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司官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2022年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本場發佈會的重要看點如下: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153544億元,同比增長6.8%,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5%,製造業投資增長12.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下降29.5%。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甦。
對於經濟有望企穩回升的理由是什麼?,付凌暉表示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了下滑是受到疫情衝擊,但這是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經濟能夠克服疫情的影響,逐步企穩回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我國經濟體量可觀,抗風險衝擊韌性強。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114萬億,穩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為抵禦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雖然4月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衝擊嚴重,但是從全國看,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總量規模依然可觀,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3.2萬億元,鋼材產量1.1億噸,原煤產量達到3.6億噸。
二是基礎產業支撐有力,供給保障能力強大。疫情衝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農業方面,目前冬小麥的苗情繼續轉好,春播備播進展順利,進度快於去年同期。從能源增產保供持續加大,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7%、4%和4.7%。
三是市場保供穩價有效,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關係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基本平穩,維護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會大局穩定。
四是轉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壯大。疫情衝擊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韌性彰顯,發展繼續好於傳統行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態勢持續。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好,4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好於全部工業。
五是宏觀政策調節加大,經濟運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對於緩解企業困難、穩定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
首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通報中國4月經濟主要指標情況。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質量發展大勢未變。
今年以來,受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內疫情衝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面對複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努力克服疫情衝擊影響,基礎產業支撐有力,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市場價格總體平穩,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新興動能不斷成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隨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現,國民經濟有望企穩回升。
一、工業生產放緩,高技術製造業保持較快增長
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製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股份制企業增長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2.8%;私營企業增長5.1%。分產品看,原煤、十種有色金屬等基礎工業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0.5%、0.7%,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等綠色智能數字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12.7%、27.5%、25.9%。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7.08%。其中,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製造業下降4.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7.4%,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3.3%。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556億元,同比增長8.5%。
二、服務業生產下滑,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
1-4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0.3%,比1-3月份回落2.2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3.9%、4.8%。4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6.1%,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0.3%、5.5%。1-3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0%。4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0.0%,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3.0%;其中,電信廣播電視及衞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位於擴張區間。
三、市場銷售減少,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和網上零售持續增長
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142億元,同比下降0.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9929億元,同比下降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213億元,增長0.4%。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24880億元,同比增長0.4%;餐飲收入13262億元,下降5.1%。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飲料類、糧油食品類、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4%、9.5%、8.8%。全國網上零售額38692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887億元,增長5.2%;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8%。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同比下降11.1%,環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26874億元,同比下降9.7%;餐飲收入2609億元,下降22.7%。
四、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
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153544億元,同比增長6.8%,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5%,製造業投資增長12.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下降29.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3%。民間投資增長5.3%。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2.0%,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5.9%、13.2%。高技術製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0.8%、29.4%;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1.9%、21.1%。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4.4%,其中衞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4.9%、12.5%。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環比下降0.82%。
五、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1-4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125799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69674億元,增長10.3%;進口56125億元,增長5.0%。一般貿易進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6.7%,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9%。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5.4%,其中出口增長12.9%,進口增長18.6%。
六、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主要羣體就業基本穩定
1-4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406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7%。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本地户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7%;外來户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6.9%,其中外來農業户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6.6%。16-24歲、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8.2%、5.3%。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2小時。
七、居民消費價格温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
