常大的临床缺口,大概有200到300万的患者。
CM369是一种抗趋化因子受体8(CCR8)单克隆抗体,是诺诚和康诺亚共同开发的潜在first-in-class药物,将开发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高发的晚期实体瘤,包括肺癌、消化道癌等。这也是双方继共同开发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CM355后的再一次合作。
Q∶人员和规模设施变化?
A∶截止到今年8月底,员工总人数已经超过500人,接近550人的规模。预计到今年年底一定会超过600人,在临床开发和运营的员工超过了200人,CMC和生产人员已经超过了180。在成都总部以外,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地也有办公室,在成都总部附近有一块占地113亩的新生产基地。那新生产基地一期将会在今年竣工,竣工完后会提供16,000生产能,以满足包括CM310在内的十余条管线的产能需求。首条生产线我们已经在近期开始了,试运营的生产已经开始做了。
Q∶财务方面具体状况?
A∶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计是1.64亿,行政开支大约是5000多万,以及固定资产投入两个亿左右。在收入方面,我们首先收到了石药的CM326的合作的首付款1亿人民币。在我们的中报上面,还有将近一个亿的收益,以及政府的奖金。去年年底我们在手现金是35亿人民币,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在手现金还有34亿。我们看到今年3月份的话,我们还纳入了港股通交易名单,目前为止,港股通的股比已经超过了4个百分点,接近4.4个百分点,也看到了一些南下资金和内资的持续支持和买入。
Q∶销售团队有多大的一个规模,做到十亿以上的销售,团队需要多大才行?
A∶整体加上市场,加上销售人员的话,今年能扩到500到600人。做到一定规模除了销售以外,还有一个market access,就说进医保之后的市场准入团队大体有多少,准团队之后看进院的情况,院情况之后,因为这个产品不像肿瘤,进入一两百家医院就能占百分之五六十,而且销售代表可能会被卡。
Q∶1.6万这个产能基地产能运转情况?
A∶1.6万的产能我们是包括后续什么TSLP338,还有很多的短线临床用药。我们现在还有个临床基地,所以其实不能用1.6万升去框产量。我们觉得一个1.6万升产能如果全负荷运转的话,基本上未来两三年的销售完全都能覆盖。
Q∶1.6万升容器材质?
A∶是一次性的反应容器,不是不锈钢的。
Q∶CM310主要是针对自身免疫领域疾病,这个领域看上去是人数很多,整个市场非常大。但是这些年一些其他公司药物做得也很差,销售额方面你们怎么会保证可以撬动市场
A∶本身的话CM310它适应症的发病人群更年轻化,青少年儿童人群更多,所以支付意愿上面肯定是有些很大的差异.第二个是医保环境现在也不一样了,市场已经比过去放大很多了。
Q∶CM310销售预期?
A∶我们希望可以达到50亿的销售规模,这个市场我们是国内第一家,但是第一家的话挑战也是很大的,我们要去教育医生,教育患者,然后让自己在这个市场渗透。
Q∶在皮炎方面,达必妥已经进了入市场,那我们CM310进入以后可以成功替换掉它么
A∶去年达必妥,在国内应该是5个亿的销售,DOT大约在5到6个月,平均患者4万块钱一年,去年卖了大约1万多个患者,今年有15到20亿的销售但是现在不知道DOT多长预估今年有4-5万患者。我们是同样的靶点,但是结合位点不一样,所以后期还有待观察。在患者方面,如果首次抓住这个患者用药,长期这个患者就不会换药。但如果让她换药,首先第一疗效更好,第二是价格优势,310在这两点有自己相当的优势,所以已经抓到一部分患者。那因为新发患者有很多,所以临床的入组比较顺利,因为非常多患者对价格还有压力,所以很多患者现在还是希望能入组临床实验所以未来上市之后在价格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的新发患者能抓住。但在耐药方面,目前我们的数据更有优势一些。
Q∶我们可以看到达必妥会和JAK有时会有竞争关系,请问怎么看待?
A∶JAK现在没有进医保,如果假设年底进医保,明年开始卖的时候是二线,因为label上写的是二线。但现在实际的状况有些医生会担心安全性,所以有些就先用达必妥,如果效果不是特别好,然后就换到JAK,但有一部分医生觉得JAK的起效比较快,这是它的优势,就用它就迅速给你压一下再换。因为这些医生也都不敢长期用JAK,因为长期用jak的副作用还是令人担心的所以确实要根据每个医生和每个患者情况去判断。
Q∶用JAK压一下一般用多久?
A∶很短,一般两三周就要赶紧换用其它药物。一是青少年,还有就是说中老年人也会担心,比如40岁左右的或者稍微有点基础性疾病的,心血,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
Q∶CM310在青少年患者临床是怎么设计的?
A∶青少年我们跟CDE开完会了。然后青少年我们先就12到18岁的先做大约20多个人,然后年底差不多做完,做完之后沟通6到12岁的整个的临床设计,就是大约入组多少人,进驻临床大约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个的话就是要跟CDE沟通确认才行的。6-12岁目前已经在国内和海外获得了批准,0-6岁目前还没有。
Q∶目前CM310临床上困难?
A∶有些安慰剂组的患者会自己偷偷用药,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很好的追踪情况,而且如果患者自己不说,我们也很难查出来,这也是目前临床进展上比较难以监管的地方,而且患者也知道如果自己说了会被踢出组,所以几乎都不会说。
Q∶那早期的药物是怎样避免偷用药这种情况的?
A∶早期的话也没有什么药物,所以只能使用安慰剂,没有什么其他替代药物偷偷使用,所以早期临床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Q∶如果出现偷用药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来消除影响?
A∶我们必须要增扩样本量,从原来的一两百到现在五百人,因为疫情等其他原因,我们肯定要剔除一些人,所以在临床上我们的患者量必须增多保证结果准确性,在患者方面一定要抓的非常紧来预防这种情况。
Q∶那如果有些患者用药没有改善怎么办?
A∶只能进行补救治疗,例如加大剂量,但是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可能就会被剔除,所以完全符合要求的最后也就400人左右。因为有些患者不会因为几千块钱就忍着瘙痒,宁愿自己多花点钱买药所以也会自动退出。
Q∶美国方面临床也一定会做么?
A∶不一定,因为美国技术最早,而且另外一点的话就是美国做的都是大药企,确实有天然优势,临床强,控制也好,如果我们去美国,这种资源我们只能依靠CRO,我们没有自己这么强的美国临床团队。
Q∶大家都不做美国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A∶首先定价定不上去,如果是做follow的话,你完全定不上去价格。用达必妥这个例子的话,比如说以我们的速度在美国,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做三期,得三年之后才能上市,面临状况就是达必妥在美国也卖了100亿美金了。很多患者达标之后,他每年用一针,所以他对他换药的动力就弱,除非是有更好的疗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过敏性鼻炎这个适应症,希望可以产生差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