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官方解读4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关于4月经济指标下滑、疫情影响、粮食生产、通胀压力……

本文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司官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本场发布会的重要看点如下:

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12.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

经济如何企稳回升?

对于经济有望企稳回升的理由是什么?,付凌晖表示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下滑是受到疫情冲击,但这是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逐步企稳回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我国经济体量可观,抗风险冲击韧性强。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14万亿,稳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虽然4月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冲击严重,但是从全国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钢材产量1.1亿吨,原煤产量达到3.6亿吨。

二是基础产业支撑有力,供给保障能力强大。疫情冲击下,我国粮食和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为抗击疫情、推动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方面,目前冬小麦的苗情继续转好,春播备播进展顺利,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从能源增产保供持续加大,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4.7%。

三是市场保供稳价有效,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基本平稳,维护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疫情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发展继续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

五是宏观政策调节加大,经济运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

首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通报中国4月经济主要指标情况。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

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影响,基础产业支撑有力,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新兴动能不断成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国民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一、工业生产放缓,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制造业增长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8%;私营企业增长5.1%。分产品看,原煤、十种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5%、0.7%,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数字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2.7%、27.5%、25.9%。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下降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7.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3%。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56亿元,同比增长8.5%。

二、服务业生产下滑,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1-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3%,比1-3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3.9%、4.8%。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3%、5.5%。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0.0%,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0%;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衞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三、市场销售减少,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持续增长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9929亿元,同比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213亿元,增长0.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24880亿元,同比增长0.4%;餐饮收入13262亿元,下降5.1%。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4%、9.5%、8.8%。全国网上零售额3869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887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12.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民间投资增长5.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9%、13.2%。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8%、29.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1.9%、21.1%。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4.4%,其中衞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9%、12.5%。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82%。

五、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2579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69674亿元,增长10.3%;进口56125亿元,增长5.0%。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9%。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12.9%,进口增长18.6%。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主要群体就业基本稳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7%;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9%,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6%。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5.3%。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2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回落

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6.5%,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7%,鲜果价格上涨14.1%,鲜菜价格上涨24.0%,猪肉价格下降33.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5%和11.2%。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环比上涨1.3%。

总的来看,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正视困难和挑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媒体问答环节

中国新闻社记者:从发布数据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下滑,请问对此怎么看?新闻稿里面提到经济有望企稳回升,请问理由是什么?谢谢。

付凌晖: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由于季节变化,北京整体气温升高,但前一段时间由于冷空气来临,北京降温,天气有新变化。这一周北京天气在升温,气温的变化是有一定趋势性,短期的气温变化是异常波动,但改变不了天气总体逐步回暖的态势。同样的道理,受到疫情冲击,对4月份经济运行也有一些不利影响。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

总的看,这些都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逐步企稳回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我国经济体量可观,抗风险冲击韧性强。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4万亿,总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4月份,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冲击严重,但是从全国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钢材产量1.1亿吨,原煤产量达到3.6亿吨。从累计看,全国主要指标仍然保持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8%和7.9%。

二是基础产业支撑有力,供给保障能力强大。疫情冲击下,我国粮食和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为抗击疫情、推动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农业看,随着各地加大农业生产支持力度,加强田间管理,目前冬小麦的苗情继续转好,春播备播进展顺利,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从能源来看,增产保供持续加大,主要能源产品较快增长,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4.7%。从基础工业看,主要行业持续增长,供给保持稳定。4月份,规模以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8%和8.9%。

三是市场保供稳价有效,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基本平稳,维护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基本生活类商品产销持续增长。4月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0.5%。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保持温和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同比上涨0.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四是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疫情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发展继续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数字产业快速发展,4月份,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0.3%。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绿色智能产品较快增长,4月份,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2%、21.6%、20.8%。

五是宏观政策调节加大,经济运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我局近期快速调查显示,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4.6%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近期党中央对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举措,效果不断显现。

现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下阶段,推动经济稳定恢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加紧谋划、适时实施增量政策,控住疫情,稳住经济,保证发展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枱央视记者: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上升,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创去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这是否意味着通胀压力加大?下阶段价格形势会如何发展?谢谢。

付凌晖:价格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和乌克兰危机持续影响下,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供求关系紧张。供应链、产业链面临较大压力,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各国通胀压力显著上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4月份,国际能源价格指数153.3%,处于2008年7月以来较高水平。非能源价格指数达到139.9%,为1967年有纪录以来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由于通胀压力上升,对2022年发达经济体通胀预期由1月份预期的3.9%大幅调升至5.7%,达到近38年以来高位;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预期由1月份的5.9%调升到8.7%,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

从主要经济体情况看,4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3%,涨幅为40年来较高水平;欧元区CPI同比上涨7.5%,为1997年有纪录以来新高。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市场供应总体是充足,价格涨幅明显较低,4月份CPI同比上涨2.1%,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只有0.9%。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保持稳定温和上涨相当不容易。从4月份当月情况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的影响。4月份受到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升,加之一些囤货需求增加,食品价格由上月的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0.35个百分点。同时,受国际因素影响,部分能源价格涨幅较高,也助推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4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31.7%。

尽管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但总的看,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食品价格稳定有基础。近期国际粮价不断上涨,但是国内保持了总体平稳。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较为充足。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连续多年产大于需,有少量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玉米和大豆有一定进口量,会受到国际市场一定程度影响,但影响有限。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粮食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目前生猪产能比较充足,猪肉价格同比仍在下降,后期受生猪产能逐步调整影响,猪肉价格会有所回升,但是幅度有限。

二是能源供给稳定有保障。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外采比例比较高,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攀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口成本,给部分行业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力。但是要看到,我国能源主体是煤炭,而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同时生产能力较强。随着煤炭先进产能逐步释放,有利于抑制能源价格上涨。从4月份情况来看,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4月份,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0.7%。

三是多数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充足。我国产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为产品价格稳定奠定了扎实基础。从4月份数据看,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涨幅扩大主要是受汽柴油价格影响。扣除能源后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都是比较低的,说明我国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比较充裕。

此外,服务消费仍处在恢复之中,价格涨幅比较低,加之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在加大,总的看我国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

持续更新中……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