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公司22H1非新冠项目收入增速同比72.6%,新冠增速46%。预计全年非新冠项目收入65%以上。新冠业务贡献大,但是非新冠业务主导未来的增长。20年新冠收入12亿,21年30亿,今年预计30亿;1H21新冠收入15亿,1H22新冠收入22亿。根据手头订单,估计23年新冠有10亿人民币收入(预计都是中和抗体)。
2.上半年公司Capex27亿,全年55亿,公司希望今年自由现金流打平。明年、后年Capex每年65亿(新加坡投入),明年、后年自由现金流转正。今年底产能到26万升。
3.公司全年预计新增120个项目。29个三期临床项目预计有16-18个在后面今年批准。商业化生产项目预计很快到30个。在谈的还有10个已经在三期/商业化项目。因此商业化项目是未来今年公司高增长的重要引擎。新modality例如双抗、ADC增长快,领先于全球竞争对手,拿了更高市场份额;双抗、ADC的ASP比传统项目高50-100%。
管理层介绍
2022年上半年是公司历史上最有挑战的半年包括biotechfunding,UVL,国内疫情。去年上半年是之前历史上最好的时间。
我们成本控制好,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加了50%的人,有很多新厂房投入运营,但是我们收入增速和经调整纯利增长基本匹配。
今年初我们一共花了5亿美元回购股票并注销抵消了ESOP稀释的影响。上半年Capex27亿,全年55亿,希望今年自由现金流打平。明年、后年Capex每年65亿(新加坡投入),明年、后年自由现金流转正。今年底产能到26万升。
2020年公司收入增长40%,非新冠收入增长12%;2021年整体收入增长83%,非新冠收入增长60%。
1H22非新冠项目收入增速同比72.6%,新冠增速46%。预计全年非新冠项目收入65%以上。新冠业务贡献大,但是非新冠业务主导未来的增长。20年新冠收入12亿,21年30亿,今年预计30亿;1H21新冠收入15亿,1H22新冠收入22亿。根据手头订单,估计23年新冠有10亿人民币收入(估计都是中和抗体)。跟AZ战略合作,帮他们的新冠中和抗体在中国做本土生产,针对中国本土市场;之前一直在帮AZ做新冠中和抗体针对国际市场的生产。
做新冠项目把公司的能力展现给全球客户。新冠前每年新增60个项目,之后每年增加120个项目。
新冠中和抗体的CMO我们做了2吨以上。目前CMO有十几个大项目在推。
商业化生产项目从4个增加到14个。我们把商业化生产项目的分类做了调整。以前商业化生产项目一定是在药明生物批准,例如GSK/Vir的新冠中和抗体,GSK的PD-1,Taimed的产品。其实我们有5个产品已经上市,药明生物作为第二个厂(二供),以前划分为3期;例如AZ的新冠中和抗体,去年放在3期项目,今年放到商业化项目。目前只要产品在全球上市,就定义为商业化生产项目。
全年预计新增120个项目。29个三期临床项目预计有16-18个在后面今年批准。商业化生产项目预计很快到30个。我们在谈的还有10个已经在三期/商业化项目。因此商业化项目是未来今年公司高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半年第一次拿到超过2千万人民币的销售提成。
Biotech融资有挑战,我们已经看到全球回暖,早期投资没有受到影响。我们的商业化和早期项目没有受到影响,1/2期项目受到一些影响。今年要把大约20亿美元订单变成收入。
新modality例如双抗、ADC增长快,领先于全球竞争对手,拿了更高市场份额;双抗、ADC的ASP比传统项目高50-100%。
Winthemolecule上半年1个3期,2个2期项目。预计今年全年有5个三期/商业化的winthemolecule项目。
我们在跟MNC谈的还有10个已经在三期/商业化项目,包括∶1)欧洲大型制药企业∶5个内部研发的单克隆抗体预计使用药明生物位于全球的MFG5/7/8生产基地实现12,000L商业化生产;2)欧国大型制药企业B∶已经上市抗体生物类似药;3)欧洲大型制药企业C∶正在推进ADC项目的商业化生产;4)美国大型制药企业D∶临床三期疫苗项目的技术转移以及后续的商业化生产;5)美国大型制药企业E∶多个内部开发的单抗管线预计使用药明生物位于全球的生产基地实现4,000L和12,000L的商业化生产。
去年是公司的CMO拐点,因为公司已经跨过10年门槛,新冠项目验证公司CMO能力。商业化项目数量预期;22年是14-15个;23年17-20个;2025年有30个(之前预期是25个)。现在14个项目里面有6个是winthemolecule;预计未来一半的商业化项目是winthemolecule。未来十年投资14亿美元(约20亿新币)在新加坡建设一体化CRDMO服务中心(包括疫苗、ADC)。
北美今年上半年贡献50%+的新增项目及32个新客户,体现政治因素没有影响。
疫苗业务(药明海德)发展快,已经有17个客户,38个项目,包括2个mRNA疫苗。
XDC(药明合联)明年有第一个商业化项目,2个3期,17个1期项目。全球每3个ADC的IND,其中有1个是药明合联参与。
UVL无锡工厂6月完成检查,8月初美国2个供应商已经通过批准可以给无锡发货,意味着无锡工厂的UVL处理基本结束。上海工厂检查取决于疫情。
目前所有项目赶上进度,没有项目因为上海封控而进度受到影响。
制剂(DP)的商业模式跟DS一样,有350个制剂在开发,14个制剂产品上市,在做ADC,融合蛋白,双抗等,可以做高浓度制剂。DP设施在中国、德国、美国(明年投入运营)。DP能力已经全球前10,年产能10亿剂。
很多MNC把ESG作为合作的先决条件,我们的ESG领先。预计22年ROE达到12-14%。
今年收入和利润增长的指引从45%上调到47%。
希望未来12个月新签10个商业化项目,包括三期和商业化项目。今年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开展并购。
Q&A:
Q:新增产能的原料采购主要是从海外还是国内采购?
