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兴证策略:“新旧”能源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交相辉映
格隆汇 09-13 20:57

本文来自:尧望后势 作者:张启尧

前言:今年“新能源”与“旧能源”齐头并进,在此过程中不少人基于一个是成长一个是价值、一个是新兴行业一个是传统产业的认知,认为其风格对立冲突。但我们认为,“新旧”能源并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过度强调“新能源”的成长性而忽视“旧能源”的高景气、或者过度强调“旧能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忽视“新能源”的趋势性都不可取。至少在当前乃至未来较长的一个阶段内,“新旧”能源逻辑并不对立,反而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契合、交相辉映。

一、“新能源”:高油价+能源安全+技术革新下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动荡,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进一步导致各国聚焦产业链的安全性。其中,能源安全是“底线思维”下的重中之重,能源自主是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的保障。

以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德国为例,俄乌冲突以来,受“北溪-1”管道输气量骤降的影响,能源价格飙升使德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政治局势都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方面,不断创新高的电力价格加重了汽车、化学制品和钢铁等能源密集型的工业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缺电”现象也显著拖累居民正常生活。

考虑到我国能源极高的对外依存度,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政治环境,减少过度依赖能源进口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是确保经济良好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科技、减少旧能源的对外依存度、维持能源安全已是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地缘冲突、“绿色通胀”系统性抬高油价中枢,有望加速“新能源”发展进程

  • 供给端:效率持续改善,风光装机已在爆发式增长,未来仍有广阔空间。

从装机量来看,随着国内大力推动风电和光伏装机量提升,2010年至2021年,风电和光伏装机量年化增长率高达22.2%、83.9%;从发电量来看,截至2021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占比为7.89%、3.93%。根据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2025 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3 万亿千瓦时左右,新能源发电还有三倍左右的增长空间。根据兴证电新团队测算,2021-2025年,光伏装机量为CAGR为25%。

并且,随着技术逐渐迭代,新能源发电效率明显改善,未来有望打破“不可能三角”。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提出的“不可能三角”模型,能源的清洁、稳定和廉价三者不可能同时兼顾,例如清洁能源的稳定型较差,且发电成本远高于化石能源。但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下,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均有显著提升。具体而言,一方面,随着特高压和储能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能源发电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分布的问题有所缓解;另一方面,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生产经验的提升使风电、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 消费端:政策推动+高油价下,新能源车需求强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2022年Q1中国销量占全球销量的59%。2022年8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11.4%、环比增长9%,渗透率增至28.3%。欧洲是当下全球补贴力度最大地区,2035年欧盟境内将停止销售燃油车及混合动力汽车;2022Q1,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15%。美国政府签署行政令设定美国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集中发力新能源车基础设施,2022Q1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6.29%。

此外,发展“新能源”也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参考90年代互联网兴起,不仅带动美国经济重心以信息技术为主,也提升传统工业、农业生产效率。类似的,新能源技术是一种转化型技术,具有快速自我创新和强烈渗透性的特点,可以作为新的技术基础武装其他技术和产业,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能源车带动了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此外,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新能源革命或将带来类似于“供给侧改革2.0”的机会,加速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

二、“旧能源”:短期难替代,“绿色通胀”更抬升价格中枢

一方面,经济的增长、电气化的推进正提出更加的强烈的能源、电力消费需求,“新能源”的增长难以满足,必需由传统化石能源来填补。经济发展程度与电力消耗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于国内,随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逐步进入尾声,过去数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基本围绕GDP增速波动。但2020年以来,随着国内新能源车销售、使用的快速提升,国内电力消费增速明显高于经济增速。而这一部分多出来的电力消费需求光靠“新能源”的增长难以满足,必需由传统化石能源来填补。因此,至少在短期内,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旧能源”的支撑。

另一方面,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本身的局限性,也令未来较长一个阶段内传统能源地位难以被代替。风电、光伏存在对天气依赖性较大,波动性大,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我国太阳能总辐射资源丰富,总体呈“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燥区大于东部湿润区”的分布特点,这决定了在储能、输电技术取得显著的突破前,以火电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此外,全球能源“供给侧改革”将导致能源价格波动中枢提升、涨价弹性更强。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时代进程中,虽然10年甚至30年之后全球仍难以实现碳中和,但产业趋势已经明确,传统能源的新增供给将更加克制。

跟以往相比,本轮油价上涨的过程中,全球产油国资本支出并未提速、OPEC原油和美国页岩油增产明显不足。以前,随着每一轮油价的上涨,产油国的资本开支便加大。这次2021-2022年油价的上涨,全球产油国新增资本开支并不明显。

俄乌冲突爆发后,油价快速上涨,但是,OPEC剩余产能仍持续位于高位。另外,本轮油价快速上涨,但是在拜登政府主张的发展新能源趋势之下,美国页岩油增产幅度非常有限,这与2017-2018年的情况完全不同。

展望未来数年,能源价格仍将会随着全球经济周期而波动。当欧美经济衰退时,油价也会下跌,但是,一旦等到主要经济体开始新一轮货币政策放水时,能源等周期行业的涨价弹性会比以往更强。

三、小结

对于“新能源”:1)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动荡,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进一步导致各国聚焦产业链的安全性。其中,能源安全是“底线思维”下的重中之重,能源自主是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的保障。2)与此同时,地缘冲突、“绿色通胀”系统性抬高油价中枢,更有望加速“新能源”发展。3)此外,发展“新能源”也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高油价+“双碳”+能源安全+技术革新下,“新能源”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旧能源”,一方面,经济的增长、电气化的推进正提出更加的强烈的能源、电力消费需求,“新能源”的增长难以满足,必需由传统化石能源来填补。另一方面,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本身的局限性,也令未来较长一个阶段内传统能源地位难以被代替。此外,全球能源“供给侧改革”将导致能源价格波动中枢提升、涨价弹性更强。

因此“新旧”能源并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过度强调“新能源”的成长性而忽视“老能源”的高景气、或者过度强调“老能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忽视“新能源”的趋势性都不可取。我们认为,至少在当前乃至未来较长的一个阶段内,“新旧”能源逻辑并不对立,反而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契合、交相辉映。

风险提示

1、美联储收紧超预期,或加深全球衰退,对“新旧”能源需求形成冲击;

2、“新能源”发展政策倒退。当前美欧对俄制裁导致人为的能源短缺,导致多国推迟原先的“碳排放”目标,或导致“新能源”发展放缓;

3、对俄制裁超预期放松,或导致能源价格回落。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