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报告》高盛:若大多数民营内房未能交付物业 料2.4万亿人币按揭贷款存风险 但系统性风险可避免
高盛最新发表报告表示,就市场关注内房发展商「烂尾楼」所造成违约风险,指截至7月13日止内地63个城市中有150个已出售但未完工项目被指存在交割风险(该行称撰写报告时已升至300个),导致购房者拒偿还贷款,该行相关行业研究团队按量化风险敞口和对内地银行系统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由于中国家庭贷存比率处65%的健康水平及内地6月份零售存款增长强劲,认为核心问题是物业买家履行抵押贷款义务的意愿,而非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该行的内银行业分析师团队估计,上述项目相关的未偿还抵押贷款可能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今年首季度未偿还抵押贷款总额39万亿人民币的1%。
该行亦指相关评估属静态,按内地排名首100位的民营企业物业开发商(占2018年至2021年全国房地产销售的35%,截至2021年占在建项目的34%)目前正面临流动性/再融资风险,该行估计这些开发商合计占未偿还抵押贷款约9%、占全系统贷款账簿约2%。高盛中国房地产团队的估计,如果这些开发商中的大多数未能交付其预售物业,料潜在约有2万至2.4万亿人民币的抵押按揭贷款可能会面临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对房地产市场情绪和其他宏观增长渠道的连锁反应,该行认为潜在的坏账或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资产质素问题和资本重组风险。
高盛指在宏观层面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中国的住宅房地产「大而不能倒」,本质上属决策者的两难式(即通过房地产促进增长与通过房地产去杠杆化降低系统性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与GDP的20%左右直接或间接相关,约占家庭资产配置的60%,根据该行自上而下的估计,名义价值为60万亿美元。
随著内地房地产市场放缓,影响渗透到内地银行的抵押贷款偿还和资产质素风险中,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抑制房地产需求,高盛决定对内房今年下半年新屋开工最新预测向下修订(从降25%下修至降33%),进一步将内房企业2022年每股盈利增长预测从4%下调至0%。
该行指﹐仍然认为内地房地产市场低迷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考虑到广泛的流动性指标、和在岸信贷压力指标表明,指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杠杆(LTV)较低(估计约为40%),而中国政府对其银行体系拥有强大控制权的制度设置使得市场驱动的、料无序的平仓不太可能发生;而当局似乎正在评估形势并开始采取行动。
关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