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华创证券屈庆
进入7月,受中纬度高压脊加强、副热带高压运动异常等因素影响,南方多地出现异于往年的40℃高温。高温天气对经济产生影响,包括在用电量、消费和基建施工等方面。但高温天气只是短期的,产生的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更为短期化。我们在考虑最近宏观数据修复速度的时候,需要把高温的因素对短期宏观数据的影响考虑在内。
近期受副热带高压异常影响,重庆、贵州、浙江、江苏、及上海部分地区气温已进入40℃-42℃区间。其中江浙沪“包邮区”温度显著异常于往年同期。截止7月14日9时浙江已发布40条高温红色预警,上海徐家汇站监测的最高气温达到40.9℃达到150年内监测最高,江苏电网调度用电负荷连续24天达到1亿千瓦以上,同时江南、华南、重庆、四川等地夜温超过30℃,部分湿度较大区域体感温度均超50℃。
全国平均气温与平均高温日数均创历史记录。今年全国性的高温天气出现于6月13日,早于往年同期,并且已持续一个月。同时温度平均水平也超往年同期,截止目前全国的气候监控站中已经有76站突破了历史高温纪录,其中20站记录到超过42℃高温。
从异常天气的成因来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夏季气候有重要影响,同时受气候变暖后更加普遍的拉尼娜现象影响,中纬度高压脊今年显著加强,导致6月全国出现大面积降水与洪涝灾害,汛期结束更早,7月高温天气比往年更极端。
夏季用电受到居民用电增加和工业用电增加双重影响,每年6-8月用电量、发电量、用电负荷都会显著增加,2009年、2020年-2021年这一数据受到经济冲击扰动,但2011-2019年用电、发电、用电负荷同比增速季节性明显,其中2013年的异常高温对用电负荷冲击较大。2022年夏季,江苏电网调度用电负荷连续24天达到1亿千瓦时以上,高温叠加疫后复工复产,估测7-8月用电缺口将持续扩大。
尽管发电需求大幅回升,受发改委长协价格管控,坑口动力煤价格2022年以来基本维持在 790元/吨,但用电需求上升对港口煤价仍有一定影响,秦皇岛港山西产Q5500动力末煤中枢位置抬升至1245元/吨,相比6月环比增加3.3%。从港口库存来看,2022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冲击需求收缩而导致被动累库,预计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叠加高温天气影响,煤炭库存有所去化。
高温带动空调销售。空调是销售季节性波动最为明显的家电品类,在高温因素驱动下,历年空调终端零售量高峰期均集中在4-7 月份,这四个月累计终端零售量占全年终端零售量比例高达55%左右,核心原因在于消费者在夏季高温天气驱动下对空调的购置需求集中释放,而对应地,考虑到经销商在旺季前提前备货等因素空调历年出货高峰期则集中在3-6 月份,该四个月出货量占全年销量比例约45%左右。季节调整后,空调产量周期项在2013年、2017年、2018年与2020年冲新高,异常高温对空调产量季节性影响明显。
可选消费受高温影响不大。夏季居民消费意愿强烈,同时高温也客观影响了居民出行,但可选消费受季节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线上消费的补充,一个证据是近年来快递业务量在夏季均会出现明显上涨。对快递业务量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和滤波之后分离出的周期项在每年7-8月出现显著上行,绝对值也随着快递业务量中枢的抬升从2010-2014年的400-1000万件提高至近年来的5000万件。
地产和汽车数据受到高温影响明显。由于购买房屋和汽车这类活动更加依赖于线下体验,高温天气影响居民出门看房和看车的意愿,从而对销售带来季节性压制。近三年,30城地产销售面积在7-8月环比平均下降140万平米,汽车销售量在7-8月平均下降23万辆,高温对地产、汽车销售的影响仅次于疫情扰动和春节效应。
高温拖缓基建、房地产等建筑施工。今年7月据报道称全国多处工地出现工人患热射病的案例,重庆地区多处工地钢构温度甚至高达80℃,高温直接增加基建、地产正常开工作业难度。从微观角度,挖掘机开工时数同比与基建投资增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7-8月每台挖掘机平均开工小时数平均下滑15-20小时,液压挖掘机销量6-7月平均环比下滑7.4%。
总的来看,高温天气会对经济形成结构性影响,包括(1)增加全社会用电需求,从而阶段性增加对上游资源品的需求。(2)带动空调销售,而对于汽车、地产等需要线下体验才能做出购买决策的商品销售形成一定压制。(3)增加了建筑工地施工的难度。高温天气给本在修复初期的经济增加了一些干扰,但毕竟影响偏短期,我们在考虑最近宏观数据修复速度的时候,需要把高温对短期宏观数据的影响考虑在内,不能对经济的长期趋势产生过于悲观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