1-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4%。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9%,衣着價格上漲0.5%,居住價格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2%,交通通信價格上漲6.5%,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0%,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7%,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7%。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2.7%,鮮果價格上漲14.1%,鮮菜價格上漲24.0%,豬肉價格下降33.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1-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5%和11.2%。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0%,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6%。全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8%,環比上漲1.3%。
總的來看,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甦。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信心,正視困難和挑戰,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新聞社記者:從發佈數據看,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了下滑,請問對此怎麼看?新聞稿裏面提到經濟有望企穩回升,請問理由是什麼?謝謝。
付凌暉:謝謝你的提問。今年以來,由於季節變化,北京整體氣温升高,但前一段時間由於冷空氣來臨,北京降温,天氣有新變化。這一週北京天氣在升温,氣温的變化是有一定趨勢性,短期的氣温變化是異常波動,但改變不了天氣總體逐步回暖的態勢。同樣的道理,受到疫情衝擊,對4月份經濟運行也有一些不利影響。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
總的看,這些都是由於疫情衝擊帶來的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經濟能夠克服疫情的影響,逐步企穩回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我國經濟體量可觀,抗風險衝擊韌性強。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14萬億,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為抵禦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4月份,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衝擊嚴重,但是從全國看,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總量規模依然可觀,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3.2萬億元,鋼材產量1.1億噸,原煤產量達到3.6億噸。從累計看,全國主要指標仍然保持增長。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8%和7.9%。
二是基礎產業支撐有力,供給保障能力強大。疫情衝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農業看,隨着各地加大農業生產支持力度,加強田間管理,目前冬小麥的苗情繼續轉好,春播備播進展順利,進度快於去年同期。從能源來看,增產保供持續加大,主要能源產品較快增長,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7%、4%和4.7%。從基礎工業看,主要行業持續增長,供給保持穩定。4月份,規模以上黑色金屬礦採選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8%和8.9%。
三是市場保供穩價有效,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關係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基本平穩,維護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會大局穩定。基本生活類商品產銷持續增長。4月份,規模以上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0.1%和0.5%。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6%。居民消費價格總體穩定,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保持温和上漲;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同比上漲0.9%,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四是轉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壯大。疫情衝擊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韌性彰顯,發展繼續好於傳統行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態勢持續。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好,4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好於全部工業。1-4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好於全部投資。數字產業快速發展,4月份,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0.3%。1-4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2%。綠色智能產品較快增長,4月份,新能源汽車、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2.2%、21.6%、20.8%。
五是宏觀政策調節加大,經濟運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對於緩解企業困難、穩定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根據我局近期快速調查顯示,大規模留抵退税實施後,獲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業中,90%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6.2%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獲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業中,84.5%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4.6%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近期黨中央對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政策舉措,效果不斷顯現。
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下階段,推動經濟穩定恢復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加緊謀劃、適時實施增量政策,控住疫情,穩住經濟,保證發展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運行的不利影響,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記者: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明顯,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上升,4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也創去年11月份以來的新高。這是否意味着通脹壓力加大?下階段價格形勢會如何發展?謝謝。
付凌暉:價格問題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和烏克蘭危機持續影響下,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供求關係緊張。供應鏈、產業鏈面臨較大壓力,初級產品價格高位運行,各國通脹壓力顯著上升。根據世界銀行數據,4月份,國際能源價格指數153.3%,處於2008年7月以來較高水平。非能源價格指數達到139.9%,為1967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由於通脹壓力上升,對2022年發達經濟體通脹預期由1月份預期的3.9%大幅調升至5.7%,達到近38年以來高位;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預期由1月份的5.9%調升到8.7%,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
從主要經濟體情況看,4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8.3%,漲幅為40年來較高水平;歐元區CPI同比上漲7.5%,為1997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和世界主要國家相比,我國市場供應總體是充足,價格漲幅明顯較低,4月份CPI同比上漲2.1%,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只有0.9%。在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國價格保持穩定温和上漲相當不容易。從4月份當月情況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有所擴大,主要是食品價格由降轉漲的影響。4月份受到疫情影響物流成本上升,加之一些囤貨需求增加,食品價格由上月的下降1.5轉為上漲1.9%,影響CPI上漲0.35個百分點。同時,受國際因素影響,部分能源價格漲幅較高,也助推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擴大。4月份,汽油和柴油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9%、31.7%。
儘管近期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有所擴大,但總的看,我國商品和服務的市場供給能力比較充足,保持價格穩定有較多有利條件。
一是食品價格穩定有基礎。近期國際糧價不斷上漲,但是國內保持了總體平穩。我國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較為充足。稻穀、小麥兩個口糧品種連續多年產大於需,有少量進口主要是品種調劑。玉米和大豆有一定進口量,會受到國際市場一定程度影響,但影響有限。今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形勢持續轉好,糧食價格保持穩定有較好基礎。目前生豬產能比較充足,豬肉價格同比仍在下降,後期受生豬產能逐步調整影響,豬肉價格會有所回升,但是幅度有限。
二是能源供給穩定有保障。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外採比例比較高,國際能源產品價格攀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進口成本,給部分行業帶來輸入性影響,加大成本推動型價格上漲壓力。但是要看到,我國能源主體是煤炭,而我國煤炭儲量比較豐富,同時生產能力較強。隨着煤炭先進產能逐步釋放,有利於抑制能源價格上漲。從4月份情況來看,我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同比漲幅比上個月回落0.5個百分點。4月份,我國煤炭產量同比增長10.7%。
三是多數工業消費品供給能力充足。我國產業體系齊全、配套能力強,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位於世界前列,為產品價格穩定奠定了紮實基礎。從4月份數據看,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3.9%,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漲幅擴大主要是受汽柴油價格影響。扣除能源後的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0.7%,漲幅都是比較低的,説明我國工業消費品供給能力比較充裕。
此外,服務消費仍處在恢復之中,價格漲幅比較低,加之市場保供穩價力度在加大,總的看我國價格保持穩定有較好基礎。
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