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中金:消费复苏之路

本文来自:中金研究

2020年以来,消费在需求“三驾马车”中受疫情外生扰动最大。我们认为在“学习效应”下,防疫政策动态优化、居民对防疫新形势逐渐适应,有助于缓解疫情压制。4月以来,中央和地方积极出台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举措,也对消费形成一定提振。我们预计,如果疫情比较平稳,下半年社零总额有望实现7%以上的增长。

摘要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消费受疫情外生扰动较大。同时,以往那些影响消费的“内生性”因素,比如就业、收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消费倾向等,如今也受疫情的外生扰动。我们认为在“学习效应”下,防疫政策动态优化、居民对防疫新形势逐渐适应,有助于稳定疫情形势、降低不确定性,并减少防疫带来的生产生活摩擦成本。这不仅能缓解疫情对消费的直接压制,还会有利于消费增长的内生动能修复。

► 防疫举措的“学习效应”:动态优化调整与常态化核酸检测。6月以来,防疫优化调整政策密集出台。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统一风险区划分标准,工信部取消通信行程卡的“星号”标记等。同时,常态化核酸检测等举措,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降低疫情大规模反弹的风险。从深圳等地的经验来看,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对经济的扰动不宜夸大,目前人员出行恢复正常水平。

► 居民活动的“学习效应”:调整行为习惯,适应防疫新形势。除了防疫政策在优化调整,居民也在适应防疫“新常态”,缓解消费活动受到的扰动。例如,2020-2021年每一轮新毒株带来疫情反弹、防疫政策收紧时,居民的市内活动都会下降,但同一毒株之后再次反弹时,防疫政策对居民活动的负面影响就变小了。消费数据也呈现类似特征,每一种毒株带来的疫情反弹,第二波的消费影响强度都显著小于第一波疫情。

4月以来,中央和地方积极出台直接促消费的政策举措。总体来看,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是促消费的重要抓手,文旅、住宿、餐饮等线下服务业是促消费重点支持的领域,消费券、补贴等转移支付是促消费的财力保障。

► 全国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专门的促消费政策,汽车是重要的政策抓手之一。我们预计,车购税减半、放宽限购、购车补贴等举措,可以增加汽车销量超100万辆,提振下半年汽车消费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地方政府对家电的补贴规模约为消费额的8-10%左右,主要向绿色家电倾斜。各地还通过发放消费券、减免门票等方式,来鼓励居民旅游出行,提振文旅、餐饮等消费。

► 本轮促消费中,消费券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政策工具。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宣布了发放消费券的政策,总规模超过78亿元。消费券既发挥了财政转移支付职能,又撬动了社会资金参与,各地消费券核销率大多在50-100%之间,可以拉动3倍以上的消费规模,对于局部地方的短期消费拉动较为明显。

我们将社零总额拆分为非汽车商品、汽车、餐饮3大项,来考察以2019年为基期的复合增速,作为预测的基准。在疫情常态化存在的背景下,消费增长中枢下移、增速波动加大,疫情前的经验数据难以对当前的预测提供支撑,可供参考的主要是2020年以来的区间。疫情后,非汽车商品消费有两个季度实现5.3%左右的复合增速,有4个月实现5.5%以上的复合增速。这一数据特征可能表明,在疫情平稳的情况下,非汽车商品消费季度复合增速是可以达到5.5%甚至更高增速水平的(2019年增速中枢为9.1%)。

我们预计,如果疫情比较平稳,下半年社零总额有望实现7%以上的增长。居民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大致包括3类:就业和实际收入预期的下降,受到疫情和防疫的约束,暂时不需要消费。而疫情形势平稳改善、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可以提振就业和收入,并减轻疫情/防疫的约束。对于暂时没有消费需求的群体,可以通过促消费政策(购车优惠、消费券等)来撬动需求。1Q22居民储蓄率仍较疫情前高3个百分点,未来伴随疫情不确定性下降,这些“超额储蓄”可以部分释放。我们按2021年数据推算,储蓄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拉动消费增速约1.5个百分点。我们预计,下半年非汽车消费复合增速或将逐季改善至5.5%左右,受低基数支撑,对应的同比增速超过6.5%;汽车消费受政策刺激和基数支撑,可能实现15%以上增速;餐饮收入仍受疫情压制,或将温和正增长。综合来看,下半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速或超过7%,全年社零总额增速3.3%。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