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金证券,作者: 叶思嘉、鲍秋宇
多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刺激线下消费复苏。深圳、韶关、佛山、宁波、长沙等地陆续出台发放消费券的通知,消费补贴品类包括餐饮堂食、餐饮外卖、景区门票、酒店民宿、健身行业等,发放形式主要为满减形式,例如堂食消费券包括满30元减15元、满100元减50元等,以线上发券、线下核销为主,此次发放消费券是多地政府推出的惠民惠企重要举措,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各类消费有序恢复。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深圳首轮发放的美食消费券满500元减200元仅用时3秒即被抢空,满200元减80元用时11秒。截止至28日12时30分,深圳首轮消费券已被领取48万张,餐饮、外卖等消费券已核销超过3000张。
五一期间,北京暂停堂食,外卖、预制菜订单量明显上涨。北京地区五一期间因疫情影响全面暂停堂食,美团平台5月1日餐饮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约三成,全程送订单环比前一天上涨超四成,美团、饿了么联合平台餐饮商户,在已有外卖餐品基础上,新增预制菜、半成品菜等选项。其中,饿了么“全能超市”近期紧急启动预制菜专项,与大润发、物美等商超合作进行预制菜线上售卖,计划在5月份上线累计超过100个预制菜品。美团外卖联合北京176家餐饮品牌门店,提供品种多样的预制菜供给。餐饮企业也纷纷发力外送业务,海底捞北京各餐厅、外送站将全力保障市民居家就餐,其中70余家餐厅已入驻海底捞“捞点好货”小程序,部分门店也将开通外卖业务;除正在运行的自有外送业务,海底捞也将增加与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开展“全程送”服务,增加运力同时扩大商户配送范围。
上海餐饮线上供给逐渐恢复,小吃烧烤类营业复苏较快。近期越来越多餐饮品牌在上海恢复线上供给,根据美团数据,截至4月28日,上海本地餐饮连锁品牌恢复营业已超700余家,饮品、烧烤、牛排、火锅、海鲜,以及快餐等品类的订单量日环比、周环比均在稳步增长。从品类来看,小吃烧烤类营业复苏较快,约有近千家店恢复营业。
华住加盟商扶持政策延续。华住集团宣布,自5月1日起,针对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加盟店推出包括加盟管理费、总经理费、盟广服务包费等多项减免帮扶。此前3-4月发布的管理费递延收取、减免等政策保持不变。
多地疫情复发影响,出行承压。预计五一假期全国客运量1亿人次,日均20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按出行方式来看,民航客流下降77%,铁路客流总体低位运行,高速公路日均流量降低49%。
旅游市场较清明有所回暖,省内游为五一假期主流出行方式。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的复苏程度较清明假期有所回暖,酒店、机票、民宿、租车等品类均有逾10个百分点的增长。截至4月25日,在携程平台上预订五一出行的订单中有52%为省内游,其中广东、四川的省内游订单占比接近8成,省内酒店订单同比增长30%。
多地酒店大幅降价。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高端酒店均价降幅达到10%以上的有20个城市,中低端酒店均价降幅达10%以上的有16个城市。北京、成都、重庆、西安、杭州、三亚等城市部分高端酒店的预订价格仅是去年的一半。杭州千岛湖梅地亚君澜度假酒店今年五一最低价格为412元,去年五一价格为1637元,价格降幅超七成。攀枝花、海口、自贡、玉溪等城市高端酒店,以及成都、济南、重庆等城市中低端酒店,其平均价格均创近5年来同期价格新低。从携程酒店搜索热度来看,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在五一假期期间热度最高,对比清明假期,两大城市群的旅游产品订单量分别增长了89%和45%。
创意主题酒店凭借特色产品抓住市场。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宅酒店式的微度假依旧受到游客欢迎,露营酒店、婚庆酒店、亲子酒店等特色酒店多数房型已经吿罄,尤其是带温泉、游乐园、主题公园及特色餐饮的亲子酒店,因为可以满足一家老小的不同需求,往往更受欢迎。
乡村游、近程露营备受欢迎。从携程平台上近两周的景区访问热度来看,山岳、城市公园、露营居于前列。五一期间乡村游订单占比较清明期间提升10%;乡村游的酒店预订单量较清明增长560%,入住1-2天的订单占比88%。亲子家庭贡献了近三成乡村游酒店订单。五一假期露营旅行订单较清明假期增长5倍,站内相关关键词四月日均搜索量环比上升约一倍。露营旅行的周边游趋势明显,近期,携程平台上报名本地+周边露营产品的比例达85%,本地占比达50%以上。
低风险景区与购物中心热度不减。青岛海滨风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玄武湖公园旅游、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区更受公众喜爱。购物也是假期消遣的重要方式,重庆三峡广场、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重庆龙湖时代天街等商场客流指数名列前茅,这些低风险地区公众购物欲望不减,为节日消费市场增添了活力。
疫情反复风险。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彻底结束,区域疫情爆发导致防疫措施趋紧,终端消费需求恢复或将不及预期。
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当前宏观经济依然承压,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意愿整体性复苏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2021年部分细分赛道存在投资热情况;企业扩张过程中存在开店速度过快等情况。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如餐饮公司未能有效管理原材料成本或提高产品价格,利润率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