反应器的采购还是海外采购为主,其他耗材适当采用本土生产的耗材。
Q:Backlog相比4月份的时候下降的原因?
因为把backlog变成了收入,收入增长会加快。
Q:海外员工人数占比今年达到10%,中外人工成本差异?通胀的影响?
海外的人工成本还是中国的3-5倍。我们海外工厂产能释放是有序的,可以管理成本的影响。通过国内效率提升抵消国外高成本的影响。
Q:自有项目转入三期的情况?
项目转入进度无法控制,根据项目进度。但是我们有portfolio整体数量在增长。
Q:里程碑收入上半年有多少,今年预期?
里程碑收入今年上半年2千万美金,估计全年5千万美金。
Q:国内Biotech公司产能做CDMO,Lonza等扩产,未来竞争情况?
药厂做CDMO很难成功,因为利益冲突、知识产权保护;国外药厂做CDMO只有BI这么做成功了。目前没有看到价格竞争的风险。
Q:新冠项目收入如果明年收入贡献同比减少20亿,估计明年整体收入增速?
明年新冠10亿收入预计都是中和抗体。明年预计非新冠收入60%左右增长;整体收入增速估计三十几-四十%。
Q:23年17-18个商业化项目,可否透露其中几个最大的项目是什么分子?
我们有3个产品每个是50亿美金peaksales,包括2个肿瘤双抗,1个自免疾病项目。
Q:23年、24年产能建设放缓的原因
美国产能建设进展速度没有那么快,最快的美国产能会在22-23年投产,现在推迟到24-25年。美国项目放缓因为美国高通胀,欧洲产能已经建好了,并且中美形势对于我们的业务没有很大的影响,紧迫性不强。
Q:CMO项目如果选择我们做二供,能拿到多大比例的订单?
使是二供,大部分CMO项目对我们也是上亿美元的收入。有些winthemolecule的项目我们是一供。CMO我们在全球竞争力排前三,可以跟全球顶级CMO竞争任何一个项目。
Q:未来毛利率预期
预计国内产能利用率一直会比较高,主要是海外产能释放影响毛利率。预计未来几年毛利率稳定在今年水平或者小幅度下滑。稳态毛利率假设∶国内50%,海外30%。
Q:Royalty的比例以及未来收入贡献占比?
产品的royalty(例如PD-1)比例是5-10%(60个项目)细胞株的royalty是0.5%(300个项目)。希望今年以后每年的royalty收入达到上亿美元。
Q:今年上半年新增项目数量同比增长放缓,原因
我们一年新增120个项目,占全球份额40%以上。如果拿掉新冠项目,非新冠项目去年上半年新增54个,今年上半年新增56个。投融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客户更愿意跟药明生物合作,因为客户希望成功率高,客户能拿到下一轮融资。预计未来几年每年新增项目数维持在120个。
疫苗项目有16个,药明海德有38个项目,差异的原因?
16个疫苗项目指的是integratedprojects数量。药明海德38个项目数量包括不是integratedprojects,例如只做其中一段工作。
Q:无锡工厂何时从UVL剔除?Amicus的药PDUFADate是10月29号,FDA来查厂时候是否可以让商务部同时检查上海的工厂
无锡UVL在6月底检查过了,美国商务部已经拿到检查报告,应该是形式上已经通过,因为已经给了两家供应商出口许可(上周和这周分别拿到批准),因此无锡的事情已经解决。关于上海工厂检查,中国政府还是要求上海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中国商务部陪同美国商务部去检查。Amicus的厂在无锡,可能是线上+线下的hybrid检查。
Q:CMO项目如果看同口径,CMO项目的增量?
今年改口径的5个项目也是去年的项目,去年放到三期,这次改成商业化项目。商业化项目口径现在是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上市,就叫商业化项目。
新冠收入上半年超预期,主要是什么项目贡献
新冠收入80%是新冠中和抗体,其中AZ的中和抗体需求比较大,GSK/Vir的中和抗体在一些国家还有需求。
Q:新加坡的14亿美金投资对应的产能是否体现在2026年规划?
新加坡的规划产能在26年的总计58万升里面只体现了12万升,新加坡规划了更大的产能。
Q:DS和DP的产能的占比
产能比例∶DS∶60%中国,40%海外;DP∶60-70%中国,30-40%海外。新加坡占海外DP产能的一半,因为地缘政治最中立,讲中文,产能可以供应全球。
Q:2025年的30个商业化项目是否包含新冠项目?
2025年的30个商业化项目,是包括目前的6个新冠项目。
Q:收入里面Biotech和Pharma的占比?
去年40%收入来自于top10客户也就是大约40%收入来自bigpharma,60%来自biotech。
Q:由于Biotech融资放缓,我们的项目推进速度是否有变化?
去年大约500个项目里面,只有10个(2%占比)1/2期项目放缓。我们最重要的biotech客户是公司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现金较充足的。靠下一轮融资生存的biotech(12-18个月cashrunway)的占比大约20-30%。
Q:每年preclinicalprojectinflow项目数量?
争取每年新增120个项目,全球市占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