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综合大行于小米(01810.HK)公布业绩后最新评级、目标价及观点
小米-W(01810.HK)今早股价受压,盘中曾低见11.02元一度下滑5.5%,最新报11.24元跌3.4%。里昂表示小米第二季业绩虽然符合预期,但受到内地因疫情封城的严重打击,及海外消费者情绪疲弱。该行预期,集团第三季前景仍然具挑战,估计收入或下跌低单位数,经调整盈利则料按年倒退40%以上,下调对小米今年及明年净利润预测8%及6%,并下调对小米目标价由14.6元降至13.8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大摩指市场将关注小米第三季旗下智能手机的毛利率及成本控制。
小米上周五(19日)收市后公布中期业绩,纯利按年跌95%至7.99亿元人民币,按年跌95%;每股盈利0.03元人民币。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按年跌60%至49.4亿元,符合本网综合14间券商预测介乎47.81亿至58.76亿元人民币。期内收入按年跌13%至1,435.22亿元人民币,毛利按年跌17%至244.7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17.1%,符合本网综合10间券商预测中位数。
单计第二季,小米纯利按年跌83%至13.8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按年跌67%至20.81亿元人民币,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6.11亿元人民币。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规划研发相关投入33亿元人民币。季度小米收入按年跌20%至701.71亿元人民币,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按年跌29%至423亿元人民币,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跌26%至3,910万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按年跌5%至198亿元人民币,互联网服务收入按年跌1%至70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近5.27亿,增长41%;6月全球及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分别为5.47亿及1.4亿,均为新高。
【业绩呈疲弱 忧营运前景】
摩根大通表示,基于中国及全球市场智能手机终端需求弱及渠道高库存,不预期智能手机及物联网业务动力在今年下半年有大幅复苏。该行亦基于小米欠缺正面催化剂,相信小米股价未来半年将在范围内上落。该行认为推出电动车将为小米未来正面催化剂,但产品在2024年上半年才推出,相关利好需要时间实现。该行维持对小米盈利预测及目标价11.5元不变,评级维持「中性」。
高盛认为,小米智能手机次季交付按季升1%,除印度外所有主要市场交付均按季改善,内地市场库存已回复至健康水平,海外市场库存复常则需时额外一至两季。该行亦引述小米管理层称,小米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占增长,过去两个月交付高端机款亦获正面评价。该行亦相信内地物联网产品收入仍然坚韧,受宏观复苏、线下零售渗透及家电业务对毛利率改善有利所支持,小米的AIoT生态圈亦更深入增长。该行下调对小米目标价由16.8元降至16元,反映物联网业务收入预测下调,维持「买入」评级。
--------------------------------------------------
本网最新综合12间券商对小米投资评级及目标价:
券商│投资评级│目标价(港元)
花旗│买入│17元
中金│跑赢行业│17元
高盛│买入│16.8元->16元
野村│中性│16元
海通国际│优于大市│15.8元
星展│买入│14.5元
东方证券│买入│13.9元
里昂│跑赢大市│14.6元->13.8元
瑞银│买入│14元->13.5元
摩根士丹利│增持│13.4元
摩根大通│中性│11.5元
大和│持有│11元
券商│观点
花旗│次季疲弱业绩符预期,耐心等待周期性复苏
中金│海外通胀影响消费者需求,降今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19.9%
高盛│次季业绩符预期,下半年智能手机交付复苏上轨道,核心盈利能力将改善
野村│季度销售略性预期,经营溢利受支出增加影响逊预期
海通国际│业绩按年表现已见底
星展│长期增长引擎未受影响
东方证券│宏观环境叠加疫情拖累业绩
里昂│智能手机及物联网需求疲弱将持续
瑞银│次季业务受挑战,但符合预期
摩根士丹利│次季疲弱业绩符预期,第三季智能手机盈利率为市场焦点
摩根大通│次季业绩符合经下调预测,料下半年复苏有限
大和│需求不明朗,指盈利能见度较低
关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